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家乐
icon
搜索文档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堰河村:280块石头铺平“穷山沟”的致富振兴路
新华社· 2025-07-04 10:23
乡村发展模式 - 堰河村通过竹林议事会形式凝聚村民共识,1993年制定茶产业三年发展计划,实现从砍树卖柴到生态种植的转型[5] - 建立"三位一体"组织架构和"三会治事"决策机制,2024年完成300余栋民房立面改造仅用4个月[6] - 形成支部联产业、干部联项目、党员联农户的工作措施,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超400万元[6][8] 产业转型升级 - 从7麻袋茶叶收入7000元起步,发展至上千亩生态茶园,并延伸种植杜仲等经济林木[6] - 形成120家标准化农家乐和民宿,打造"堰河香"农产品品牌,实现一二三产融合[8] - 2024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催生咖啡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8] 生态治理成效 - 村民全面改用电能/液化气替代木柴,采用生物肥料,实现垃圾三分类回收处理[4] - 秃山复绿工程使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同步发展生态旅游形成"避暑经济"[2][4] - 环境改善带动返乡创业潮,2024年游客服务中心改造完成[8] 文化传承创新 - 保留280块石头议事传统符号,成为凝聚发展共识的精神载体[1][5] - 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旅游结合,建设古香古色廊桥石门等景观[2] - 通过直播等数字化手段传播乡村文化,拓展土特产销售渠道[8]
又回三建
人民日报· 2025-05-19 06:02
基础设施建设 - 重庆市丰都县三建镇新场镇占地0 5平方公里 包含39栋居民安置房和5栋政府、医院等机关企事业单位房 已投用3年 [1][3] - 新场镇规划大气、宽敞明亮 与过去三建乡的贫困落后形成鲜明对比 [1][3] 产业发展 - 三建镇竹笋产业基地面积达7000多亩 去年务工收入近200万元 [3] - 当地采用糠壳保温保湿技术提前出笋 提高效益 工人日均挖笋500-600斤 按斤计费收入高于外出务工 [3] - 新场镇建有6000立方米冷库 竹笋加工后销往北京、上海等地餐饮店 笋根用于养牛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3] 乡村旅游 - 绿春坝村发展农家乐 周末每家日均接待10多桌游客 主要来自重庆主城区 [4] - 配套建设花卉苗木园、采摘体验园等设施 提升游客体验 [4] - 民宿创业者彭红娟改造闲置老宅 入住需求旺盛 出现一房难求现象 [4]
最会享福的打工人,把农家乐爆改成五星度假村
虎嗅· 2025-05-02 17:47
文章核心观点 五一假期打工人度假模式多样,农家乐成为兼顾躺平和度假的高性价比选择,受年轻人和部分中产青睐,还能让不敢gap的年轻人获得身心放松和回归职场的斗志 [2][7][22] 打工人度假模式 - 五一假期打工人度假模式分两种,一种去各地景点,一种家里游 [1] - 懂性价比的打工人选择农家乐作为五一目的地 [2] 农家乐优势 成本与便利性 - 去城市周边农家乐是轻量级旅游,无需承担机票酒店溢价,不必请人照顾宠物,开车两小时可达,可当天往返 [3] - 农家乐价格便宜,如杭州周边150元一人包吃包住,北京郊区部分农家乐配套丰富 [6] 体验与环境 - 农家乐有亲近自然体验,是野奢酒店、巴厘岛、阿那亚平替,能让人精神逃离都市生活 [7][9][13] - 如今农家乐多由年轻人经营,装修精致,娱乐配套丰富,拍照出片 [14] 假期优势 - 农家乐在假期不涨价,人流量松散,是反向旅游选择 [15] - 人多去农家乐可将宅院改成私人庄园,避免拼房尴尬,老板贴心准备三餐 [16] 农家乐对年轻人的意义 - 年轻人在农家乐有回家感觉,无需做攻略,能吃家常菜,老板准备菜品丰富 [17][18] - 打工人想回归旷野又怕职业断档,去农家乐是理想折中方式 [20][21] - 去农家乐能让人享受自然,缓解工作焦虑,还能重燃在大城市生活斗志 [22]
特写|葛洲坝坝首第一村石头山上开出“致富花”,游客和创业者都来了
新浪财经· 2025-04-29 12:47
牛扎坪村转型发展 - 牛扎坪村从"荒石包"转变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通过发展花卉苗木产业 融合农耕体验 农家乐 户外活动等业态 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3][6] - 2023年该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成为宜昌城市后花园 吸引返乡创业者 "95后新农人" 工艺美术大师等群体 [3][11] 花木城产业建设 - 花木城一期投资950万元于2021年5月运营 二期投资1200万元于2023年9月建成 吸引8省市客商入驻 经营花鸟鱼虫 三峡奇石 雕刻景观等业态 [9] - 花木城2024年为村集体创收80万元 提供近200个村民就业岗位 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 [11] - 配套布局养心谷 兰草谷 星空谷等农文旅项目 目标建成辐射川东鄂西的区域性花卉苗木集散中心 [9] 多元化业态发展 - 形成"文花果食"产业矩阵 包括水果蔬菜基地 民宿 农家乐 村咖等 网红农家乐节假日一座难求 [11][15] - 工艺美术师李长庚利用黄栌树根创作根艺书法作品 成为特色文化产品 [9][11] 年轻创业者案例 - "95后"王皝流转土地种植大球盖菇 年产量约5000-6000斤 通过短视频和电商直播拓展销路 并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 [12] - 创业者选择牛扎坪因区位优势(距城区20分钟车程)及成熟业态 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培训 比赛等创业服务 [12] 基础设施与产业协同 - 2015年村党委争取三峡集团支持建设蓄水池和观光大道 解决无水无路困境 [6] - 葛洲坝电厂捐赠退役水力发电机转轮作为地标 吸引游客打卡 [5][8] - 利用修建葛洲坝遗留的废弃采石场改造为花木城 实现资源再利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