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EX系列车型

搜索文档
还原新能源汽车商业秘密第一大案:12 张图纸、6.4 亿赔偿金
晚点LatePost· 2024-06-26 23:29
吉利诉威马知识产权纠纷案 - 案件历时6年,吉利二审胜诉,获赔6.4亿元,创中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赔偿纪录[5][7] - 威马被认定通过近40名吉利离职员工窃取底盘技术秘密,用于EX系列3款车型[7][11] - 最高法院定性为"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侵害技术秘密",采用"整体分析+综合判断"原则降低原告举证难度[7][20][23] 威马侵权细节 - 2016-2018年威马通过吉利子公司成都高原前员工获取技术,12项专利附图与吉利数模一致[11][12] - 关键人物侯海靖(原吉利副总裁)离职时未归还工作电脑,其团队下载超200份技术资料[17] - 侵权技术应用于威马EX系列车型,缩短研发周期,8.17万辆侵权车型贡献利润[23][25][31] 赔偿金额计算逻辑 - 二审改判赔偿从700万元增至6.4亿元,包含4亿元惩罚性赔偿(2倍)[20][33] - 法院推算依据:EX系列销量8.17万辆、均价17.52万元、利润率20%、技术贡献率8%[25][29][31] - 采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后的惩罚性赔偿条款,按侵权获利2倍计算[32][33] 案件影响 - 威马融资350亿元仍破产,负债203亿元,6.4亿元赔偿或转为破产债权[6][34] - 可能引发刑事诉讼,涉案金额超立案标准30万元的666倍[35] - 案件或入选最高法指导案例,提升企业侵权成本[7][36] 行业对比 - 威马曾融资350亿元超小鹏(200亿)、理想(130亿)上市前融资额[6] - 2018年威马量产早于理想,团队来自传统车企但过度依赖侵权技术[17][34] - 新能源车渗透率从2018年4.8%升至2023年超30%,行业竞争格局剧变[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