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月子中心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产后护理及修复行业市场规模、细分市场情况及未来趋势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行业集中度十分分散[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7 09:11
产后护理及修复行业概述 - 产后护理及修复指女性生产后身体恢复与保养,涵盖身体状况恢复及心理调节 [1][2]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达675亿元(同比+13.6%),其中产后修复227亿元(+18.8%),产后护理448亿元(+11.2%) [1][8] - 服务类型分为月子中心(专业化/标准化服务)和月嫂(居家灵活服务),两者价格与服务模式差异显著 [10][12]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生育女性群体规模仍较大: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人(同比+52万人),为2017年以来首次回升 [4] - 消费能力提升:2024年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547元(2015年为1165元),2025Q1医疗保健消费占比达8.4% [6] - 健康观念升级:现代女性对产后身材恢复/心理健康/科学护理的投入意愿增强 [1][6] 细分市场现状 月子中心 - 市场规模从2020年113亿元增至2024年296亿元(CAGR 27.2%),渗透率持续提升 [1][12] - 价格分层明显:6万元以下大众型占比54%(主导),6-10万元中端占比23% [14] - 服务优势:配备专业团队/营养餐定制/产后形体修复/婴儿看护等 [12] 月嫂市场 - 2024年市场规模151亿元(同比+4.1%),受消费观念转变及工资上涨推动 [1][16] - 特点:依赖个人经验,价格低于月子中心但缺乏系统化培训 [10][12]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高度分散:2024年6300家月子中心,前五企业份额仅3.7% [18] - 头部品牌包括圣贝拉(02508)、爱帝宫(00286)、喜之家等 [18] 未来趋势 - 规模扩容:2030年行业规模预计超2000亿元,下沉市场潜力显著 [20] - 规范化发展:监管政策与标准将细化,推动供给侧高质量发展 [21] - 服务升级:专业化培训/医疗设备完善,增值服务成为差异化竞争关键 [23] - 数字化转型:通过互联网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提升服务效率与精准度 [24]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母婴护理‌行业政策、发展现状、市场缺口、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专业母婴护理需求旺盛,持证人员缺口达百万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6 08:59
母婴护理行业概述 - 母婴护理是家政服务的新兴细分行业,聚焦产妇产褥期及新生儿全周期照护,结合专业医学护理与育儿技能,提供产后恢复、心理支持、营养膳食及新生儿日常照料等服务 [1][2] - 服务分为生活护理(月子餐、哺乳指导)、专业护理(伤口护理、黄疸监测)和潜能开发(婴儿抚触、早期干预)三大类 [2] - 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达6000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7000亿元,2023-2025年CAGR约14.75% [1][13]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消费升级推动结构性增长:高端有机洗护用品和智能监测设备年增速超25%,月子中心和产后康复服务需求持续扩张 [1][13] - 政策支持强化:国家出台《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家政服务母婴护理服务质量规范》等文件,构建标准化服务框架 [6][7] - 新生代父母需求升级:90后/95后父母推动行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专业"双轮驱动,2024年母婴护理产品线上销售额达185.53亿元(同比+21.8%) [11][13] 