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巴林鸡血石
icon
搜索文档
从“甩包袱”到“做买卖”,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画风生变
北京商报· 2025-11-12 22:27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转变 - 行业正从将不良资产打包“甩卖”给资产管理公司的传统模式,转变为银行亲自下场以公开竞价方式直接处置不良抵押资产 [1] - 这一变革是银行资产管理逻辑的重塑,从“被动剥离”转向“主动盘活” [1] - 处置资产范围广泛,包括房产、林地、藏品、白酒、服装等非传统资产 [3][4] 具体处置案例与资产类型 - 陕西镇巴农商行公开挂牌竞价一套套内建筑面积158.44平方米的商品住房,当前价约为76.38万元,吸引超6000次围观 [3] - 宁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拍卖占地面积达96.2公顷的林地资产,起拍价为171.9万元 [3] - 内蒙古农商行宁城支行拍卖495箱瓶装白酒,起拍价格为6.39万元;喀喇沁旗支行处置巴林鸡血石,起拍价为16万元 [4] - 宁夏灵武农商行曾拍卖约93件羊绒衫,总价19.95万元,折合每件超2000元,但最终流拍 [4] 新模式的核心优势 - 相比传统打包转让,银行亲自处置能大幅缩短资金回收周期,借助互联网平台直接面向海量C端买家 [5] - 精细化运营允许对资产进行整理、分类和信息透明披露,更能体现资产真实价值,避免“甩包袱”模式下的资产大幅折价 [5] - 银行掌握了处置主导权,可以通过市场竞价发现价格,并通过清晰的产权状况提升交易安全性 [5] 新模式面临的挑战 - 银行员工擅长信贷风控,但缺乏评估林地价值、鉴定白酒真伪或营销工艺品的专业能力 [7] - 部分抵债资产存在产权瑕疵等问题,易引发后续诉讼,银行需承担资产贬值和流拍的风险 [7][8] - 在定价方面,起拍价设置过低可能被质疑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而定价过高则可能导致多次流拍,拉长处置周期 [8] 未来发展趋势 - 业内认为银行精细化不良处置运营将逐渐成为主流,但不会完全取代传统模式,高价值易标准化资产将由银行主导处置 [9] - 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是银行在内生压力和外部环境下追求更高处置效能的必然选择,经济下行压力迫使银行寻求保值增效的新路径 [9] - 未来行业将构建覆盖全链条的精细化运营体系,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并完善交易合同条款以平衡效率与合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