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河香

搜索文档
“两山”理念的襄阳“两河”实践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20:04
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18日电(童光辉 阮班明 杨邹 陈瑞)20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省安 吉县余村诞生,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南,为全球环境治理和绿色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 和中国力量。 今年7月,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玉成不远千里,赶到湖北 省"两山"理念转化示范地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实地走访交流,与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 共商成立中国和美乡村共富联盟大事。 百余公里之外,莽莽荆山之间,中国山区幸福村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迎来盛夏避暑的黄金时节,天南 地北的游客纷至沓来,日均接待4000人次,"凉资源"升腾为"热产业",正全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堰河、尧治河(简称"两河")如同孪生兄弟,始终践行"两山"理念,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 路子。 在1.97万平方公里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两河"的成功实践如同闪耀的明星,格外引人注目。 襄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全域推进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大力实施"十 百千"工程,建设"三美"乡村,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底,襄阳GDP迈上6000亿元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堰河村:280块石头铺平“穷山沟”的致富振兴路
新华社· 2025-07-04 10:23
乡村发展模式 - 堰河村通过竹林议事会形式凝聚村民共识,1993年制定茶产业三年发展计划,实现从砍树卖柴到生态种植的转型[5] - 建立"三位一体"组织架构和"三会治事"决策机制,2024年完成300余栋民房立面改造仅用4个月[6] - 形成支部联产业、干部联项目、党员联农户的工作措施,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超400万元[6][8] 产业转型升级 - 从7麻袋茶叶收入7000元起步,发展至上千亩生态茶园,并延伸种植杜仲等经济林木[6] - 形成120家标准化农家乐和民宿,打造"堰河香"农产品品牌,实现一二三产融合[8] - 2024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催生咖啡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8] 生态治理成效 - 村民全面改用电能/液化气替代木柴,采用生物肥料,实现垃圾三分类回收处理[4] - 秃山复绿工程使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同步发展生态旅游形成"避暑经济"[2][4] - 环境改善带动返乡创业潮,2024年游客服务中心改造完成[8] 文化传承创新 - 保留280块石头议事传统符号,成为凝聚发展共识的精神载体[1][5] - 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旅游结合,建设古香古色廊桥石门等景观[2] - 通过直播等数字化手段传播乡村文化,拓展土特产销售渠道[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