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

搜索文档
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德州市中心支公司聚焦主责主业:筑牢粮食安全生产“基本盘”
齐鲁晚报· 2025-08-26 15:29
核心观点 - 中国人寿财险德州市中心支公司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方式 为种植户提供全面风险保障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同时促进自身业务发展[1][2][11] 农业保险承保情况 - 全市已承保玉米完全成本保险103.46万亩 承担风险保障责任9.83亿元[1] - 累计承保政策性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441.67万亩 承保面积居全省系统16家地市公司首位[2] - 为34.8万户次种植户承担风险责任43.11亿元 支付赔款4881.94万元[2] - 平原县承保小麦和玉米59.3万亩 承保率达到93% 承担风险保障5.78亿元 成为全省系统"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第一县"[10] 理赔案例与成效 - 武城县甲马营镇暴雨灾害中查勘1.8万亩玉米受灾 其中绝产面积6500亩 累计赔款704万元 赔款是农户个人所缴保费的6.3倍[7] - 种植大户王伟投保3090亩玉米获得赔款91.87万元[7] - 种粮大户赵宗光获得赔款4.3万元[10] 商业保险创新 - 开办商业性小麦气象指数保险和商业性小麦种植保额补充保险 使保险从"保成本"迈向"保收入"[12] - 在禹城市开展"保险+期货"模式试点 三年累计承保21.54万亩 提供风险保障2.22亿元 实现赔付996.19万元[14] - 在齐河县率先进行高标准农田设施保险试点 通过商业保险杠杆作用化解管护难题[18] 风险减量措施 - 联合当地农业农村局建立"保险+农技"服务队 在8个县区开展农事巡田活动 发放近2万份科技明白纸[15] - 投入风险减量专项资金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实现农作物全覆盖快速识别[18] - 建立智慧农业服务站 配备物联网设备 并与科研机构共建种质资源灾害数据库[18] 公司发展成果 - 2024年入选全国系统地市机构30强 所辖3家支公司入选全国系统县区机构100强 3家支公司入选全省系统综合评价20强支公司[2] - 多措并举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促进自身内含价值提升[2]
信息服务台丨防灾减损,农户能用这些保险
人民日报· 2025-08-15 11:49
当前受灾地区赔付情况 - 内蒙古保险机构支付赔款3.89亿元 涉及农户14.73万户 通过无人机与人工智能定损实现快速核损 [2] - 北京政策性农业保险1-5月累计保额达8.2亿元 承保种植业10.73万亩 养殖业18.77万头 截至8月11日受理农险报案377件并赔付191件 [2] - 河北农业保险受理报案估损1.58亿元 已赔付4074万元 采用卫星遥感与无人机提升查勘效率 [3] 农业保险产品体系 - 中央财政为3大类16项大宗农产品提供保费补贴 并通过以奖代补政策支持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 [4] - 行业推出地域性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 以及农房、农机、高标准农田专属保险产品 [4] - 农机具保险实现创新突破 浙江余姚提供线上农机投保 山东济南推出30天/90天灵活期限产品 河北邯郸涵盖机械损失与第三方责任险 [5] 行业技术应用与数据共享 - 遥感技术缺乏应用标准制约发展 近期发布水稻/小麦/玉米/棉花4类作物遥感应用规范 [7] - 需建立土地承包、种植养殖、防疫检疫数据共享机制 气象部门与保险公司共享灾害数据 [7] - 无人机保险产品可覆盖机身损毁及飞行中造成的作物损失与人身伤害赔偿 [5] 行业规范与理赔优化 - 存在拖赔惜赔、平均赔付、协议赔付等问题 需规范理赔行为并制定分险种理赔周期阈值 [6][8] - 严禁地方政府干预正常承保理赔 不得要求无灾赔付、平均赔付或减免保费 [8] - 金融监管部门指导机构实行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原则 推动无差别救援与统一定损 [2][3]
春耕春管正当时 保险浇灌护苗水
新华网· 2025-08-12 14:30
"以前因为种地不划算,打了粮食也卖不了几个钱,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好多地都疏于管理,产 量也不高。现在有了保险,遭灾给赔钱,种地收入有保障,我们村村民都愿意把地种好,把田管 好。"杨树芝表示。 从补损失到补收入,从保主粮到保特色,从助脱贫到助共富,从无人问津到全村联保,近年来,中 华财险河南分公司在稳定农业生产、维护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不断探索,已成为河南省内强 农惠农富农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补损失到补收入,加固深厚浓烈的种粮务农意愿 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农资成本不断攀升,农民种粮实际收益在下降,不少种粮大户"踩"着盈亏平衡点 种粮,一遇自然灾害或粮价波动,就可能出现"倒亏",农户种粮积极性大打折扣,不少田地出现撂荒现 象。如何破解"价高伤民,价贱伤农"难题?如何实现农民增收与粮食增产同步? 2021年以来,中华财险河南分公司积极推进"收入保险+期货"项目,先后落地花生、鸡蛋、猪饲 料、生猪、尿素等"保险+期货"项目28个,为1522户农户提供了6.5亿元的风险保障。该项目保障范围既 涵盖了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带来的直接损失,又涵盖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迈出了从"保 损失"向"保收入"转变的关键一 ...
