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医博通大模型

搜索文档
互联网医疗平台谋变,押注AI争夺下一个十年
36氪· 2025-09-01 16:28
行业趋势 - 互联网医疗平台集体押注AI 以改写医疗行业成本结构、服务半径和商业模式[1][3] - AI使平台从低毛利场景(卖药、广告、挂号)挣脱 政策支持AI辅助诊断进入医保价格构成[1][8] - 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从2019年27亿元增至2023年88亿元 预计2028年达300亿元[8] 平台战略路径 - 大厂系平台(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将AI作为运营手段 核心盈利仍依赖药品差价和渠道费[3][9] - 垂直平台(微医、方舟健客)以AI作为增长飞轮 聚焦分级诊疗服务费与慢病会员订阅[11][12] - 流量平台(蚂蚁、抖音)以轻量级AI工具切入 通过流量分发和广告增值实现快速扩张[14][16] 财务表现与估值影响 - 平安好医生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因AI赋能提升至33.6%(去年同期32.2%)[3] - 京东健康2024年上半年总营业额352.9亿元 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27.45%至25.96亿元[9] - 微医2024年上半年AI医疗服务收入占比79.2%达14.4亿元 但毛利率仅4.9%[12] - 二级市场对AI医疗概念股追捧 平安好医生一年内股价涨1225.68%[8] 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 AI在医药电商领域优化供应链管理 提升库存周转与精准配送效率[6][11] - AI精准营销降低获客成本 智能推荐提高用户粘性与单次消费金额[11] - 自动化工具替代部分人工工作(如病历书写、导诊)降低销售与营销费用[11] 行业挑战与困境 - AI研发投入巨大(京东健康2024年上半年研发开支7.36亿元)但商业回报周期长[17][20] - C端用户对AI信任度低 付费意愿弱 B端客户因可靠性问题持谨慎态度[23][25] - 医疗数据质量与安全要求高 AI产品同质化严重且医保覆盖范围有限[23][25] - 头部厂商依托资源壁垒占据主导 中小平台需寻找差异化路径生存[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