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一课田间、一问家国、一束星光,沪皖少年共绘田野答卷
新浪财经· 2025-07-09 16:38
公司业务与科技应用 - 公司通过"爱农宝App"实现农户线上自助投保、智能验标、线上报案和智能闪赔,提供农业气象预报、病虫害识别防治、农技专家咨询等服务[8] - 公司融合物联网、移动互联、3S、大数据、云计算与AI等技术重塑农险产品与服务,构建"一图一表一系统一平台"四位一体科技赋能体系[11] - 在湖南岳阳创新"保单+贷款+订单"模式,为鱼塘安装物联网设备并开发商业性淡水鱼养殖保险[12] - 在甘肃和政县构建"智慧养殖+数字乡村+供应链金融"模式,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牛只健康[12] 教育公益项目 -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已覆盖全国19个省市,超3000组青少年参与,涵盖先进制造、互联网等行业企业参观[14] - 公司在全国援建119所希望小学,招募12708名支教志愿者,服务超44.3万小时[21] - 科技素养计划在1039所智慧学校实施,培训乡村教师超2万名,惠及31万余名学生[21] - "大学生励志计划"连续开展21年,奖励超6000名优秀大学生,发放奖金2200余万元[21] 农业保险创新 - 农业保险结合AI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事前风险预防,如无人机喷药预防病虫害、台风前协助抢收庄稼[10] - 通过卫星影像与AI建立精准数字地图,实现农险精准承保与理赔,提升效率与质量[11] - 公司680个振兴项目累计撬动产业发展资金123亿元,支持地方特色农业全链条发展[12] 企业社会责任战略 - 教育公益聚焦"硬件捐赠+能力培养",形成科技、文学、体育、心理健康等"五大工程"[20] - 通过"科学家进课堂"、"企业开放日"等活动让偏远地区学生接触前沿科技[21] - 目标是为学生创造超越课堂的实践学习场景,将教育公益标准化与可复制化[23]
旗帜领航助振兴 国元与农并肩行
人民网· 2025-07-01 10:35
农业保险与乡村振兴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农业保险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要依托 [1] - 国元保险安徽分公司通过党建融入农业保险服务,构建农业生产"防护墙",助力乡村振兴 [1][3] 党建护农:防灾减灾行动 - 濉溪支公司党支部联合农业农村局组建"党员农技服务小队",为11个乡镇捐赠柴油抽水泵并指导抗旱技术,保障小麦灌浆期生长 [3] - 肥东、肥西支公司党员排查暴雨隐患,池州中支24小时摸排低洼农田,加快承保和理赔流程 [4] - 公司以党建为纽带,将党组织凝聚力转化为"三农"服务行动力,建立"红色屏障"防范风险 [4] 党建助农:创新保险模式 - 东至支公司推出"生猪目标价格保险",养殖户徐光友获赔37.4万元,缓解价格波动风险 [4][7] - "保险+期货"模式在安徽省首批试点,农户获赔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的差额 [7] - 阜南支公司推出肉鸡目标价格保险,蚌埠中支实施"亿只鸡保险计划"和"鹅养殖保险",扩大养殖风险保障 [9][10] 党建兴农:产业增值探索 - 阜南支公司创新推出中草药种植保险,猫爪草种植户郭庆宏为130亩投保,每亩最高获2000元风险保障 [9][11] - 安庆中支和滩溪支公司"领航计划"入选省级培育库,推动农业保险与产业深度结合 [11] - 公司以党建驱动农业创新发展,成为产业"催化剂"和"稳定剂" [9][11]
引金融服务入田间地头 保险业助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证券报· 2025-06-26 04:36
农业保险政策推动与行业发展 - 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业保险发展,包括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推进精准投保理赔等 [1] - 保险业通过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模式、深化科技赋能等措施,将金融服务引入田间地头,提升农业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 [1] 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发展 - 农业保险覆盖面与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产品体系日益丰富,包括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种植收入保险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 [2] - 2024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547亿元,支持保费规模达1521亿元,为1.4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5万亿元 [2] - 国寿财险2024年承保三大主粮作物种植面积超1.15亿亩,其中完全成本保险约8688万亩,提供风险保障约805亿元 [2] - 国寿财险2024年还承保大豆及油料作物1766万亩,提供风险保障超112亿元 [2] 地方特色保险产品创新 - 国寿财险在山东枣庄推出石榴种植保险、收入保险等 [3] - 人保财险在甘肃为花牛苹果种植户提供全产业链保险服务,包括苹果种植成本保险、苹果期货保险、果树气象指数保险 [3] - 太保产险在温州平阳县推出稻渔综合种养(小龙虾)综合保险,涵盖价格跌落及病虫害等责任 [3] "保险+"服务模式探索 - 太保产险在山西开展"五位一体"的"养殖保险+活体抵押贷款"模式,助力中小企业贷款8000余万元 [4] - 平安产险创新"科技+服务"模式,通过产前增信融资、产中风险管理、产后溯源协销,已开展680个产业振兴项目,撬动产业发展资金123亿元 [4] 人身风险保障服务 - 中国人寿在定点帮扶地区为近49万人提供超280亿元的人身风险保障,包括大病保险、人身意外险、"两癌"险等 [5] - 新华保险推出三款乡村振兴专属保险产品,2024年承保36万人次,面向脱贫户和边缘户的意外险费率折扣幅度从15%升至30% [5] 科技赋能农业保险 - 人保财险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和地面移动查勘技术,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保险立体服务体系 [6] - 国寿财险推广"安心防"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配合地方政府开展防损减损服务 [7] - 太保产险通过"太保e农险"技术构建"保、防、减、救、赔"一体化的风险减量服务模式 [7]
岭南荔枝上保险 农户从靠天吃饭到知数而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20:29
