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麦新品种
icon
搜索文档
AI解锁丰收密码丨把滴灌带“种”进玉米地 干旱时也能实现高效灌溉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5 16:50
小麦主产区抗旱稳产措施 - 河南5月平均降水量49.7毫米较常年偏少42% 陕西3-5月降水量70.7毫米偏少42.4% 但通过良种选择实现稳产[2] - 陕西渭南大荔县农场采用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 亩产保持1000斤水平[4][5] - 河南新乡种粮大户种植抗旱新品种 亩产从800斤提升至1100斤 该品种首次大田繁育表现突出[7] 良种培育与推广 - 新乡市已选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178个 国家生物育种中心推广小麦新品种600多万亩[7][9] - 新乡建成110万亩良种繁育基地 冬小麦供种量占全国一半 计划2025年引进种业领军人才20名以上[11] - 河南省农科院通过针对性品种改良 提高产量和抗病性 降低生产风险[12] 高标准农田建设 - 新乡市高标准农田占比超90% 配套水利设施实现随时灌溉 河南全省高标准农田达8808万亩占78%[13][21] - 濮阳范县利用智能配水预案 灌溉精准率达90% 节水10%以上 缩短灌溉周期48小时 管理效率提高40%[15] - 智慧水利中心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气象数据 动态生成精准灌溉方案[16] 高效节水技术应用 - 河北隆尧县夏玉米播种使用滴灌带面积2万亩 预计节水40万吨[20] - 各地推广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 确保干旱年份灌溉水源充足[16] - 麦收期间无降雨但前期抗旱浇水及时 籽粒灌浆充分病粒少 商品性好于往年[18] 障碍田改良措施 - 黄淮海流域中低产田占比59% 通过土壤取样和剖面分析实现精准配肥[23][25][27] - 田间设立测土配肥工作站 根据玉米营养需求定制肥料 防止生长期脱肥[26][29] - 土壤改良后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 轻盐碱痕迹消失[27]
北斗导航、智能传感、机器人……天地一体化!“三夏”生产“科技范儿”十足
央视网· 2025-06-09 13:04
全国麦收进展 - 全国麦收联合收割机工作重心分布在河北东南部、河南东北部、山东大部、江苏北部以及陕西中部 [1] - 6月9日至11日各地区持续晴好需防范高温暑热 陕西关中地区有降水过程需加强关注 [1] - 河南鹤壁市135万亩小麦正陆续收割 其中62万亩单产提升示范田迎来丰收 [1][3] 小麦高产示范田表现 - 高产示范田每亩52万穗左右 比一般麦田多10万穗 [6] - 穗粒数和籽粒饱满程度优异 从上到下籽粒饱满无空粒瘪粒 [6] - 经过前期测产2025年亩产有望超900公斤 将冲刺全国冬小麦高产纪录 [6] 新品种特性与育种 - 示范田种植2024年上市新品种 特点是矮秆大穗 株高约70厘米 [9] - 新品种具有更强耐旱抗倒伏特性 在2025年高温大风天气下表现良好 [9] - 育种试验田包含不同育种阶段小麦 新品种需优中选优代代培育约10年才能推广 [12][14] 农机与科技应用 - 示范田使用具备自动导航功能联合收割机 可实现收割路线自动校正提高效率 [16] - 2025年"三夏"期间全国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 搭载北斗导航智能传感等先进技术农机具集中亮相 [19] - 无人农场示范基地使用升级版无人农机 能自动完成田间耕作并自主返回机库 实现全过程无人化作业 [22][24] 麦收进度与后续安排 - 截至6月8日下午5时鹤壁市小麦收获进度达83% 预计6月10日左右完成全市麦收 [18] - 建议6月15日前完成夏玉米播种 墒情不足地块建议造墒播种或播后浇水 [18] - 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实现小麦收获和玉米播种同时作业 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牵头建设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