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度小满借钱
icon
搜索文档
助贷新规10月1日落地,银行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8:51
监管新政核心内容 - 被称为“助贷新规”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金规〔2025〕9号)将于10月1日正式落地实施 [1] - 新规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划定明确合规红线,并将对助贷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1] - 新规核心要求之一是商业银行对助贷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银行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合作 [1][4] 银行合作白名单披露现状 - 截至新规落地前夜,六大国有大行及多家股份行仍未公开合作机构名单 [1] - 多家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及外资行已披露合作机构白名单,包括平安银行(40家)、招商银行(15家)、恒丰银行(13家)、兴业银行(10家)、华夏银行(10家)、广发银行(5家)等 [4] - 城商行中徽商银行(39家)、广州银行(17家)等,农商行中江苏江南农商行(15家),外资行中富邦华一银行(52家)、开泰银行(14家)等,以及直销银行百信银行(56家)均已公布名单 [5] - 从已公布名单看,“巨头霸榜”趋势显现,互联网巨头关联机构如蚂蚁、京东、腾讯等成为银行偏好合作对象 [5] 行业格局与商业模式变化 - 助贷市场资金与流量资源加速向头部集中 [1] - 新规对“综合融资成本”严格管控,直指年化综合成本超24%的产品类别 [1][9] - 年化利率24%以下的资产成为机构争抢的“红海”,而年化综合成本高达36%的资产类别正被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集体拒之门外 [9] - 无法进入银行白名单或仍以高息模式运营的助贷平台开始寻求信托资金等替代渠道,但信托资金成本普遍高于银行且同样受成本上限约束,进一步挤压中小平台利润空间,加速行业洗牌 [9][10] 银行差异化策略与业务模式 - 不同类型银行在名单规模、合作偏好上呈现差异,与其风险偏好及自身业务模式和发展策略相关 [6] - 以平安银行为例,其“智贷平台”业务模式面向暂无适配产品的客户,在用户授权前提下推荐第三方持牌金融机构产品,平台明确不对第三方产品的额度、利率及风险提供担保,主要通过撮合服务获取收入 [7] - 部分银行因助贷领域不良率偏高、获客流量成本持续攀升导致利润空间压缩,正考虑收缩甚至退出助贷相关业务 [7] - 国有大行尚未公开任何助贷合作名单,可能与其庞大的客户基数、自主获客能力较强及对助贷业务风险的审慎态度有关 [7] 未来监管关注重点 - 新规落地后,监管部门首要关注点将是定价穿透与综合成本控制,明确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以融资担保费、商城费等名义出现的变相收费现象将成为监管重点 [11] - 监管部门将着重评估银行总行在系统建设、制度流程、人员配置等方面是否具备独立风控能力,是否对规模、增速、集中度、不良贷款率等指标实施严格管理 [11]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将是另一监管重点,对于因利率不透明、强制搭售、暴力催收等不当行为引发的客户投诉,将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与严肃处理 [11]
助贷新规10月1日落地,银行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8:13
记者丨郭聪聪 编辑丨杨希 10月1日,被业内称为 "助贷新规" 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 质效的通知》(金规〔2025〕9 号,下称《通知》)将正式落地实施。这一监管新政为商业银 行互联网助贷业务划定了明确的合规红线,也对将助贷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新规落地,这场关乎行业格局重塑的合规大考,已然在静默中拉开了序幕。 六大行尚未披露白名单 《通知》核心要求之一是商业银行对助贷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 今年4月出台的新规,设置了半年的整改期。如今整改期限临近,各类银行陆续公布了合作机 构白名单。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多家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 及外资行披露了合作机构名单。 股份制银行 中,有平安银行(40家)、招商银行(15家)、恒丰银行(13家)、兴业银 行(10家)、华夏银行(10家)、广发银行(5家)公布了合作名单。 在 城商行 方面,徽商银行(39家),广州银行(17家)、上海银行(9家)、天津银行 (5家)、承德银行(3家)、济宁银行(9家)公布了 合作名单。 在《通知》即将生效之际,商业银行助贷合作 "白名单" 披露却仍显朦胧。截至新政落地前 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