保险护航现代农业向“智慧种植”跨越
新华网· 2025-08-12 14:14
在食为先共享农庄的温室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均由智能环境控制器控制,高约 1.5米的智慧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室内各项环境数据,并通过5G回传至中控管理平台,实现信息技术对农 场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支撑。 食为先生产经理彭红凤表示,在物联网和大数据加持下,整个生产过程的人工投入减少了,产量和 品质却双双提升,以温室内种植的小番茄为例,一年亩产可达1.5万斤,是传统种植方式的2至3倍,同 时废果率降低至5%。 入口即化的核桃纹白菜、味香浓郁的五色韭、沙瓤"苹果青"番茄、北京名菜烧茄子的最佳食材七叶 茄…… 作为北京市首批5G全覆盖的"智慧农场",北京顺义区北石槽镇的食为先生态农业园(以下简称"食 为先")的温室大棚应用太阳能可移动式传感器及各类农业智慧控制单元,通过远程智能控制平台和温 室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卷被、卷帘、增降温、除湿等设备远程自动化管理。 温室大棚保险为生态农业兜底风险 数字技术种植生态蔬菜,在遇到强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导致棚体受损时,仍缺乏有效的抵御手段。同 时,生态蔬菜要求调节适宜生长环境、施用生物有机肥、轮作倒茬和雄蜂授粉等措施,需要更长的生长 周期,也无形中增加了种植风险。在前期种 ...
智库策论丨农业保险助力农业防灾减灾的短板及改进建议
搜狐财经· 2025-08-01 09:28
■闫坤 黄凌 农业保险以其分散农业生产风险、稳定农业生产收入的功能定位,成为我国农业防灾减灾的金融利器,为全面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然而在 基层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农业保险展业过程中面临诸多两难的境地,如基层动员力度大但农户参保率低,财政补贴比重大但农险公司盈利少,农 险品种需求量大与农险公司供给意愿小,特色农产品保险险种多但规模效应难积聚。为此,我们建议应多方强化农险供需信息的"流通性",全面提升农险 展业链条的"高效性",加速推进减灾防灾三产"协同性"。 二是农业保险的数据流通不顺畅。在数字新基建与数据新基建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各省份的农业保险基本信息数据库仍旧空缺,特色农产品保险的标的库 尚未建立;农业保险信息采集面大,数据成为稀缺且昂贵的要素,各家农险公司数据不共享;地方的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应急保障局、银保监局的数据 为非标准化数据,严重影响数据流通、数据分析、灾情预判;农业风险防范尚未形成灾前监测预警、灾中抗灾减灾、灾后救援补偿的综合保障体系;多省 份风险联动"一张网"、风险预警"一张图"尚未构建。 三是农业保险的精准投保不到位。从验标投保环节来看,可视化、智能化农业技术手段在各省农 ...
