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

搜索文档
中国母婴护理行业产业链全景图谱、领先企业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版)
搜狐财经· 2025-07-21 10:45
报告内容概要: AIoT等前沿技术正在重塑母婴护理服务生态:智能婴儿床可实时监测12项健康指标并自动对接医疗平台,AI育儿助手基于百万级数据分析生成个性化方 案,使决策效率提升60%。在企业运营层面,头部品牌通过全渠道数据互通实现库存周转率降低30%,会员复购率达85%以上。区块链溯源技术已覆盖80% 的供应链环节,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全流程信息,这一创新推动高端有机奶粉市占率提升至45%,显著增强了行业透明度与消费信任。 ✅规范化发展与市场拓展并进 母婴护理是家政服务领域的新兴细分行业,聚焦于母亲产褥期及新生儿阶段的全周期照护,其核心是通过专业医学护理与育儿技能结合,为产妇提供产后恢 复、心理支持、营养膳食及健康监测服务,同时为新生儿实施日常照料、疾病预防与早期潜能开发。中国母婴护理行业正处于消费升级驱动的快速发展阶 段。尽管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降至902万,创历史新低,但行业仍展现出强劲韧性。在新生代父母消费理念升级的推动下,行业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增长特 征:一方面,高端化、智能化产品需求激增,有机洗护用品和智能监测设备年增速超过25%;另一方面,专业化服务市场快速扩张,月子中心和产后康复服 务服务需求持续 ...
恒安纸尿裤荣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7 21:44
恒安集团参展CBME孕婴童展 - 公司携旗下婴裤主力品牌安儿乐、奇莫时隔多年再次参展第24届CBME国际孕婴童展 [1] - 展会吸引了超过3200家展商和4500多个品牌参展 [3] 产品展示与升级 - 奇莫皇家云柔系列焕新升级成为展会重点展示产品 该系列以舒适体验和专业品质积累深厚消费者口碑 [3] - 升级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 旨在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婴童护理产品持续增长的需求 [3] 品牌合作与荣誉 - 公司与中国航天基金会举行"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签约授牌仪式 旗下多个品牌参与 [3] - 公司曾于2008年首次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 心相印、安而康产品获"中国航天专用产品"称号 [5] - 公司获2025 CBME AWARDS绿色守护奖 安儿乐获全域营销引力奖 奇莫获杰出品牌创新奖 [5] 市场反响与未来规划 - 展会现场人流如织 全球母婴渠道商和零售商代表与公司团队深入交流 [3] - 公司表示将以更高标准持续精进 为消费者提供更值得信赖的健康护理产品 [5]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母婴护理行业政策、发展现状、市场缺口、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专业母婴护理需求旺盛,持证人员缺口达百万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6 08:59
母婴护理行业概述 - 母婴护理是家政服务的新兴细分行业,聚焦产妇产褥期及新生儿全周期照护,结合专业医学护理与育儿技能,提供产后恢复、心理支持、营养膳食及新生儿日常照料等服务 [1][2] - 服务分为生活护理(月子餐、哺乳指导)、专业护理(伤口护理、黄疸监测)和潜能开发(婴儿抚触、早期干预)三大类 [2] - 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达6000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7000亿元,2023-2025年CAGR约14.75% [1][13]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消费升级推动结构性增长:高端有机洗护用品和智能监测设备年增速超25%,月子中心和产后康复服务需求持续扩张 [1][13] - 政策支持强化:国家出台《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家政服务母婴护理服务质量规范》等文件,构建标准化服务框架 [6][7] - 