市场结构与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产品+服务"双轮驱动,产品端占70%份额(婴童洗护占比55%),服务端占30%(月子中心占服务板块40%) [15] - 国际品牌主导高端市场(强生、贝亲占高端洗护30%份额),本土品牌通过分龄护肤、特色成分差异化竞争(如红色小象) [21][22] - 服务市场两极分化:圣贝拉以"高端酒店+AI护理"模式冲击港股IPO,爱帝宫曾占深圳31%市场份额,区域性品牌聚焦下沉市场 [21][22] 核心细分市场与人才缺口 - 母婴护理师(月嫂)需求旺盛,2024年持证人员400万,缺口达100-200万,部分城市出现"1名育婴员10个家庭抢"现象 [1][17] - 2025年一季度月嫂岗位空缺率高达48.7%,行业平均招聘周期延长至27天 [19] - 预计2025年持证人员增至450-500万,但兼具婴幼儿照护、早教、营养保健的复合型人才仍紧缺 [17] 未来发展趋势 - 全周期健康管理升级:产后康复渗透率达78%,早教市场增速12%,头部机构"1+N对1"模式带动单店年均营收破2000万元 [23] - 智能化转型加速:AIoT技术应用使健康监测效率提升60%,区块链溯源覆盖80%供应链环节,高端有机奶粉市占率达45% [24][25] - 下沉市场潜力释放:三四线城市增速超20%,预计2028年建成5万个村级母婴服务站,渗透率将达30% [26]
一天3家连锁品牌上市!港交所迎来高光时刻
搜狐财经· 2025-07-13 23:40
连锁企业港股上市热潮 - 6月26日周六福、圣贝拉、颖通控股三家连锁企业同日完成港股上市鸣锣仪式,覆盖黄金珠宝、母婴护理、美妆零售三大行业 [2] - 2024年港股成为中国连锁品牌IPO主要选择,茶百道、沪上阿姨、锅圈等企业已先行上市,港交所更青睐具备标准化复制能力的商业模式 [3] - 连锁企业选择港股因A股审核更侧重科技导向且排队周期长,而港股更关注企业经营能力与商业化逻辑 [9] 连锁模式跨行业应用 - 三家上市企业通过标准化复制与组织系统实现扩张:周六福下沉市场开店超5000家,圣贝拉将月子服务细化为SOP流程,颖通控股构建多品牌零售矩阵 [6][8] - 连锁模式核心优势在于可控复制、规模收益与品牌统一,适用于高频消费(茶饮)和低频高客单价(珠宝、母婴)领域 [8][11] - 连锁边界被打破,从产品零售到服务业均可通过系统化能力实现跨行业复制 [6] 港股成为连锁资本化试炼场 - 港股对连锁企业财务模型友好,因其收入稳定、现金流好、回收周期明确,契合国际资本稳健回报需求 [11] - 锅圈食品和茶百道上市案例分别验证社区餐饮与高频消费模型的资本化可行性 [11] - 港股上市标准更关注真实经营能力而非科技标签,适合以加盟和门店网络为基础的连锁企业 [9] 连锁行业竞争维度升级 - 当前连锁竞争焦点从门店数量转向中后台系统、人才培养、供应链协同与数字化运营能力 [12] - 圣贝拉通过护理流程量化指标实现服务标准化,周六福采用"准直营逻辑"管理加盟商,体现系统化能力重要性 [12] - 行业进入"组织专业主义"时代,需通过强系统、稳供应链、高效人才复制来穿越增长周期 [12] 连锁资本化未来路径 - 三家上市企业代表产品零售快连锁、服务业专业连锁、渠道整合连锁三种资本化方向 [13] - 成功连锁企业需具备效率、标准、系统等系统性工程能力,而非单纯扩张速度 [13] - 资本市场最终认可的是能长期稳健运营的连锁系统型组织 [13]
积木枝芽关店失联 月子中心乱象丛生
北京商报· 2025-07-09 17:42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月子中心行业近年来伴随母婴消费升级曾一度疯狂扩张,但普遍深陷亏损、倒闭的泥潭 [1] - 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不足百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近300亿元,但年增速从81.5%降至7.5%,行业从爆发期转向成熟期 [8] - 行业普遍面临盈利难题,企业为降低成本会减少必要投资,导致服务质量下滑,增加"跑路"风险 [1] - 行业管理滞后、服务监管薄弱等问题逐渐暴露,投诉热点包括机构突然"跑路"、不公平格式条款、服务与承诺不符等 [8] 公司案例:积木枝芽月子中心 - 积木枝芽月子中心已停止所有服务,相关负责人基本失联,拖欠消费者、月嫂及产康师等多方欠款 [1] - 公司采用预付费模式,消费者需支付30%预付款和入住当日交齐尾款,但服务停摆后未履行退款承诺 [2] - 母公司成都创居积木母婴护理服务有限公司在2024年5月20日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超412万元 [5] - 公司在北京和成都的多个门店已闭店,北京地区维权群有60余名成员,成都消费者被安置至其他月子中心但退款无进展 [2] 行业经营模式与成本结构 - 行业普遍采取与高端酒店或公寓合作的形式,提供月嫂、护士查房、产康及月子餐等服务 [6] - 北京市场28天月子套餐价格区间为6万-50万元,不同房型是影响价格的主因 [6] - 