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能合成生命群落

搜索文档
9533米!科学家发现地球最深“化能生命”群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5 17:52
科学发现 - 在西北太平洋千叶—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的9533米深渊发现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及伴生地质流体活动 [1] - 利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首次在9533米深渊及绵延2500千米海沟底部发现大规模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和甲烷储库 [1] - 生命群落主要由深海管状蠕虫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组成 依靠富含硫化氢和甲烷的流体维持生命 [1] 地质化学分析 - 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发现环境中的甲烷由沉积层深处微生物将有机质分解的二氧化碳不断转化而来 [1] - 表明深渊海底之下存在前所未知的庞大活跃深部生物圈 [1] - 直接挑战了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海洋表层沉降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点 [1] 科研意义 - 发现化能合成生命新物种并证明化能合成生命可能深刻影响深渊生态系统结构及全球碳循环 [1] - 为理解深海碳循环复杂机制提供全新视角 [1] - 科学家推测该现象不是个例 在全球深渊海沟存在一条化能生命长廊 [1] 研究计划 - 本次研究是全球深渊探索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该国际科研计划由中国科学院主导 旨在利用先进深潜技术揭开地球深渊奥秘 [2]
从深海到星空 本周我国多领域突破“上新” 开启未来新图景
环球网资讯· 2025-08-03 18:37
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熊猫眼"正式亮灯启用,馆内首场人形机器人5V5足球赛前训练同步开启[1] - "熊猫眼"赛训基地高12米,穹顶直径32米,场内比赛区域为24米×16米[3] -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联合主办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4日在北京开幕[4] 无人机物流 - 大湾区首条超长无人机物流航线开通,无人机装载海鲜从珠海唐家港起飞,历时55分钟跨越82.9公里后精准降落广州穗港码头[4][6] - 未来该航线将投入载重50公斤和200公斤的大载重物流无人机,提供安全、高效、智能的低空物流解决方案[6] 深海科考 - 科研团队利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太平洋千岛—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惊人海底生态系统[7] - 首次在深达9533米的极端深度以及跨越2500公里的广阔海沟底部直接观测到世界上分布最深、规模最大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9] - 这些生命不依赖阳光获取能量,而是利用地质流体中的化学反应获取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能量[11] 天文发现 - 首次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为揭开双黑洞形成之谜提供全新线索[12] - 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双黑洞并合事件中发现第三致密天体存在的明确迹象[14] 古生物研究 - 首次在广西确认兽脚类恐龙足迹的存在,填补广西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空白[14][16] - 为揭示华南地区中生代恐龙动物群多样性与地理分布提供关键证据[16] 能源开发 - 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通过评审[16][18] - 实现我国西南地区页岩油"从无到有"的突破,开辟四川盆地页岩油气勘探新领域和增储新阵地[18] 国防装备 - 人民海军第4艘075型两栖攻击舰湖北舰亮相,最大排水量超过4万吨[19][21] - 从海南舰、广西舰、安徽舰到湖北舰,人民海军两栖作战力量不断加强[21]
深海所领衔团队发现最深海底生命群落
海南日报· 2025-08-03 10:13
深海科学研究突破 -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领导的国际团队在西北太平洋千叶—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9533米深度发现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 [1] - 研究团队利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首次在9533米极端深度和2500公里范围海沟底部观测到全球分布最深、规模最大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 [1] - 发现的群落主要由深海管状蠕虫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组成,依靠断层上涌的富含硫化氢和甲烷流体维持生命 [1] 科研成果价值 - 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具有里程碑意义 [1] - 研究不仅发现化能合成生命新物种,后续可能揭示全新代谢途径和极端压力适应机制 [1] 国际科研计划进展 - 本次研究属于深海所主导的"全球深渊探索计划"(GHEP)重要组成部分 [2] - GHEP是为期10年的国际科研计划,旨在利用先进深潜技术探索地球深渊无人区 [2] - 研究团队已规划更多考察任务,将进一步探索化能生态系统全球分布格局及其对全球碳循环的潜在影响 [2]
全释硬科技丨海底万米藏“生命绿洲” “深渊居民”靠什么存活?
央视新闻· 2025-08-01 09:05
万物生长靠太阳 近日,"奋斗者"号首次在海底近万米的深渊观测到世界分布最深、规模最大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 究竟靠什么活下来 秘密就藏在海底的沉积物里。海沟深处,会不断涌出富含硫化氢和甲烷的流体。对我们来说,硫化氢是 臭鸡蛋味的毒气,甲烷是烧火的燃气,但对这些"深渊居民"来说,可是"美味佳肴"! 这些"深渊居民"的体内不仅有可以耐1000个大气压的耐压机制,而且还自带"微型化工厂",能把这些与 生命无关的化学物质转化为维持生存的养料。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海底近10000米深处,滋养这些化能合成生命群落的甲烷,竟然是由海底更深处的 微生物制造的。深渊之下还有深渊,其中可能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生命王国,他们将底部埋藏的碳,转化 为甲烷,封存在海底,形成规模巨大的甲烷储库。而海底这片隐秘的"碳工厂"可能在全球深渊底部都广 泛存在,或许这也是调节地球碳循环乃至气候变化的"神秘力量"。 生命是顽强而伟大的,在这颗星球上,总有生灵敢于凝视黑暗的深渊,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生存的奇 迹。 真是这样吗 在深度将近10000米的海底,黑暗无光,还要面对远超陆地1000倍的压强——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地 方,要承受一辆坦克的重量。但就在这 ...