新生代父母需求升级:90后/95后父母推动行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专业"双轮驱动,2024年母婴护理产品线上销售额达185.53亿元(同比+21.8%) [11][13] 市场结构与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产品+服务"双轮驱动,产品端占70%份额(婴童洗护占比55%),服务端占30%(月子中心占服务板块40%) [15] - 国际品牌主导高端市场(强生、贝亲占高端洗护30%份额),本土品牌通过分龄护肤、特色成分差异化竞争(如红色小象) [21][22] - 服务市场两极分化:圣贝拉以"高端酒店+AI护理"模式冲击港股IPO,爱帝宫曾占深圳31%市场份额,区域性品牌聚焦下沉市场 [21][22] 核心细分市场与人才缺口 - 母婴护理师(月嫂)需求旺盛,2024年持证人员400万,缺口达100-200万,部分城市出现"1名育婴员10个家庭抢"现象 [1][17] - 2025年一季度月嫂岗位空缺率高达48.7%,行业平均招聘周期延长至27天 [19] - 预计2025年持证人员增至450-500万,但兼具婴幼儿照护、早教、营养保健的复合型人才仍紧缺 [17] 未来发展趋势 - 全周期健康管理升级:产后康复渗透率达78%,早教市场增速12%,头部机构"1+N对1"模式带动单店年均营收破2000万元 [23] - 智能化转型加速:AIoT技术应用使健康监测效率提升60%,区块链溯源覆盖80%供应链环节,高端有机奶粉市占率达45% [24][25] - 下沉市场潜力释放:三四线城市增速超20%,预计2028年建成5万个村级母婴服务站,渗透率将达30% [26]
新鸿基公司(00086)投资组合与基金管理协同发力,另类投资平台优势凸显
智通财经网· 2025-07-10 14:07
恒指及新鸿基公司表现 - 恒指从年内最低点18600点反弹,年初至今累涨19.07%,波幅近30%,在全球资产中表现突出 [1] - 新鸿基公司股价年初至今上涨约30%,受益于港股结构性机遇与全球资本配置趋势 [1] - 公司三大核心业务线(信贷、投资管理、基金管理)协同发力,展现多元投资平台优势 [1] 投资管理业务 - 投资管理业务由另类投资、公开市场及房地产组成,其中另类投资占比达74.2%(2024年末数据) [1] - 2025年迎来港股与美股双线价值兑现,展现业务韧性 [1] 圣贝拉IPO及新消费逻辑 - 新鸿基投资的母婴企业圣贝拉登陆港交所,首日股价涨幅超50%,总市值超60亿港元 [2] - 圣贝拉IPO募集净额6.3亿港元,香港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达193倍 [2] - 公司作为圣贝拉2020年B轮唯一投资方,助力其完成从初创到上市的蜕变 [2] - 圣贝拉构建覆盖80余个网点的服务体系,整合AI科技打造母婴养老生态圈 [2] Jefferson Capital投资 - Jefferson Capital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股价飙升23.6%,估值达12亿美元 [3] - 新鸿基2018年与美国J.C. Flowers共同投资,精准捕捉美国消费债务市场拐点 [3] - 公司信贷业务传统优势显著,亚洲联合财务为香港无抵押贷款市场领导者 [3] 基金管理业务 - 2024年基金管理总资产管理规模达20亿美元,增幅109.3%,收入同比增长191.7%至4900万港元 [4] - SHK Latitude Alpha基金获HFM亚太区表现大奖提名,反映其卓越经风险调整回报 [4][5] - 基金由Allen Sing团队管理,基于高透明度与深入研究,旨在不同周期中产生稳定回报 [5] 信贷业务进展 - 新鸿基信贷获委任管理第二笔7000万美元住宅按揭组合,此前已管理首笔1亿美元组合 [5][6] - 信贷业务与投资管理业务协同,拓宽收入来源并把握香港地产商资产剥离需求 [6] 业务协同与展望 - 公司通过信贷、投资管理及基金管理形成多元互补生态,展现战略前瞻性 [6] - 业务多元协同为未来增长注入动能,公司作为另类资产投资平台值得长期关注 [6]
直击亚布力:从飞行相机到AI月嫂,AI能否成为消费新引擎
第一财经· 2025-07-04 19:25
行业趋势 - AI在消费领域的应用进入深水区,成功企业需兼具技术实力与用户需求洞察能力[1][5] - 市场焦点从模型层转向应用层,垂直领域AI服务迭代成为竞争关键[5] - 服务行业AI应用应避免"炫技",需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5] 零零科技案例 - 公司推出仅99克的飞行相机产品,面向C端运动场景实现解放双手拍照[1] - 产品核心技术依赖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与飞行控制系统的全流程闭环[1] - 当前80%市场份额在海外,国内户外运动市场仍处培育阶段[1] - 商业模式要求高毛利率(70%+)与高增速(年均200%+)以维持定价权[1] 圣贝拉集团案例 - 公司放弃自研垂类大模型,转向开发基于通用大模型的AI Agent"Doctor Bella"[1][2] - 产品整合数十万家庭护理数据,覆盖女性生产/生育/月子全周期服务场景[2] 宝宝树案例 - 公司推出垂直育儿场景AI Agent"米卡AI",侧重服务功能而非单纯问答[5] - 战略方向体现行业从精准搜索向场景化服务转型的趋势[5]
