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禾堂女性保健食品

搜索文档
38.88万坐月子,牛津学霸收割中国富人
创业邦· 2025-06-26 18:04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圣贝拉于6月26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全球家庭品质护理第一股",IPO获超193倍认购,最终以上限定价6.58港元/股发行1.097亿股,募资约6.3亿港元 [3] - 从2024年6月递表到挂牌仅用了一年时间 [4] - 按照收入计算,圣贝拉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旗下共有72家月子中心,覆盖25个城市 [11][12] 商业模式与定位 - 公司采用轻资产运作方式,租赁高端酒店作为月子中心场地,合作方包括北京的半岛酒店、上海的苏宁宝丽嘉等一二线城市高端酒店 [22] - 客单价保持在22万元左右,套餐价格从16.88万至116.88万不等,主要服务高净值家庭(家庭资产价值在1亿元以上) [6][8][10][25] - 坚持24小时护士一对一的护理模式,为每对母婴配备2名护士 [26] 财务数据 -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2.59亿元、4.72亿元、5.60亿元及3.58亿元 [12] - 同期亏损分别为1.22亿元、4.12亿元、2.39亿元、4.8亿元,累计亏损12.53亿元 [14][57] - 经调整后利润在2023年由负转正,2024年上半年达到约1715万元 [60][62] 业务扩展与战略 - 公司从2018年开始涉足家庭护理服务,收购了女性保健食品品牌广禾堂和功能性内衣品牌S-bra [45] - 创始人设想逐步孵化6-7个过亿规模的产业链相关零售品牌,成为家庭护理行业中的LVMH [49] - 除圣贝拉外,还发展出针对中高产家庭的艾屿(客单价13万元)和针对年轻中产家庭的小贝拉(客单价10万元) [50][51] 行业前景 - 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8年的1523万下降至2023年的902万,但产后护理及修复服务和家庭儿童护理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分别达到2059亿元和931亿元 [65][66] - 行业整体是朝阳行业,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9.2%和16.5% [66][67]
烧钱12亿却被高净值家庭疯抢!圣贝拉的商业密码是什么?
格隆汇· 2025-05-23 12:03
核心观点 - 公司被市场误解为"烧钱营销"和"业绩暴雷",但实际上已实现盈利,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2077万元,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22.4%至1715万元 [1][3] - 市场对"三年亏12亿"的质疑源于会计准则差异,真实亏损被非现金支出(如长期资产摊销、股权激励)放大 [3][5] - 公司收入快速增长,2021-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47.1%,2024年上半年月子中心收入已超越行业第一竞争对手 [1][25] 财务表现 - 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2077万元,2024年上半年达1715万元(同比+122.4%) [3][5] - 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比合理,2024上半年广告开支仅占营收7.9%,远低于行业水平 [8][10] - 主营业务成本(被误读为"销售成本")主要包含:人力成本(1.22亿)、高端物业租赁(1亿)、新零售产品(0.42亿) [14][16] 商业模式 - 构建"场景化服务+新零售产品体系"双轮驱动,通过收购广禾堂(线上订单3年从2355单增至74837单)和S-bra布局第二曲线 [20] - 自主研发SaaS和护理服务平台,覆盖72家月子中心,实现服务标准化和智能化管理 [21] - 探索AI技术应用,计划通过SaaS向同业输出技术平台 [22] 市场定位 - 采用"金字塔策略":旗舰品牌圣贝拉(高端)+小贝拉(质价比)+Bella ISLA(心理疗愈),覆盖全阶层用户 [26] - 中国月子中心市场2030年规模预计达1176亿元,当前渗透率仅5.5%,行业高度分散(头部品牌市占率2.4%) [25][29] - 业务延伸至"备孕-产后-儿童成长"全周期,形成医疗、营养、生活方式闭环 [22][26] 成本结构 - 2024上半年销售成本中:租赁成本占33.3%、劳工成本占33.2%、产后膳食占12.5% [16] - 研发投入聚焦系统智能化(SaaS平台)和新零售产品开发 [20][21] - 营销费用结构:广告开支占比从2021年44.3%降至2024上半年62.4%,劳工开支稳定在31.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