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室内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对谈余轶南:创业做机器人,立项 100 天融资两个亿
晚点LatePost· 2025-03-21 10:21
公司概况与创业背景 - 维他动力(Vita Dynamics)是一家新创机器人公司,由地平线前智驾负责人余轶南联合宋巍(工程落地能力)、赵哲伦(产品与用户洞察)共同创立 [4] - 公司成立仅100天,已连续完成两轮融资,累计金额达2亿元,投资方包括今日资本、凯辉基金、地平线、高瓴创投等机构 [6] - 创始人余轶南拥有深厚技术背景,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毕业,曾任职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科学家,并在地平线负责智驾业务9年,具备从技术到商务的全链条管理经验 [3][4][51] 核心产品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认为机器人的最大应用场景并非工厂,而是个人家庭(中国有4亿家庭)和服务业(需要24小时高质量一致性服务)[7][31] - 人形机器人不应是唯一形态,不同场景应有其最优形态解,公司愿景是未来出现各种形态的机器人在家庭、街道和办公室活动 [7][22] - 产品定位为“AI原生产品”,旨在创造新本体以充分发挥AI价值,而非将AI能力简单附加到现有产品上(如智驾之于汽车)[12] - 机器人不应扮演“入口”或娱乐广告平台角色,最高效的交互是通过简单声音、光影和肢体语言,遵循“物理世界归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归数字世界”的第一性原理 [7][29][30][41] 技术路径与产品规划 - 创业契机是2023年智驾端到端技术架构的出现,该架构实现了从传感器输入到控制输出的自动化决策,为控制具有12种以上自由度的复杂机器人提供了可能 [10] - 技术架构借鉴智能驾驶的演进路径,从分段式走向端到端,再走向VLM+VLA(视觉语言模式+视觉语言行动模式)的协同框架,与机器人在逻辑上基本一致 [10][14] - 公司将机器人自动化程度划分为L1(遥控)、L2(人类监管下自主活动)、L3(无监管自主活动,责任转移),目前目标是实现L2阶段产品 [15][16] - 首款产品为基于户外场景的四足机器人,预计今年年底发布,定位家庭用户,功能包括负重、陪伴、记录精彩瞬间,尺寸设计参考了理想L9后备箱高度(78厘米)等实际使用条件 [7][34][35] - 第二款产品规划为进入室内场景的“机械臂+轮式底盘”组合机器人,专注于收纳整理等任务,预计三年内上市,外观追求温和、温暖、安全,可能采用布艺外壳 [7][26][36] 行业发展阶段与竞争格局 - 具身智能行业目前处于“春秋时代”,百家争鸣,尚未形成共识 [6][52] - 机器人产业竞争将分三波梯队:当前是创业公司百花齐放;其次是已在细分市场成功的中型企业(如扫地机器人公司)可能在未来三年内成为直接对手;最后是巨头(如字节、华为、小米等)将在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汽车市场的5%-10%(即1250亿元至2500亿元)时入场 [52][53] - 机器人产业的竞争节奏预计介于汽车(约15个月迭代一次)和扫地机(约6个月迭代一次)之间 [55] - 机器人产业未来规模将超越汽车工业,目前全球汽车年销量约9000万台,未来机器人全球出货量会更大,对社会基础设施影响更为深远 [51] 公司运营与组织理念 - 公司定位为机器人“主机厂”,需要具备从软件到硬件的全栈系统工程能力 [46] - 组织建设追求“全栈闭环、全攻全守的特种兵部队”,强调个人能力素质,模糊分工边界,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初期团队规模预计为50至70人 [47] - 预计实现百万台量产需要百亿元级别投入,但资金不能单靠融资,需依靠先落地产品实现自造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