4类农作物保险的遥感技术应用规范发布
新华社· 2025-07-31 08:23
保险业协会表示,该系列标准的制定和推行,将有利于遥感技术在农业保险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为农业 保险提供更精准的承保核验与灾损评估服务,提升农业保险的科技服务质效;有助于提升农业保险经营 的合规性,打击保险欺诈行为;有利于增强农户的风险应对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记者张 千千) 据介绍,该系列标准按作物和灾害类型对保险遥感技术、数据获取与处理、承保遥感核验、灾损遥感评 估、监测成果等实操环节进行了规范,为遥感技术在农险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套科学、适用的标准。 记者7月30日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获悉,该协会与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当日联合发布《农业保险遥 感技术应用规范》系列标准,首次明确了水稻、小麦、玉米和棉花4类农作物保险的遥感技术应用规 范。 保险业协会介绍,遥感技术监测范围广、数据获取方式多且客观公正,可有效提升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精 准度与灾情评估效率,显著降低人工成本。因行业技术标准缺失,各遥感公司在数据源选择、解译技 术、精度评价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导致相同区域的分析结果不一致,甚至引发争议。该现状阻碍了遥 感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影响了"双精准"的有效实施,制约了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 ...
一课田间、一问家国、一束星光,沪皖少年共绘田野答卷
新浪财经· 2025-07-09 16:38
公司业务与科技应用 - 公司通过"爱农宝App"实现农户线上自助投保、智能验标、线上报案和智能闪赔,提供农业气象预报、病虫害识别防治、农技专家咨询等服务[8] - 公司融合物联网、移动互联、3S、大数据、云计算与AI等技术重塑农险产品与服务,构建"一图一表一系统一平台"四位一体科技赋能体系[11] - 在湖南岳阳创新"保单+贷款+订单"模式,为鱼塘安装物联网设备并开发商业性淡水鱼养殖保险[12] - 在甘肃和政县构建"智慧养殖+数字乡村+供应链金融"模式,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牛只健康[12] 教育公益项目 -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已覆盖全国19个省市,超3000组青少年参与,涵盖先进制造、互联网等行业企业参观[14] - 公司在全国援建119所希望小学,招募12708名支教志愿者,服务超44.3万小时[21] - 科技素养计划在1039所智慧学校实施,培训乡村教师超2万名,惠及31万余名学生[21] - "大学生励志计划"连续开展21年,奖励超6000名优秀大学生,发放奖金2200余万元[21] 农业保险创新 - 农业保险结合AI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事前风险预防,如无人机喷药预防病虫害、台风前协助抢收庄稼[10] - 通过卫星影像与AI建立精准数字地图,实现农险精准承保与理赔,提升效率与质量[11] - 公司680个振兴项目累计撬动产业发展资金123亿元,支持地方特色农业全链条发展[12] 企业社会责任战略 - 教育公益聚焦"硬件捐赠+能力培养",形成科技、文学、体育、心理健康等"五大工程"[20] - 通过"科学家进课堂"、"企业开放日"等活动让偏远地区学生接触前沿科技[21] - 目标是为学生创造超越课堂的实践学习场景,将教育公益标准化与可复制化[23]
旗帜领航助振兴 国元与农并肩行
人民网· 2025-07-01 10:35
农业保险与乡村振兴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农业保险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要依托 [1] - 国元保险安徽分公司通过党建融入农业保险服务,构建农业生产"防护墙",助力乡村振兴 [1][3] 党建护农:防灾减灾行动 - 濉溪支公司党支部联合农业农村局组建"党员农技服务小队",为11个乡镇捐赠柴油抽水泵并指导抗旱技术,保障小麦灌浆期生长 [3] - 肥东、肥西支公司党员排查暴雨隐患,池州中支24小时摸排低洼农田,加快承保和理赔流程 [4] - 公司以党建为纽带,将党组织凝聚力转化为"三农"服务行动力,建立"红色屏障"防范风险 [4] 党建助农:创新保险模式 - 东至支公司推出"生猪目标价格保险",养殖户徐光友获赔37.4万元,缓解价格波动风险 [4][7] - "保险+期货"模式在安徽省首批试点,农户获赔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的差额 [7] - 阜南支公司推出肉鸡目标价格保险,蚌埠中支实施"亿只鸡保险计划"和"鹅养殖保险",扩大养殖风险保障 [9][10] 党建兴农:产业增值探索 - 阜南支公司创新推出中草药种植保险,猫爪草种植户郭庆宏为130亩投保,每亩最高获2000元风险保障 [9][11] - 安庆中支和滩溪支公司"领航计划"入选省级培育库,推动农业保险与产业深度结合 [11] - 公司以党建驱动农业创新发展,成为产业"催化剂"和"稳定剂" [9][11]