以圣贝拉为例,2022-2024年租赁及相关成本分别为1.23亿元、1.26亿元及1.94亿元,占销售成本总额37.2%、35.4%及36.7% [7] - 专业护理团队人力成本分别为1.09亿元、1.22亿元及1.77亿元,投入巨大但盈利能力未提升 [7] 行业竞争格局 - 圣贝拉近期登陆港交所,门店数量达96家,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扩大至4.8亿元 [6] - "月子中心第一股"爱帝宫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同比扩大65.68%,今年初停牌至今未复牌 [6] - 圣贝拉自2024年6月底取消8.8折预订优惠,未来将不再打折 [7] 法律与商业模式风险 - 行业普遍采用预付费模式存在资金安全风险,企业经营不善时消费者预付款项难保障 [8] - 预付费模式缺乏有效监管措施,容易造成消费者权益受损而难以维权 [8] - 经营者明知无法提供服务仍收取费用的行为可能涉嫌诈骗 [8]
明星扎堆的月子中心上市了:客单价24万,不赚钱还巨亏?| BUG
新浪财经· 2025-07-09 09:07
公司上市表现 - 圣贝拉登陆港交所成为"家庭品质护理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冲高至11港元后回落至6.99港元[2] - 公司2022-2024年累计亏损达11.94亿元,其中2024年单年亏损5.43亿元[4][7][9]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276.77%升至2024年334.86%,负债总额从6.5亿元增至20.81亿元[2] 融资与资本布局 - 共经历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中国人寿、C资本等明星机构[5] - 基石投资轮获58同城等机构4146万美元(约2.97亿人民币)注资[5] - 2021年C轮融资2亿人民币,腾讯投资、高榕资本参与[6] 业务结构与运营 - 2024年营收7.99亿元中85%来自月子中心,家庭护理和食品销售占比仅8.6%和6.4%[7] - 旗下三大品牌共96个月子中心(62家自营),客单价从2022年22.48万元升至2024年23.92万元[7] - 租赁成本占销售成本36%左右,2024年达1.94亿元;人力成本2024年增至1.77亿元[8] 市场定位与竞争 - 选址一二线城市高端酒店(如上海宝丽嘉、北京半岛等),服务明星客户包括戚薇、吉娜等[11] - 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超25%,95后、00后成为60%消费主力[15] - 竞争对手爱帝宫2023年营收下滑18.4%至5.55亿港元,亏损1.6亿港元[15] 合规与品牌争议 - 曾因虚假宣传"国际ACI母婴护理师资格证"公开道歉[2][13] - 关联公司因违规广告宣传被罚1万元,使用"首家超五星"等不实用语[13] - 北京实体因无证行医被罚15万元[14]
24万坐个月子,3年却亏12亿! “月子爱马仕”圣贝拉上市,钱都烧哪了? | BUG
新浪科技· 2025-07-09 08:25
公司上市表现 - 圣贝拉登陆港交所成为"家庭品质护理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冲高至11港元后回落至6.99港元 [2] - 公司平均客单价达24万元,吸引戚薇、吉娜等高端客户群体 [2] 财务数据与亏损情况 - 2022-2024年连续亏损,亏损额分别为4.12亿元、2.39亿元、5.4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1.94亿元 [2][4] - 同期营收分别为4.72亿元、5.60亿元、7.99亿元,呈增长趋势但未能覆盖成本 [4] - 资产负债率从276.77%升至334.86%,负债总额从6.5亿元增至20.81亿元 [2] 融资与资本背景 - 完成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中国人寿、58同城等,基石轮获4146万美元(约2.97亿元) [3][4] - C轮融资2亿元由腾讯领投,B轮估值达1亿美元 [4] 业务结构分析 - 月子中心收入占比85%(2024年6.78亿元),家庭护理服务(8.6%)和食品销售(6.4%)贡献有限 [5][6] - 旗下三大品牌共96个月子中心,62家自营,自营客户平均收入从22.48万元增至23.92万元 [6] 成本结构 - 租赁成本占比销售成本36%-37%,2024年达1.94亿元 [6] - 专业护理团队人力成本2024年达1.77亿元,占总成本显著比例 [6] 市场定位与竞争环境 - 选址集中于一二线城市高端酒店(如北京半岛、上海宝丽嘉等),主打艺术疗养和台湾护理团队 [7] - 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超25%,但同业爱帝宫2023年营收下滑18.4%并亏损1.6亿港元 [11] 合规与声誉风险 - 曾因虚假宣传"国际ACI母婴护理师资格证"及产品功效被罚款1万元并公开道歉 [9] - 北京实体因无证行医被行政处罚两次,罚款合计15.3万元 [10] 行业前景 - 董事长向华称95/00后成为60%付费主体,推动行业认知差和增长机会 [11] - 分析师认为母婴护理为朝阳行业,但企业存活需依赖具体运营能力 [12]
