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银养老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医药全球话语权跃升!价值重估的“时代进程”中,谁能问鼎投资之巅?
券商中国· 2025-08-19 07:36
文章核心观点 - 医药生物行业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申万一级医药生物指数年内大涨22.31% 居31个行业第二[2] - 中国医药产业全球话语权显著提升 创新药研发数量和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10][12] - 工银瑞信医药团队通过深度产业研究和专业布局 在医药投资领域持续取得超额收益[14][15][16] 行业基本面分析 - 人口老龄化驱动需求增长 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0.2% 中国升至15.6%[5] - 疾病谱变化拓宽行业边界 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且医美需求增长[5] - 卫生总费用占比持续提升 从2010年4.9%升至2022年7.1% 但仍低于美国18.81%和德国12.7%[5] - 全球健康资源分配失衡 低收入国家疫苗接种率不足发达国家三分之一 为中国药企提供出海机遇[5] 供给端特征 - 行业监管严格形成高壁垒 从临床试验到生产质量各环节均有严苛标准[6] - 技术壁垒显著 创新药研发需数十年技术沉淀和数据验证[6] - 中国核苷酸产能增长 多肽药形成完整产业链 培养基等关键材料国产替代潜力巨大[13] 创新药发展态势 - 研发数量全球领先 2024年新增创新药704款 累计原创新药达3575个[12] - 研发质量显著提升 FIC药物占比从2015年不足10%升至2024年31% 累计超600款占全球近四分之一[12] - 技术差距大幅缩短 中美新药上市时间差从12年缩至3年以内 PD-1/VEGF等FIC新药实现中国首发[13] 政策环境优化 - 2025年初国务院发布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 明确打造全球竞争力创新生态[10] - 多部门出台全链条支持措施 包括优化审评审批、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通道等[10] - 医保局计划发布丙类目录 为创新药支付体系提供新支撑[10] 国际化突破 - 2024年中国首付款超5000万美元BD交易占全球22% 2025年上半年升至25.5%[10] - AI技术应用推动研发范式革命 在靶点发现、分子设计等环节降本增效[13] 投资团队专业优势 - 工银瑞信医药团队组建于2010年 核心成员赵蓓深耕医药研究超17年 谭冬寒为清华协和医学博士[14] - 团队汇聚海内外高校专家 通过传帮带实现人才梯队传承 如丁洋经6年历练后共管基金[15] - 产品线布局完善 涵盖工银医疗保健、工银养老产业等6只主要产品[14] 投资业绩表现 - 工银医疗保健过去十年居医药行业股票基金首位 获十年期五星评级[15] - 截至7月31日 6只产品中5只年内回报超29% 工银健康产业达69.6%超基准53.71%[16][18] - 风险控制能力突出 工银健康产业年内最大回撤11.83% 低于同类平均15.18%[20] 投资策略框架 - 选股核心围绕质量因子 聚焦研发效率、商业化能力和全球化潜力[17] - 采用四维选股框架:全球领先药企、国内大单品公司、新兴龙头和转型传统药企[18] - 港股布局突出 工银健康产业前十大重仓股中5只为港股含3只18A生物科技股[20] 行业前景展望 - 创新药产业未来5年迎收入利润快速增长期 半年至一年内或有对外授权交易落地[21] - 地缘政治缓和及美联储降息背景下 全球创新药研发活跃 CXO板块有望全面复苏[21] - 科研上游行业景气度回升 外贸型企业通过海外调价业绩超预期 内需型企业受益BD资金注入[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