38.88万坐月子,牛津学霸“收割”中国富人
华尔街见闻· 2025-06-28 20:21
公司概况 - 圣贝拉是中国最大的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旗下拥有72家月子中心,覆盖25个城市[5][6] - 公司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租赁高端酒店作为月子中心场地,合作方包括北京半岛酒店、上海苏宁宝丽嘉等五星级酒店[14][15] - 公司旗下拥有三个品牌:圣贝拉(客单价22万元)、艾屿(客单价13万元)和小贝拉(客单价10万元),定位不同消费群体[44][45]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2.59亿元、4.72亿元、5.60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3.58亿元,保持增长趋势[6] - 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HKFRS)计算,2021-2024年上半年累计亏损12.53亿元,其中2024年上半年亏损4.8亿元[49] - 经调整后(non-HKFRS)2023年实现盈利,2024年上半年利润达1715万元[54] - 主要成本为酒店租赁(占收入约20%)和人力成本,2024年上半年分别为8781万元和7840万元[52][53] 商业模式 - 采用"24小时护士一对一"护理模式,配备2名护士轮流值班[19][20] - 提供高端月子餐服务,由酒店五星主厨烹饪,每日热量控制在2300-2500大卡[38] - 通过收购扩展业务版图,包括女性保健食品品牌广禾堂和功能性内衣品牌S-bra[40] - 开发了产后修复服务项目体系,单次服务价格从280元到4980元不等[42] 行业前景 - 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8年1523万下降至2023年902万,但高端月子中心市场仍保持增长[58] - 预计到2030年产后护理及修复服务市场规模将达2059亿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19.2%[60] - 行业整体被视为朝阳产业,但具体企业能否脱颖而出取决于经营能力[61] 创始人背景 - 两位创始人分别拥有牛津大学生物工程学位和英国莱斯特大学传媒硕士学位[9][11] - 创始人具有投行和时尚传媒行业背景,曾参与多家医疗企业IPO项目[11] - 公司定位为"家庭护理行业中的LVMH",计划孵化6-7个过亿规模的产业链品牌[43]
不止于“月子中心”,圣贝拉上市领跑“悦己消费”新蓝海
凤凰网财经· 2025-06-26 18:22
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迎来三只聚焦"悦己新消费"的企业同时上市,其中圣贝拉表现尤为突出,首日涨幅达42% [1] - 圣贝拉的成功上市印证了"悦己消费"赛道的火热,消费者愿意为提升生活品质的专业服务支付溢价 [3] - 公司从高端月子中心运营商向覆盖女性及家庭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的企业转型,此次IPO为其战略加速落地提供关键动力 [15][16] 公司表现与财务数据 - 圣贝拉IPO定价6 58港元/股,首日股价达9 4港元/股,募集款项净额6 3亿港元,国际配售获15倍超额认购,香港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达193倍 [1]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4 72亿元增长至7 99亿元,两年增长67 3%,经调整净利润从-4463万元扭亏为盈至4226万元 [4] - 截至2024年底旗下月子中心达96家(62家自营+34家管理),成为中国最大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市场份额1 2% [6] 商业模式与战略布局 - 采用"高端酒店租赁+专业护理输出"轻资产策略,与顶奢酒店合作降低前期投入成本 [4] - 构建三级品牌矩阵:超高端品牌"圣贝拉"(客单价23 9万元)、高端品牌"艾屿"、轻奢品牌"小贝拉"(客单价9 6万元) [7] - 