每晚7000仍不盈利,高端月子中心圣贝拉的困境与野心
观察者网· 2025-06-27 16:45
公司上市表现 - 圣贝拉集团于6月26日登陆港股市场,首日股价最高冲至11港元,收盘报8.80港元/股,涨幅33.74%,总市值达53.66亿港元 [1] - 上市次日股价大幅下跌,收盘报6.56港元/股,跌幅25.45%,跌破发行价 [1] 业务模式与品牌定位 - 公司主要通过圣贝拉、艾屿及小贝拉三个品牌开展月子中心服务,分别针对高净值家庭、中高产家庭及年轻中产家庭 [1] - 圣贝拉中心、艾屿中心、小贝拉中心每间房每晚产后护理服务平均合约价值分别为7015元、4423元、3298元 [3] - 公司还提供家庭护理服务及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食品,覆盖女性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 [1] 运营成本与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公司租赁及相关成本分别为7120万元、1.23亿元、1.26亿元及1.94亿元,占销售成本总额的35%-37% [2] - 2022-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5880万元、8150万元及9490万元,产后护理业务每名新客户平均广告开支约5400-5600元 [3]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9亿元、4.72亿元、5.6亿元和7.99亿元,但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19亿元、-4.07亿元、-2.39亿元、-5.47亿元 [3][4] 市场环境与竞争 - 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9年1470万名下降至2023年900万名,2024年微增至950万名 [2] - 公司定位高端,选址多为一二线城市中心地段,如上海黄浦江畔的宝丽嘉店 [2] - 高端定位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包括高昂租金和获客成本增加 [2][3] 公司规模与扩张计划 - 截至最后可行日期,公司拥有96家高端月子中心,包括62家自营中心和34家管理中心 [5] - 公司已扩展至香港、新加坡及美国大洛杉矶地区,成为中国内地首家海外扩张的月子中心运营商 [5] - 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展产后护理网络、开设新中心、整合竞争对手、开发养老护理业务及IT系统升级等 [6]
港交所“锣不够用了”!一天三企上市,港股IPO重回巅峰还有多远?
第一财经· 2025-06-27 16:17
港股消费板块IPO热潮 - 6月26日三家消费企业同日上市:珠宝品牌周六福、高端月子中心圣贝拉、香水渠道商颖通控股,展现中国消费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 [1][2] - 消费板块以2228倍超额认购成为港股最热门IPO行业,取代互联网成为新晋"吸金王" [1][4] - 零售消费行业成为2025上半年最具活力板块,潮玩、新式茶饮等细分赛道表现突出 [4] 三家企业业务模式与财务表现 - 周六福:下沉市场策略显著,55.1%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2022-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35.8%(31.02亿→57.18亿) [2] - 圣贝拉:定位高端月子中心,套餐价格6.8万-16.88万元,获腾讯等7轮融资 [2] - 颖通控股:代理63个高端香水品牌,覆盖400城7500个销售点,2024年线上获客成本占营收22% [3] 首日表现与市场反应 - 首日收盘:圣贝拉涨33.74%、周六福涨25%、颖通控股破发跌16.67% [1][7] - 超额认购倍数:周六福711倍、圣贝拉193倍、颖通控股35.8倍 [4] - 次日表现:圣贝拉跌24.2%、周六福涨28.67%、颖通控股跌5.42% [1] 港股IPO整体情况 - 2025年港股IPO募资额同比激增7.9倍至989亿港元,但低于2018年(2814亿)和2020年(3969亿)峰值 [1][6] - 195家企业排队IPO,较2024年显著增长 [6] - 机构预测:安永预计全年募资1600亿港元,德勤预测2000亿港元 [6] 破发与市场风险 - 6月新股破发率41.6%,上半年平均破发率30% [7] - 明星股表现分化:药捷安康首日涨78.71%,三花智控微跌0.13%,海天味业仅涨0.55% [7][8] - 融资打新成本约2%,低于该涨幅将亏损 [7] 流动性环境 - 港元触发7.85弱方兑换保证,金管局干预94.2亿港元 [9] - 银行体系总结余降至1641亿港元,HIBOR利率处于低位 [9] - 南下资金持续流入,2025年累计净流入6607亿元 [9]
