Workflow
国内保理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报告:贸易金融发展整体向好,银行业仍需关注多重风险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21:10
行业表现与业务数据 - 银行业国际结算量达12.7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35% [1] - 国内信用证结算量达3.6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9% [1] -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为4884.75亿美元,较上一年小幅回落 [1] - 国内贸易融资业务量达4.6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35% [1] - 国际保理业务量为133.18亿美元,近三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2] - 国内保理业务量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03% [2]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国内大循环带动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1] - 贸易金融作为贯穿贸易链产业链全过程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应立足国家发展战略 [3] - 行业将在稳外贸、保产业链稳定、支持企业出海、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3] 面临的主要风险挑战 - 贸易金融领域国别及主权信用风险传导效应凸显,全球主权债务违约率攀升 [2] - 美国关税政策波动、非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区域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对跨境贸易结算与融资安全形成考验 [2] - 贸易融资线上化发展伴生新风险,如数据安全漏洞、隐私泄露及AI模型有效性等问题 [2] - 跨境贸易金融外汇合规风险防控压力增大,对银行外汇风险识别能力、数字化能力和合规内控力度提出更高要求 [2] - 跨境贸易金融经济制裁合规风险提升,国际制裁形势复杂化、多边化 [2] 未来发展方向 - 银行业贸易金融将沿着“产业深耕+技术赋能”路径持续升级 [3] - 行业需不断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强化风险防控能力、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3] - 行业坚持守正创新,以创新为驱动、以风控为底线,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3]
因富国银行高管事件受关注,国际保理业务有哪些“玄机”?
第一财经· 2025-07-24 21:11
国际保理业务概述 - 国际保理业务主要功能是帮助出口商加速资金回流并规避买方违约风险,涉及跨境业务细节更为复杂[1][2] - 业务模式分为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后者应用广泛且可实现账期和风险双重转移[3][4] - 无追索权保理模式下保理商需独自承担进口商拒付或无力付款的风险[4] 业务操作模式 - 出口保理业务中保理商基于贸易合同项下应收账款为出口商提供融资,可预付最高95%发票价值资金并在24-48小时内到账[3] - 双保理模式形成进口商-外资保理商-中资保理商-出口商的债务资金链路,实现专业风险分担[5] - 数字化平台在跨境业务中应用有限,国际保理仍以传统应收账款融资为主[10][11] 风险控制机制 - 保理商通过引入保险公司或采用双保理模式转移风险[5] - 虚假交易将导致无追索协议失效,保理商仍可向出口商追索[6][7] - 保理业务需严格核查订单合同、物流单据等文件并进行充分尽调[7] 外汇管制相关问题 - 通过NRA账户+FT账户组合逃汇难度大,银行实际操作谨慎[12] - 正常出口保理业务不涉及突破外汇管制,外汇入境需按监管要求申报[11] - 跨境应收账款凭证电子化面临各国法律差异和物流信息对接困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