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e农险养殖业保险
搜索文档
智库策论丨农业保险助力农业防灾减灾的短板及改进建议
搜狐财经· 2025-08-01 09:28
文章核心观点 - 农业保险在支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但目前面临供需信息不匹配、数据流通不畅、精准投保不到位等挑战,需通过强化信息流通性、提升展业链条高效性、推进减灾防灾协同性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1][8][9][10] 行业发展机遇 - 中央财政补贴从2007年的10亿元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547亿元,带动保费收入达1521亿元,为1.4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5万亿元 [2] - 三级财政补贴结构为中央45%-50%、省级25%、市县5%-10%,农户自缴保费比例仅占20% [2] - 为响应“大食物观”战略,各级政府鼓励特色农产品保险创新,以“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农险公司,涌现大量地方特色险种 [2] - “发展农业保险”相关表述连续二十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近三年政策持续强调扩大实施范围和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3] - 2019年至2022年,中央层面颁布多项政策法规,对保费补贴、险种创新、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3] 行业面临挑战 - 省级特色农产品保险呈现供大于求状态,如江西省南昌县肉险参保率仅0.13%,福建省莆田市育肥猪保险覆盖率不足35% [5] - 农户参保率低的原因包括宣传力度不足、保障力度不够、风险意识淡薄、理赔定损效率低及供需信息不对称 [5] - 农业保险基本信息数据库空缺,特色农产品保险标的库尚未建立,各家农险公司数据不共享,跨部门数据非标准化严重影响流通与分析 [6] - 农业风险防范尚未形成灾前预警、灾中减灾、灾后补偿的综合保障体系,多省份风险联动网络未构建 [6] - 数字化技术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占少数,区域差异性大,地方割据严重 [7] - 农业保险理赔平均周期较长,部分地区从报案到赔款到账需1-3个月,远超保监会规定的10天赔付时限 [7] - 2024年山东青岛强降雨导致玉米受灾95.72万亩,估损2.2亿元,但到2025年2月才完成96%结案率,赔付耗时近半年 [7] 政策与创新建议 - 建议由农业农村部牵头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业保险信息共享平台,整合财政补贴、产品目录、农户数据等信息,实现跨部门数据标准化和实时共享 [9] - 针对特色农产品保险开发“需求热力图”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动态调整产品供给,并推广“保险明白卡”入户工程解决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 [9] - 实施“保险+产业”捆绑式策略,将特色农险参保率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达标地区可获5%-10%财政转移支付奖励 [10] - 建立“保险信贷联动机制”,对参保农户提高授信额度并降低贷款利率 [10] - 建议修订条例明确超期赔付罚则,并建立重大灾害48小时快速拨款通道,试点“保险+期货+订单农业”模式,通过三方风险共担提升参保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