圣贝拉港股上市,套餐14万起,被称为“月子中心界爱马仕”
南方都市报· 2025-06-26 22:55
上市概况 - 公司于6月26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发行价为每股6 58港元 开盘价8 45港元 收盘价8 80港元 总市值达53 66亿港元 [1] - 全球发售净筹约6 3亿港元 发售股份数目1 097亿股 国际配售获15倍超额认购 香港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达193倍 [3] 股东结构与品牌发展 - IPO前获腾讯(持股11 6%) 高榕创投(持股8 3%) 新鸿基 国寿投资 太古地产等机构投资 [3] - 旗下拥有三大高端月子中心品牌(圣贝拉 小贝拉 艾屿) 截至2025年6月10日共运营96家中心(62家自营 34家管理) [3] 财务表现与业务构成 - 2021-2024年营收分别为2 59亿元 4 72亿元 5 60亿元 7 99亿元 月子中心业务收入占比超80%(2024年达6 78亿元) [3] - 家庭护理服务2024年收入6907万元(同比+52 4%) 女性健康食品业务收入5125万元(毛利率61 5%) [4] 产品定位与价格策略 - 月子中心套餐定价:圣贝拉13 88万元起(超高端) 艾屿8 88万元起(侧重心理健康) 小贝拉6 88万元起(高端) [4] - 家庭护理服务通过"予家"品牌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食品业务通过收购"广禾堂"品牌拓展 [4] 未来扩张计划 - 2025-2029年计划新增55家月子中心 包括4-5家海外中心 通过有机扩张 整合对手及收购管理中心实现 [4] - 探索产后女性及婴儿护理新产品 拟2026年起孵化新零售品牌 扩展广禾堂产品SKU [5]
“月子界爱马仕” 圣贝拉港股上市:最低16.88万元/月套餐下盈利仍承压 创始人向华称看好悦己经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6 22:45
上市表现 - 公司于6月26日登陆港交所主板,发行价每股6.58港元,共发行1.097亿股股份,每手500股 [2] - 开盘后股价一度上涨65%,收盘涨幅回落至33.74%,市值达53.66亿港元 [2] - 公开发售获193倍认购,国际配售获15.59倍认购,最终公开发售股份占比43.48%,国际发售占比56.52% [4]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高端产后护理及修复服务,旗下拥有圣贝拉(超高端)、艾屿(高端)、小贝拉(次高端)三个品牌 [4] - 目前月子中心总数达96家,其中中国内地一二线城市93家,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洛杉矶各1家 [4] - 2024年以中国月子中心收入计算,市场份额约为1.2% [4] - 月子中心业务收入6.78亿元,占总营收85%,家庭护理及食品业务合计占比15% [6] 定价与服务 - 深圳门店28天套餐起步价16.88万元,56天套餐最高收费达104.8万元 [6] - 服务内容包括24小时专业护士一对一照护、主任级医生查房、米其林级月子餐等 [6] - 2024年"圣贝拉"品牌日单价达7015元,"小贝拉"品牌日单价3298元(较2023年3478元有所下降)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总营收分别为4.72亿元、5.60亿元、7.99亿元 [7] - 2024年毛利率下滑至33.9%,月子中心业务毛利率31.8%(较2023年34.1%下降),食品业务毛利率61.5% [7] - 2022-2024年累计亏损近12亿元,主要因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亏损 [7] - 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2024年经调整利润4226万元 [7] 资金用途 - IPO募集资金净额约6.3亿港元 [8] - 29%用于扩展产后护理网络,37%用于开发新服务和产品,18%用于研发,6%用于培训,9%用于营运资金 [8] 行业定位 - 公司定位高端月子服务市场,客户包括多位明星 [4] - 创始人表示公司代表悦己消费的蓬勃力量,看好悦己经济带来的市场机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