供应链优化 - 古代荔枝运输损耗率高达90%以上,需大量运输以保证留存数量 [2] - 现代冷链物流将运输时间从5-7天压缩至30小时内,损耗率显著降低 [2] - 无人机网络实现采摘到冷链锁鲜无缝衔接,降低运输成本30%以上 [2] 种植风险 - 荔枝种植面临台风、暴雨、霜冻等自然灾害风险,极端天气可导致绝收 [3] - 霜疫霉病、炭疽病等病虫害传播速度快,暴发后商品价值下降50%以上 [3] - 花期连续阴雨影响授粉,成熟期台风导致落果腐烂率超60% [3] 保险覆盖现状 - 广东荔枝种植面积400万亩,占全球产量三分之一 [4] - 政策性种植成本保险覆盖物化成本,天气指数保险以气象指标触发赔付 [4] - 2024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547亿元,覆盖1.47亿户次农户 [5] 政策支持与创新 - 中央财政安排68亿元奖补资金支持500种特色农产品保险 [5] - 平安产险首创"荔枝风险研究实验室",整合区块链溯源技术 [6] - 溯源保险保障品质安全,消费者可追踪生产全环节数据 [6] 技术推广与产业升级 - 西丽果场拥有国家科技进步奖荔枝高产技术,实验室将推广至四省 [7] - 产业链风险管理推动农业从"靠天吃饭"向数据化转型 [7] - 南山荔枝通过地理标志认证,品牌化发展带动溢价20% [6][7]
为大豆种植上保险!青岛市首单政策性保险成功落地
齐鲁晚报网· 2025-06-23 16:37
农业保险政策实施 - 太平财险青岛分公司成功承保青岛市首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大豆种植收入保险",为12亩大豆提供近万元风险保障 [1]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 [1] - 青岛市实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方案,财政补贴90%,农户自缴10% [1] 农业保险作用 - 农业保险是支持"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工具,能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保障农民收益 [2] - 农业保险可提升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为农民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保障 [2] 公司行动与成果 - 太平财险青岛分公司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积极落实政策要求,完成产品开发工作 [2] - 公司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宣传惠农政策,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宣传到户,得到农户广泛认可 [2] - 在多个政府部门指导下,公司完成首单承保工作 [2] 未来规划 - 太平财险青岛分公司将持续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加大保险领域创新力度 [2] - 公司将提升农业保险覆盖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青岛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2]
为全年粮食丰收打牢基础
陕西日报· 2025-06-23 06:57
智慧农机应用 - 无人收割机在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塬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首次投入使用,智能化农机装备在陕西大力推广 [2] - 陕西汇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使用配备北斗导航系统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和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实现1.6万亩小麦收获和1.3万亩玉米、3000亩大豆播种 [4] - 全省投入各类农机具120多万台,包括3万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和5.6万台播种机械,智慧农业模式融合北斗系统、物联网和5G技术 [5] 良技良法推广 - 种粮大户徐阳明通过精细化田间管理实现500亩"吨半田"小麦百亩攻关田亩产突破800公斤,创下陕西产量新纪录 [6][7] - 采用现代化农机设备落实冬前镇压、春季化控等措施,小麦群体结构保持54.9万穗/亩的极限状态 [8] - 陕西推广小麦"3335"宽幅沟播等六大高产集成技术,配套"一喷三防"、深松深翻等措施实现关键技术全覆盖 [8] 部门协同保障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宝鸡分公司推出玉米节气气象指数保险,依据气候条件触发赔偿机制 [9][10] - 陕西省级补贴险种超过40项,对小麦、玉米等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实行愿保尽保政策,保障范围扩大至全部县域 [11][12] - 水利、气象、农业农村部门协同调度水源、发布精细化预报、推广抗旱品种,确保农机具高效投入生产 [12]
日照市全面推广农业保险新政策,助力乡村振兴
齐鲁晚报网· 2025-05-29 15:28
农业保险政策调整 - 日照市财政局发布2025年农业保险新政策,旨在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并保障农民利益,响应中央一号文件要求[1] - 新政策推广6个险种,包括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的完全成本保险和玉米、大豆的种植收入保险[1] - 完全成本保险保额分别为小麦每亩1000元、玉米950元、水稻1150元、大豆700元,对应保费为30元、40元、46元、35元[1] - 种植收入保险保额为玉米每亩1000元、大豆830元,对应保费为55元、45元,保险费率介于3%至5.5%之间[1] 保费分担机制 - 农户仅需承担20%保费,中央财政补助35%,省财政对莒县、五莲县补助30%,对东港区、岚山区补助15%,剩余部分由市与区县按5:5分担[2] - 四级财政对三大主粮及大豆的保费补贴比例达80%,显著减轻农民投保压力[2] 政策亮点 - 保障种类更全面,完全成本保险覆盖自然灾害和病虫鼠害风险,种植收入保险覆盖价格和产量波动导致的收入损失[2] - 保障范围扩大,将完全成本保险从莒县、五莲县扩展至全市范围[2] - 保障水平提升,相比原物化成本保险,农户多交几元保费即可在受灾时每亩多获赔上百元[2] 行业发展成效 - 2020-2024年日照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增长28%至1.05亿元,财政补贴资金增长25%至8267万元[2] - 风险保障水平增长41%至32.43亿元,投保农户增长17%达56.41万户次[2] 特色保险创新 - 已开展6个地方特色险种,包括桑蚕和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蓝莓种植保险、贻贝海水养殖天气指数保险、古树名木保险及生猪"保险+期货"[3] 制度体系建设 - 建立市县两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机制[3] - 出台《日照市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规范承保机构运营并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 未来发展方向 - 将持续推动农险"扩面""提标",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更好惠及"三农"主体[3]