向"家庭健康生态"拓展:家庭护理服务收入6907万元(+52 4%),收购女性健康食品品牌"广禾堂"贡献收入5125万元(毛利率61 5%) [7][8] - 非月子业务收入从2022年6419万元跃升至2024年1 2亿元,两年增长87% [8]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会 - 2024年产后护理及修复服务市场规模675亿元,家庭儿童护理服务358亿元,预计2030年分别达2008亿元和1052亿元(CAGR 20 4%和19 1%) [9] - 中国内地月子中心渗透率从2019年1 3%升至2024年6 0%,仍远低于韩国、中国台湾等成熟市场60%的渗透率 [9] - 消费者最看重专业化团队及营养师搭配餐饮,"产妇产后修复"(57 7%)、"营养师月子餐搭配"(51 3%)及"婴儿护理及成长监测"(48 7%)为前三大需求 [10] 核心竞争力 - 拥有693名持证护士,与30余所护理学校合作建立人才输送体系,2024年劳工成本1 77亿元(占销售成本33 6%) [11] - 84%产后护理客户会复购其他服务或产品,38%销售额来自现有客户推荐或自有在线渠道 [11] - 通过AIoT平台和大语言模型应用改进护理SOP,构建数据驱动壁垒 [13] 全球化布局 - 全球月子中心市场规模从2019年73亿美元增至2024年129亿美元(CAGR 12 0%),预计2030年达319亿美元(CAGR 16 8%) [15] - 已在新加坡开设自营海外中心,洛杉矶开设管理海外中心,未来将扩展至纽约、巴黎及伦敦等国际城市 [15]
38.88万坐月子,牛津学霸收割中国富人
创业邦· 2025-06-26 18:04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圣贝拉于6月26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全球家庭品质护理第一股",IPO获超193倍认购,最终以上限定价6.58港元/股发行1.097亿股,募资约6.3亿港元 [3] - 从2024年6月递表到挂牌仅用了一年时间 [4] - 按照收入计算,圣贝拉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旗下共有72家月子中心,覆盖25个城市 [11][12] 商业模式与定位 - 公司采用轻资产运作方式,租赁高端酒店作为月子中心场地,合作方包括北京的半岛酒店、上海的苏宁宝丽嘉等一二线城市高端酒店 [22] - 客单价保持在22万元左右,套餐价格从16.88万至116.88万不等,主要服务高净值家庭(家庭资产价值在1亿元以上) [6][8][10][25] - 坚持24小时护士一对一的护理模式,为每对母婴配备2名护士 [26] 财务数据 -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2.59亿元、4.72亿元、5.60亿元及3.58亿元 [12] - 同期亏损分别为1.22亿元、4.12亿元、2.39亿元、4.8亿元,累计亏损12.53亿元 [14][57] - 经调整后利润在2023年由负转正,2024年上半年达到约1715万元 [60][62] 业务扩展与战略 - 公司从2018年开始涉足家庭护理服务,收购了女性保健食品品牌广禾堂和功能性内衣品牌S-bra [45] - 创始人设想逐步孵化6-7个过亿规模的产业链相关零售品牌,成为家庭护理行业中的LVMH [49] - 除圣贝拉外,还发展出针对中高产家庭的艾屿(客单价13万元)和针对年轻中产家庭的小贝拉(客单价10万元) [50][51] 行业前景 - 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8年的1523万下降至2023年的902万,但产后护理及修复服务和家庭儿童护理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分别达到2059亿元和931亿元 [65][66] - 行业整体是朝阳行业,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9.2%和16.5% [66][67]
不止于“月子中心”,圣贝拉上市领跑“悦己消费”新蓝海
搜狐财经· 2025-06-26 16:30