引金融服务入田间地头 保险业助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证券报· 2025-06-26 04:36
农业保险政策推动与行业发展 - 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业保险发展,包括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推进精准投保理赔等 [1] - 保险业通过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模式、深化科技赋能等措施,将金融服务引入田间地头,提升农业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 [1] 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发展 - 农业保险覆盖面与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产品体系日益丰富,包括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种植收入保险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 [2] - 2024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547亿元,支持保费规模达1521亿元,为1.4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5万亿元 [2] - 国寿财险2024年承保三大主粮作物种植面积超1.15亿亩,其中完全成本保险约8688万亩,提供风险保障约805亿元 [2] - 国寿财险2024年还承保大豆及油料作物1766万亩,提供风险保障超112亿元 [2] 地方特色保险产品创新 - 国寿财险在山东枣庄推出石榴种植保险、收入保险等 [3] - 人保财险在甘肃为花牛苹果种植户提供全产业链保险服务,包括苹果种植成本保险、苹果期货保险、果树气象指数保险 [3] - 太保产险在温州平阳县推出稻渔综合种养(小龙虾)综合保险,涵盖价格跌落及病虫害等责任 [3] "保险+"服务模式探索 - 太保产险在山西开展"五位一体"的"养殖保险+活体抵押贷款"模式,助力中小企业贷款8000余万元 [4] - 平安产险创新"科技+服务"模式,通过产前增信融资、产中风险管理、产后溯源协销,已开展680个产业振兴项目,撬动产业发展资金123亿元 [4] 人身风险保障服务 - 中国人寿在定点帮扶地区为近49万人提供超280亿元的人身风险保障,包括大病保险、人身意外险、"两癌"险等 [5] - 新华保险推出三款乡村振兴专属保险产品,2024年承保36万人次,面向脱贫户和边缘户的意外险费率折扣幅度从15%升至30% [5] 科技赋能农业保险 - 人保财险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和地面移动查勘技术,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保险立体服务体系 [6] - 国寿财险推广"安心防"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配合地方政府开展防损减损服务 [7] - 太保产险通过"太保e农险"技术构建"保、防、减、救、赔"一体化的风险减量服务模式 [7]
岭南荔枝上保险 农户从靠天吃饭到知数而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20:29
供应链优化 - 古代荔枝运输损耗率高达90%以上,需大量运输以保证留存数量 [2] - 现代冷链物流将运输时间从5-7天压缩至30小时内,损耗率显著降低 [2] - 无人机网络实现采摘到冷链锁鲜无缝衔接,降低运输成本30%以上 [2] 种植风险 - 荔枝种植面临台风、暴雨、霜冻等自然灾害风险,极端天气可导致绝收 [3] - 霜疫霉病、炭疽病等病虫害传播速度快,暴发后商品价值下降50%以上 [3] - 花期连续阴雨影响授粉,成熟期台风导致落果腐烂率超60% [3] 保险覆盖现状 - 广东荔枝种植面积400万亩,占全球产量三分之一 [4] - 政策性种植成本保险覆盖物化成本,天气指数保险以气象指标触发赔付 [4] - 2024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547亿元,覆盖1.47亿户次农户 [5] 政策支持与创新 - 中央财政安排68亿元奖补资金支持500种特色农产品保险 [5] - 平安产险首创"荔枝风险研究实验室",整合区块链溯源技术 [6] - 溯源保险保障品质安全,消费者可追踪生产全环节数据 [6] 技术推广与产业升级 - 西丽果场拥有国家科技进步奖荔枝高产技术,实验室将推广至四省 [7] - 产业链风险管理推动农业从"靠天吃饭"向数据化转型 [7] - 南山荔枝通过地理标志认证,品牌化发展带动溢价20%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