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搜索文档
9533米!科学家发现地球最深“化能生命”群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5 17:52
科学发现 - 在西北太平洋千叶—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的9533米深渊发现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及伴生地质流体活动 [1] - 利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首次在9533米深渊及绵延2500千米海沟底部发现大规模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和甲烷储库 [1] - 生命群落主要由深海管状蠕虫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组成 依靠富含硫化氢和甲烷的流体维持生命 [1] 地质化学分析 - 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发现环境中的甲烷由沉积层深处微生物将有机质分解的二氧化碳不断转化而来 [1] - 表明深渊海底之下存在前所未知的庞大活跃深部生物圈 [1] - 直接挑战了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海洋表层沉降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点 [1] 科研意义 - 发现化能合成生命新物种并证明化能合成生命可能深刻影响深渊生态系统结构及全球碳循环 [1] - 为理解深海碳循环复杂机制提供全新视角 [1] - 科学家推测该现象不是个例 在全球深渊海沟存在一条化能生命长廊 [1] 研究计划 - 本次研究是全球深渊探索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该国际科研计划由中国科学院主导 旨在利用先进深潜技术揭开地球深渊奥秘 [2]
全释硬科技丨海底万米藏“生命绿洲” “深渊居民”靠什么存活?
央视新闻· 2025-08-01 09:05
万物生长靠太阳 近日,"奋斗者"号首次在海底近万米的深渊观测到世界分布最深、规模最大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 究竟靠什么活下来 秘密就藏在海底的沉积物里。海沟深处,会不断涌出富含硫化氢和甲烷的流体。对我们来说,硫化氢是 臭鸡蛋味的毒气,甲烷是烧火的燃气,但对这些"深渊居民"来说,可是"美味佳肴"! 这些"深渊居民"的体内不仅有可以耐1000个大气压的耐压机制,而且还自带"微型化工厂",能把这些与 生命无关的化学物质转化为维持生存的养料。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海底近10000米深处,滋养这些化能合成生命群落的甲烷,竟然是由海底更深处的 微生物制造的。深渊之下还有深渊,其中可能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生命王国,他们将底部埋藏的碳,转化 为甲烷,封存在海底,形成规模巨大的甲烷储库。而海底这片隐秘的"碳工厂"可能在全球深渊底部都广 泛存在,或许这也是调节地球碳循环乃至气候变化的"神秘力量"。 生命是顽强而伟大的,在这颗星球上,总有生灵敢于凝视黑暗的深渊,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生存的奇 迹。 真是这样吗 在深度将近10000米的海底,黑暗无光,还要面对远超陆地1000倍的压强——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地 方,要承受一辆坦克的重量。但就在这 ...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五位科技领域代表讲述科研故事
新华网· 2025-05-29 08:26
科技领域代表科研成就 -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叶聪介绍该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载人最多、作业时间最长、潜浮速度最快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达10909米[3] - 近五年来"奋斗者"号累计开展300多次下潜,与4个国家合作对9条主要深渊海沟开展科学考察,获得万米海底环境数据并发现深海生物新物种[3] - 未来将持续推动载人深潜的智能化、谱系化和体系化,服务深海探测、保护和开发工作[3] 电磁兼容研究突破 -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团队发现电磁发射内在规律,首次提出电磁干扰要素集理论,将电磁兼容从"玄学"变为科学[4] - 团队曾在科尔沁草原连续几天采集电磁环境数据,致力于解决真问题[4] 干旱区生态保护研究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团队近30年研究新疆干旱区生物资源,探索生物适应不利环境的生存密码[5] - 参与国家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评估新疆高质量发展生态承载力并提供发展路线图[5] 科普教育与人工智能发展 -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开发物理实验仪器被国内百余所高校引进,参与"天宫课堂"等科普活动[5] - 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夏立雪带领平均年龄32岁团队突破人工智能算力瓶颈,推动技术普惠[6] - 目标实现人工智能在中国高效落地和广泛普及,形成可持续创新能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