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跨度柔性支架智能光伏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光伏治沙,鄂尔多斯还需克服哪些“坎”
中国新闻网· 2025-10-05 14:06
光伏治沙项目效益 - 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年均发电4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123万吨标准煤,减少319.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每年为黄河减少200万吨泥沙 [2] - 项目采用“发电+治沙”双重功能模式,光伏板支架固沙、板间沙障锁水、板体遮阳降低蒸发,形成植物生长“小温室”,实现可持续良性循环 [3] - 项目区有近千亩中药材和有机果蔬采用现代化节水种植,产生较好农业经济效益,当地农牧民通过板下种植蔬菜走上致富之路,例如种植12亩西红柿等蔬菜已收入5万元 [2][3] 鄂尔多斯市光伏治沙规划与进展 - 鄂尔多斯市共批复光伏指标3979万千瓦,已建成1002万千瓦,实现光伏治沙70万亩,在建光伏2977万千瓦 [5] - 已上报未批复光伏项目1600万千瓦,拟上报光伏项目500万千瓦,共规划布局光伏项目6079万千瓦,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光伏治沙超300万亩 [5] - 在库布齐沙漠北缘、黄河南岸规划布局“光伏长城”治沙带,打造生态、绿电、产业、创新、富民“五位一体”的体系,努力实现1+1>2的治理效果 [4] 技术与模式创新 - 应用大跨度柔性支架智能光伏系统,板下空间大,土地利用率高,可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植 [3] - 通过太阳能水泵与精细滴灌等技术结合,有效解决荒漠化地区植物灌溉难题 [6] - 探索农光、林光、牧光、渔光、药光、旅光等多种产业互补示范项目,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修复共赢 [7] 未来发展挑战与建议 - 目前光伏治沙的建设标准、认定标准、建设模式存在政策空白,各地急需制定科学统一的光伏电站建设标准 [7][8] - 建议国家加快出台光伏治沙的认定标准和建设标准,制订《沙区光伏基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优先发展和限制区域 [8] - 需总结新能源与生态修复协同增效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并加以推广,充分发挥大型项目的集成示范作用 [7]
光伏治沙,中国鄂尔多斯还需克服哪些“坎”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10:31
光伏治沙项目进展 - 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于2022年6月开工2023年12月竣工 年均发电41亿千瓦时 相当于节约123万吨标准煤 减少319.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每年为黄河减少200万吨泥沙[2] - 鄂尔多斯市已批复光伏指标3979万千瓦 其中获批自治区一体化工程新能源指标1370万千瓦 已建成1002万千瓦 实现光伏治沙70万亩 在建光伏2977万千瓦[5] - 已上报未批复光伏项目1600万千瓦(至江苏、至安徽大基地) 拟上报光伏项目500万千瓦(至浙江) 共规划布局光伏项目6079万千瓦 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光伏治沙超300万亩[5] 生态与经济效益 - 光伏板下种植有机果蔬和中药材近千亩 采用现代化节水种植 产生较好农业经济效益 例如12亩西红柿等蔬菜收入5万元 主要销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2][3] - 光伏治沙通过支架固沙、板间沙障锁水、板体遮阳降低蒸发量 形成植物生长"小温室" 促进沙区植被改善 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碳汇能力[3][6] - 项目采用大跨度柔性支架智能光伏系统 板下空间大 土地利用率高 可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植[3] 技术模式与战略规划 - 鄂尔多斯市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南岸规划"光伏长城"治沙带 打造生态、绿电、产业、创新、富民"五位一体"体系 旨在实现治理沙漠、保护黄河、能源转型、产业互补等综合效益[4] - 采用太阳能水泵与精细滴灌技术结合 有效解决荒漠化地区植物灌溉难题[5] - "光伏+治沙"模式利用中国128万平方公里沙漠戈壁资源 充分发挥光照和土地资源互补优势[3] 发展挑战与建议 - 当前存在政策空白地带 缺乏光伏治沙的建设标准、认定标准和建设模式 需制定科学统一的光伏电站建设标准[7][8] - 部分项目急于上马 施工过程对沙区植被造成破坏 需出台指导性强、科学规范的技术标准和规范[8] - 建议推广农光、林光、牧光、渔光、药光、旅光等产业互补示范项目 结合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 提升试验试点水平[7]
光伏治沙,中国鄂尔多斯还需克服哪些"坎"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14:05
光伏治沙项目进展 - 鄂尔多斯市已批复光伏指标3979万千瓦 其中已建成1002万千瓦 实现光伏治沙70万亩 在建光伏2977万千瓦[7] - 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2023年12月竣工 年均发电41亿千瓦时 相当于节约123万吨标准煤 减少319.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3] - 全市规划布局光伏项目6079万千瓦 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光伏治沙超300万亩[7] 技术模式创新 - 采用大跨度柔性支架智能光伏系统 板下空间大且土地利用率高 可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植[4] - 光伏板具备支架固沙 板间沙障锁水 板体遮阳降低蒸发量等多重功能 形成植物生长小温室[4] - 通过太阳能水泵与精细滴灌技术结合 有效解决荒漠化地区植物灌溉难题[7] 经济效益表现 - 光伏板下种植有机果蔬 西红柿销往一线城市价格达每斤20元[3] - 当地农牧民通过板下种植蔬菜实现增收 案例显示12亩蔬菜种植已收入5万元[3] - 项目区近千亩中药材和有机果蔬采用现代化节水种植 产生较好农业经济效益[4] 生态效益贡献 - 光伏治沙使沙尘暴明显减少 并每年为黄河减少200万吨泥沙[3][1] - 防沙治沙促进植被生产力提升 土壤有机质增加 成为增加碳汇的重要过程[7] - 在黄河南岸构建光伏长城和锁边林两道生态防线 助力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6][7] 政策发展需求 - 当前存在光伏治沙建设标准 认定标准和建设模式的政策空白[8][9] - 需制定科学统一的光伏电站建设标准 并出台沙区光伏基地发展指导意见[9] - 建议推广农光 林光 牧光 渔光等多产业互补示范项目 提升试验试点水平[8] 资源互补优势 - 中国沙漠戈壁面积128万平方公里 为光伏发电提供充足土地和光照资源[5] - 光伏与治沙具有先天资源互补优势 沙漠充足日照条件支撑发电需求[5] - 荒漠化防治在实现双碳目标中扮演重要角色 治沙增汇潜力受关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