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太空计算卫星
icon
搜索文档
“算力上星”实现突破 产业链上市公司迎机遇
证券日报· 2025-05-15 20:40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 我国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星算"计划首发星座12颗卫星 标志着全球进入"太空计算时代"新篇章 [1] - "星算"计划将构建由2800颗计算卫星组成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卫星搭载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 具备太空计算和互联能力 [1] - 星座组网后将形成全球最强太空计算能力 实现"算力上天、在轨组网" 满足太空即时计算需求 [1][2] 太空计算技术突破与产业意义 - 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将实现数据在太空实时处理 减少对地面算力依赖 突破地面算力瓶颈 [1] - 人工智能因太空算力缺失问题得到解决 单颗卫星价值提升 对空天产业变革具有深远意义 [1] - 太空计算生态网络将为低空经济、生态保护等下游应用提供强大算力支持 如实时监测低空飞行器、林火秒级监测等 [2] 上市公司积极参与产业链布局 - 开普云参与"星算"计划建设 计划2800颗算力卫星与地面超100个算力中心互联 构建空地一体化算力网络 [3] - 千方科技认为"星算"计划覆盖太空边缘计算和地面AI特殊场景需求 公司积极参与新业务生态链 [3] - 航天电子子公司研发生产的激光通信产品可为卫星互联网配套使用 公司正加快卫星互联网产业布局 [3] 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先发优势 - "算力上星"将成为全球航天业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在该领域已取得领先地位 [4] - 前瞻性布局企业有望获得先发优势 在未来技术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4] - 多家上市公司表示将参与相关产业链上下游投资 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发展 [1]
数据中心不必建在地球!中国企业已经把算力设施送到了太空
量子位· 2025-05-14 16:55
太空计算星座发射 - 12颗太空计算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升空,组成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1][2] - 该星座由商业航天企业国星宇航牵头发起的"星算"计划,与54家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投入建设[3][6] - 未来计划发射2800颗卫星组成天基算力网络,02组星座已进入设计研制阶段[4][14][15] 技术性能突破 - 单颗卫星计算能力从T级提升至P级,首发星座在轨计算能力达5POPS[8] - 卫星间采用激光通信,最高速度达100Gbps[9] - 搭载AI载荷、星载智能计算机及天基模型,实现算力上天、在轨组网[8] 太空算力优势 - 太空太阳能可提供持续能源供给,解决地面算力高能耗问题[22] - 太空低温环境可作为天然冷源,减少冷却成本[25] - 卫星发射成本逐年降低,2023年预计为6万元/公斤[27] 应用场景创新 - 可作为太空智能中枢,支持深空探测数据实时在轨处理[13] - 实现"天数天算",遥感数据第一时间处理并传回地面[29][30] - 地空专用通讯方式比互联网连接更安全[31] 全球发展趋势 - 欧盟已投入200万欧元论证太空数据中心可行性[36] - 美国Lonestar公司计划在月球建设算力中心[37] - 中国在太空算力部署上领先,首批卫星已投入使用[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