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麦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提升保险市场保障初级产品供给安全的能级|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9-27 17:38
保险市场对初级产品供给安全的系统性支撑 - 保险市场的作用机制贯穿生产、流通、储备全链条,不仅缓解短期冲击,还通过增强生产韧性、促进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初级产品供给体系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5] - 在重要初级农产品领域,保险市场已从提供基础灾害补偿升级为提供全产业链风险解决方案,例如2022年全国推开的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将保障范围扩展至土地流转、劳动力等核心生产要素 [6] - 2023年河南"烂场雨"灾害中,小麦保险、秋粮作物保险合计为610.6万户受灾农户支付赔款38.7亿元,既稳定了粮食生产也保障了农民再生产能力 [6] - 2024年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为1521亿元,为约1.5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达5.2万亿元 [6] - 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连续多年超过400亿元,2024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547亿元,配合中国农再构建的"直保+再保"双层分散机制,有力推动重要初级农产品供给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约三倍 [7] - 在基础性能源领域,保险市场构建了覆盖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基础能源供给的全产业链保障网络,例如山西等地成立针对煤矿安全的专业保险公司,推出安全生产责任险、职工健康险等产品,形成"风险减量+补偿"的双重保障机制 [8] - 保险公司通过增持高股息煤炭企业的股份间接支持煤炭行业资金链稳定,例如2025年3月瑞众保险斥资约3200万港元增持中国神华H股,持股比例达5%,触发举牌 [8] - 在战略性矿产资源领域,保险市场构建了覆盖战略性矿产资源供给的全产业链风险管理体系,例如2023年内蒙古稀土矿区推行生态修复保险,将环境治理成本纳入风险保障范畴 [9] -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通过承保海外项目助力企业获取境外矿产资源并保障运输安全,例如2024年承保南非乌莫混合新能源电站储能项目,该项目涉及铜、锂等关键矿产的应用 [9] 保险市场支持重要初级农产品供给的现存问题 - 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点尚未实现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截至2025年3月仍有接近5%的乡镇、46%的行政村尚未建立农险基层服务网点 [11] - 农险险种创新缓慢,创新型险种如气象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在全部农险险种中的占比不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11] - 全国仅有5家专业保险公司以及30多家综合性险企经营农险业务,约84%的险企不开展农险业务 [11] - 人保财险、中华财险、太保产险、国寿财险、平安财险五家大约占据我国农险市场份额的八成,头部险企垄断农险市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险企通过技术革新或服务优化降低成本的动力 [12] - 当前财政补贴占农险保费的70%以上,但补贴机制未能有效激励险企降费,2024年全国农业险种综合费用率平均处于15%~16%的水平 [12] 保险市场支持基础性能源供给的现存问题 - 部分险企开展能源保险业务的专业服务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薄弱,基础性能源行业属于高危行业,事故往往造成较大的直接经济损失 [13] - 例如2024年1月12日河南平煤神马集团平顶山天安煤业十二矿发生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6人遇难、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197.29万元 [13] - 2023年9月24日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脚树矿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6人遇难、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233.82万元 [13] - 基础性能源保险市场产品创新不足,不能满足基础能源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型风险管理需求,针对数字化转型产生的知识产权与网络安全风险的系统性保险覆盖率不足 [14] 保险市场支持战略性矿产资源供给的现存问题 - 矿产资源保险市场具备风险评估和定价能力的专业人才不多,险企对熟悉矿产资源业的保险精算师、保险项目管理师等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14] - 部分险企开展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险业务的专业服务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不足,例如2024年5月24日内蒙古赤峰林西金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水头萤石矿塌陷区注浆加固工程施工现场发生地面坍塌事故,造成4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1094余万元 [15] - 2023年5月14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巨龙铜业有限公司发生较大竖井坠落事故,造成6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946.97万元 [15] - 仅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一类风险每年就可造成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而我国矿产资源保险市场整体保费收入估算为20亿元左右 [16] - 我国矿产资源保险市场产品创新滞后,传统的保险产品不能完全满足矿产资源行业特殊风险和新型风险管理需求 [16] 提升保险市场保障能级的政策建议方向 - 推进五大改革构建多层次农险体系,提升重要初级农产品供给安全保障能级 [18] - 强化基层服务网络与综合协同,提升农险可及性与精准度,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偏远地区增设基层服务网点,探索"流动服务站+村级协保员"模式 [18]
“希望赔款”秒到!中国太保升级“滴灌技术”!
券商中国· 2025-06-24 08:37
普惠金融实践 - 公司通过快速理赔机制应对自然灾害,如台风"蝴蝶"登陆后几分钟内完成理赔款到账,帮助养殖户抢修塘基和补投鱼苗 [2] - 公司以"普"与"惠"为核心,将保险保障延伸至社会发展的神经末梢和实体经济关键环节 [3] 普惠保险创新 - "沪惠保"首日投保量突破400万单,参保率超20%,创历史新高,累计参保人数达2600万人次 [4] - "沪惠保"累计赔付金额超22亿元,覆盖年龄从1岁至104岁,单人最高赔付超300万元 [4] - 公司作为主承保方,通过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推动"沪惠保"成为民心工程 [5] 农业保险服务 - 公司为河南、湖南、山东等地农户提供科技助农服务,包括农技指导讲座和"慧眼智远"AI遥感平台监测8万亩小麦耕地 [7] - 使用无人机在28万亩小麦耕地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干热风和倒伏 [7] - 推行"无人机+卫星遥感"验标新模式,实现农田核查、灾害预警和农情监测数字化 [8] - 2024年为1930万余户次农户提供6606亿元农业风险保障,惠及534万户次 [9] 保险+公益模式 - 公司推出全国首款阿尔茨海默病专病保险"守护记忆",并建立"蓝智家"社区服务站提供脑健康全链条服务 [10] - "保险+公益+社区网络"模式加速落地,如上海徐家汇街道站和嘉定区新成路街道站揭牌 [10] 社会责任与长期发展 - 公司成立30余年来持续履行社会责任,将公益融入企业血脉 [11] - 未来计划通过多层次医疗保障、乡村振兴服务和缩小城乡差距等举措,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