【央视新闻】万米海底,“奋斗者”号发现生命绿洲
央视新闻· 2025-07-31 09:21
深海生态系统发现 -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西北太平洋的千叶-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了一个海底生态系统,深度达到9,533米,是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 [3] - 科研团队利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揭示了深渊带中延绵蓬勃生长的化能合成群落,这些生命不依赖阳光获取能量,而是利用地质流体中的化学反应获取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能量 [3] - 这一突破性发现挑战了关于生命在极端深度生存能力的传统认知,为理解深海碳循环的复杂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 [3] 深渊化能合成生命群落 - 研究首次在深达9533米的极端深度以及跨越2,500公里的广阔海沟底部,直接观测到了世界上分布最深、分布规模最大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 [4] - 这些群落主要由深海管状蠕虫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组成,依靠沿着断层上涌的富含硫化氢和甲烷的流体维持生命 [4] - 研究不仅发现了化能合成生命新物种,后续研究还有可能揭示全新的代谢途径和极端压力适应机制 [4] 深海碳循环新发现 - 研究发现这些环境中的甲烷实际上是由沉积层深处的微生物活动产生的,表明在深渊海底之下存在一个前所未知的、庞大活跃的深部生物圈 [5] - 深部生物圈不断将底部埋藏的碳转化为甲烷,并以天然气水合物等形式在深渊海底形成规模巨大的甲烷储库,挑战了传统的深海碳循环和碳收支模式 [5] - 研究证明化能合成生命可能在深渊生态系统发挥着比想象中更重要的作用,并深刻影响着深渊生态系统结构 [5] 全球深渊探索计划 - 本次研究是"全球深渊探索计划"(Global Hadal Exploration Programme,简称GHEP)的重要组成部分 [5] - 这项为期十年的国际科研计划由深海所主导,旨在利用最先进的深潜技术揭开地球深渊无人区的奥秘 [5]
万米海底,“奋斗者”号发现生命绿洲
央视新闻· 2025-07-31 02:20
深海生态系统发现 - 国际研究团队在西北太平洋千叶-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深度达9533米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是目前已知最深的生命群落[1] - 研究利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揭示了深渊带中延绵蓬勃生长的化能合成群落,这些生命利用地质流体中的化学反应获取能量而非阳光[1] - 发现挑战了关于生命在极端深度生存能力的传统认知,为理解深海碳循环提供了全新视角[1] 深渊生命群落特征 - 深渊指深度在6000米至近11000米之间的海沟区域,通常形成于板块俯冲带[3] - 首次在9533米深度和跨越2500公里的海沟底部观测到分布最深、规模最大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3] - 群落主要由深海管状蠕虫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组成,依靠富含硫化氢和甲烷的流体维持生命[3] - 研究发现了化能合成生命新物种,可能揭示全新的代谢途径和极端压力适应机制[3] 深海碳循环意义 - 研究发现深渊海底下的甲烷由沉积层深处的微生物活动产生,表明存在庞大活跃的深部生物圈[6] - 深部生物圈将底部埋藏的碳转化为甲烷,形成规模巨大的甲烷储库,挑战传统深海碳循环模式[6] - 发现证明化能合成生命在深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比想象中更重要,深刻影响生态系统结构[6] 研究计划背景 - 研究是"全球深渊探索计划"(GHEP)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为期十年由深海所主导[8] - 计划旨在利用最先进深潜技术揭开地球深渊无人区的奥秘[8]
我国科学家发现“吃”硫化氢和甲烷的最深海底生命群落
新华社· 2025-07-30 23:19
研究突破 -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导团队在西北太平洋千岛—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9533米海底发现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1] - 研究团队利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绵延2500公里的海沟底部发现大规模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和甲烷储库[2] - 生命群落主要由深海管状蠕虫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组成 依靠富含硫化氢和甲烷的流体维持生命活动[2] 科学发现 - 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甲烷由沉积层深处微生物将有机质分解的二氧化碳转化而成 表明存在前所未知的庞大活跃深部生物圈[4] - 发现直接挑战"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海洋表层沉降有机颗粒维持"的传统观点[4] - 研究不仅发现化能合成生命新物种 还证明其可能深刻影响深渊生态系统结构及全球碳循环[5] 研究意义 - 该发现为理解深海碳循环复杂机制提供全新视角[4] - 科学家推测全球深渊海沟存在"化能生命长廊"现象而非个例[5] - 本次研究是"全球深渊探索计划"重要组成部分 该国际科研计划由中国科学院主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