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枪

搜索文档
20年物流老兵,研发无人车,拿下30000辆订单
创业邦· 2025-07-08 11:23
公司发展现状 - 新石器无人车已在全国累计部署近6000辆无人车,预计2025年底将部署10000辆,相比2024年底的2000余辆增长400% [2] - 2025年4月部署量已超2024年全年总和,公司在手订单接近3万辆 [2] - 公司采用"整车销售加AI服务收费"模式,也提供按需租赁方式,并为大客户提供定制运营服务方案 [19] 业务拓展 - 从快递场景拓展至生鲜药品、批发、冷链等物流领域,预计2025年底快递以外场景的部署量将达4000-5000辆 [25][26] - 与叮咚买菜合作生鲜前置仓配送,与途虎养车合作汽车后市场配送,合作方还包括滴滴货运、宜家家居等 [26] - 开拓县域乡村市场,解决人力紧张、配送距离长等问题 [23] - 启动夜间运输,可在晚上9点到凌晨6点运输快递 [21] 产品与技术 - 专注L4级别物流无人车,装载空间3立方米,采用三元锂电换电模组,单次换电续航100公里,可装440-500件快递 [13] - 自研视觉感知算法,相比多激光雷达方案显著降低硬件成本 [20] - 部分车型配备冷链功能,确保药品、牛奶等货品在运输中不受损坏 [28] - 2019年在江苏建成全球首个万辆产能的L4级别无人车工厂,10分钟下线一辆车 [19] 融资与合作 - 2025年2月获得10亿元C+轮投资,用于技术迭代和场景交付 [4] - 天使轮投资方包括理想汽车,双方在SEV技术应用上有合作 [19] - 与百度Apollo合作自动驾驶算法,后转向自研 [19] - 已与顺丰、中通、韵达、圆通等头部快递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16] 行业趋势 - 2025年被认为行业爆发拐点,发展速度是2024年的10倍 [19] - 天风证券数据显示电商快递仅占无人物流车总需求的20%,生鲜医药、商超快消等领域需求空间大 [26] - 行业竞争加剧,多家企业推出低价策略,新石器推出首付888元分期付款方式 [20]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余恩源有20余年物流行业经验,曾开发市场占有率80%的PDA巴枪和国内首个快递柜 [11] - 2015年尝试无人机快递,2016年转向物流无人车,2018年正式成立新石器 [12] - 公司名称寓意"新时代的工具",产品定位为提升快递员效率的辅助工具 [12]
对话新石器余恩源:新融 10 亿元,物流出身如何研发无人车丨具身智能对话系列#11
晚点LatePost· 2025-03-04 23:33
无人配送车行业拐点 - 行业拐点已至,2024年底新石器已落地超2000辆无人配送车,开年获得超2万台新订单,计划今年全国部署超过1万台,成为L4无人车行业首个达到此规模的公司[8] - 1万台是行业赛点,代表算法和系统稳定性、硬件可靠性及调度能力将过拐点,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市场渗透率达0.5‰(类比乘用车10万台标准),完成0到1突破[10] - 拐点驱动因素包括:政府路权开放态度转变(从"是否开放"转向"如何开放")、物流行业降本需求迫切(传统方式效率提升空间有限)、技术成本下降70%以上[11][12][13] 商业模式与成本优势 - 无人车运输成本比货拉拉/滴滴货运低70%-80%,快递网点到驿站段单票成本从0.15元降至0.06元[12][14] - 采用"大B→小B→散B"扩张路径,当前重点服务快递公司(如顺丰),未来将拓展生鲜供应链、批发市场等100+城配场景,潜在需求达千万台[17][28][32] - 硬件成本比友商低40%-50%,通过传感器简化(1激光雷达+12摄像头)和规模化生产持续压价,已主动发起价格战[30][31] 产品与技术演进 - 产品矩阵覆盖3m³/6m³/12m³载荷,分别对应三轮车/面包车/轻卡替代需求,针对性获取不同区域路权[32][33][34] - 自动驾驶技术从依赖百度Apollo转向自研,模型解决问题能力达90%以上,通过数据积累优化极端案例处理(corner case出现频率随规模指数级上升)[7][19][26][40] - 独创"笼车"设计解决装卸自动化难题,将运输环节分解为运输+装卸+搬运三动作,形成差异化竞争力[46][47] 运营策略与行业影响 - 采取"高密度城市+分散县域"双轨布局,北京等大城市需4000-5000台形成运力网络,县域市场则追求更高单价[27][29] - 快递员工作模式重构:将快递员4小时运输时间转化为服务时间,单量增长背景下通过人效提升缓解行业招工难问题[48][51] - 长期愿景是构建"无人车版货拉拉",整合车辆闲置时间形成联合调度运力网络,但公司可能侧重推动平台而非自建[52][53] 创始人差异化背景 - 创始人余恩源具有物流行业背景(曾任快递员、研发巴枪/快递柜),采取"从产业接科技"的逆向路径,早期侧重硬件生产和产品实用性[5][6][7] - 2018年承接理想汽车SEV生产线建立制造能力,2020年开始自研自动驾驶技术,形成"硬件定义产品+数据驱动迭代"的复合能力[38][3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