上市表现 - 港股市场迎来三只聚焦"悦己新消费"的企业同时上市,包括周六福、圣贝拉、颖通控股 [1] - 圣贝拉IPO定价6.58港元/股,上市首日涨幅达42%,股价达9.4港元/股 [1] - 三家公司代表"悦己新消费"蓬勃力量,印证该赛道火热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2亿元、5.60亿元、7.99亿元,两年增长67.3% [4]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2年-4463万元扭亏为盈至2023年2077万元,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4226万元 [4] - 2024年家庭护理服务收入6907万元同比增长52.4%,食品业务收入5125万元毛利率61.5% [6] - 非月子业务板块收入从2022年6419万元跃升至2024年1.2亿元,两年增长87% [6] 商业模式 - 采用"高端酒店租赁+专业护理输出"轻资产策略,与顶奢酒店独家合作 [4] - 构建三级品牌矩阵:超高端品牌"圣贝拉"客单价23.9万元,高端品牌"艾屿",轻奢品牌"小贝拉"客单价9.6万元 [5] - 超越月子中心定位,向"家庭健康生态"拓展,包括家庭护理服务和女性健康食品 [6] - 2024年84%产后护理客户会复购其他服务或产品 [8] 行业前景 - 2024年产后护理及修复服务市场规模675亿元,家庭儿童护理服务358亿元 [7] - 预计2030年两大市场将分别增长至2008亿元和10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0.4%、19.1% [7] - 中国内地月子中心渗透率从2019年1.3%升至2024年6.0%,远低于韩国、中国台湾60%渗透率 [7] 竞争优势 - 693名持证护士为核心,与30余所护理学校合作建立人才输送体系 [8] - 2024年劳工成本1.77亿元占销售成本33.6%,人力成本占总营收22.2% [8] - 2024年38%销售额来自现有客户推荐或自有在线渠道 [9] 战略规划 - 重点投入AI、新零售和全球化布局 [10] - 打造"贝康智能"AIoT平台,应用AIoT设备及大语言模型 [10] - 扩展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产品线 [10] - 已在新加坡和洛杉矶开设海外中心,计划扩展至纽约、巴黎、伦敦 [11] - 全球月子中心市场规模从2019年73亿美元增至2024年129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319亿美元 [11]
圣贝拉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上涨超45%,港股迎「全球家庭品质护理第一股」
IPO早知道· 2025-06-26 10:35
公司上市及IPO表现 - 公司于2025年6月26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2508",成为"全球家庭品质护理第一股" [2] - IPO总计发行109,733,000股,香港公开发售获193倍认购,国际发售获15.59倍认购 [2] - 引入7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4150万美元(约3.23亿港元),包括58同城、华夏基金等 [2] - 发行价6.58港元,募资总额7.22亿港元,首日股价上涨45.44%至9.57港元,市值56.94亿港元 [2] 业务规模及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产后护理集团,业务覆盖全球30个城市 [4] - 截至2025年6月拥有96家高端月子中心(62家自营+34家管理),2022-2024年新增52家 [4][5] - 2024年在中国月子中心市场占有率约1.2%,在杭州、上海等城市拥有领先市场份额 [6] - 中国首个同时提供规模化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组合的家庭护理服务供应商 [5] 业务模式及协同效应 - 形成月子中心、家庭护理服务、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三大业务板块 [5] - 2024年产后护理客户中84%曾购买其他服务或产品,家庭护理客户多数为产后护理老客户 [6] - 2024年售出的4,439个产后护理套餐中38%来自现有客户推荐或自有线上渠道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72亿元、5.60亿元和7.99亿元 [7] - 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2077万元,2024年增至4225万元 [7] 投资者及发展历程 - 获得腾讯、高榕创投、新鸿基等知名机构投资,高榕创投IPO前持股8.3% [9][10] - 高榕创投2018年参与首轮融资,看好公司商业模式和创始人能力 [12] - 创始人向华2017年创立公司,8年内发展成为亚洲最大产后护理集团 [4] 行业前景及竞争优势 - 母婴护理行业契合民生需求,消费代际更替催生新供给 [12] - 公司优势体现在业务拓展速度与服务流程打磨的平衡 [12] - 中国高品质母婴护理服务渗透率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