滨州市保险行业协会开展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调研
齐鲁晚报网· 2025-05-28 13:1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保障农民收益、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5月27日上午, 滨州市保险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静,阳信金融监管支局党委书记、局长梁传健一行,深入阳信县开展农业保险支持乡村振兴专题调 研。 开展座谈会 调研组一行到中华联合阳信支公司,与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座谈。座谈会上,详细了解了阳信县农业保险推广普及程度、保费收入 规模等整体发展状况。认真听取了中华联合阳信支公司对近年来农业保险理赔案件的处理情况汇报,重点关注理赔金额、赔付效率以及 赔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同时,了解了农民对于农业保险在保障范围、理赔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及改进意见,以及保险公司在 承保理赔方面的创新举措,为更优质服务农民群众提供了数据支撑。 实地田间考察 养殖基地调研 在阳信亿利源肉牛养殖基地,就肉牛保险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展开调研。调研组全面了解了肉牛保险的参保率、保险条款内容以 及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养殖企业的保障作用。与养殖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深入了解其保险在市场价格波动、重大疫病防控等方面 的保障需求。督促保险公司进一步优化服务,深入了解当地养殖企业的特点与需求, ...
农业保险绘就“猪粮安天下”锦绣画卷——四川的实践与探索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11 23:14
"生猪养殖的最大风险是猪瘟,必须做好防控。我们利用'川农保'平台为生猪投保,一旦发生生猪死 亡,可以联系保险公司进行线上查勘,并进行线上理赔,报案后最快2个小时内就可以收到赔款。"位于 眉山市仁寿县的仁寿德康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彭科说。 彭科口中的"川农保"是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开发的一款全流程服务系统,接入四川省农业大数据平 台,动态评估农户信用风险,可以大大提高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的工作效率。 ■本报记者 田耿文 粮食、生猪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直接关系到居民的饮食安全和消费水平,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 民福祉的基石。而农业保险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作为农业大省,四川是国家唯一批准建设的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生猪年出栏量长期位居全国 首位。四川被定位为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的战略基地,其"猪粮安天下"的使命尤为突出。 保险业如何护航"猪粮安"?近日,《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走进四川进行实地调研和采访报道,探寻农业 保险在这片沃土上的生动实践。 护航生猪稳产保供 在眉山市仁寿县曹家镇共峨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高标准农田星罗棋布,一眼望不到边的油菜已接 近成熟,饱满的油菜荚在微风中摇曳。 ...
从薄弱环节入手 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证券日报· 2025-04-14 05:41
农业强国规划目标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4万亿斤,重要农产品保持合理自给水平 [1] - 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4130亿斤,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关,连续21年实现丰产 [1] - 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自然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 [1] 金融支持粮食生产的关键领域 - 金融支持应从自主育种、农机研发、科技转化等薄弱环节入手,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生产要素 [1] - 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育种技术,提升智能化农机研发能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 [1] - 支持仓储物流、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推动粮食产业链升级优化,提升整体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2] 金融工具与政策支持 - 农业保险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可提升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能力,降低生产风险 [2] - 期货、"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的应用保障粮食生产稳定性,未来需加强农业保险体系建设,提高覆盖率和保障水平 [2] - 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2] 金融与粮食生产融合前景 - 随着金融与粮食生产的深度融合,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稳步提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