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逸花
icon
搜索文档
年化利率上限降至20% 消费金融迎来“阵痛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07:06
刚刚过去不久的十月,对消费金融公司、中小银行与助贷行业而言都难言平静。 在"助贷新规"正式实施后,又一场针对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新发利率的压降开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 多家消金、助贷机构方面了解到,经监管窗口指导,持牌消金机构需从明年一季度开始,将当季整体新 发放贷款的平均综合融资成本压降至20%(含)以内。此外,针对小贷行业利率上限的压降政策也正在 征求意见中。 相较于此前要求在12月中旬将单笔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年化利率,下同)压降至20%以内的监管指导, 如今这一要求已给出一定缓冲期,并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利率范围。但对于消金和助贷行业,以及需 要"未雨绸缪"的中小银行而言,都存在一定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机构推迟融资计划,有机构暂停 新发贷款,也有机构开启人员优化。 多位受访人士均向记者表示,"降本"将成为接下来行业的关键词,过去依赖助贷拓展下沉客群做大市场 规模的模式可能难以延续。与此同时,不仅是消金行业,中小银行下一步也必须完成自营渠道建设这一 重要命题。 图片来源:IC photo多家消金机构平均贷款利率在20%以上 近年来,在LPR不断下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愈加完善的背景下,对客贷款利率压降是 ...
深度丨明年一季度利率上限降至20% 消费金融迎来“阵痛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1 20:1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览青 刚刚过去不久的十月,对消费金融公司、中小银行与助贷行业而言都难言平静。 在"助贷新规"正式实施后,又一场针对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新发利率的压降开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 多家消金、助贷机构方面了解到,经监管窗口指导,持牌消金机构需从明年一季度开始,将当季整体新 发放贷款的平均综合融资成本压降至20%(含)以内。此外,针对小贷行业利率上限的压降政策也正在 征求意见中。 相较于此前要求在12月中旬将单笔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压降至20%以内的监管指导,如今这一要求已给出 一定缓冲期,并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利率范围。但对于消金和助贷行业,以及需要"未雨绸缪"的中小银 行而言,都存在一定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机构推迟融资计划,有机构暂停新发贷款,也有机构开 启人员优化。 多位受访人士均向记者表示,"降本"将成为接下来行业的关键词,过去依赖助贷拓展下沉客群做大市场 规模的模式可能难以延续。与此同时,不仅是消金行业,中小银行下一步也必须完成自营渠道建设这一 重要命题。 近年来,在LPR不断下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愈加完善的背景下,对客贷款利率压降是整个金融行业 的"主旋律"。 具体到消费金融行业来看 ...
安逸花全国客服电话全面升级:安逸花24小时贴心服务守护每一份信任
搜狐网· 2025-10-04 13:26
团队概况 - 客服团队隶属于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昭平运营管理中心,现有13名成员,平均年龄25岁 [1] - 团队主要负责客服业务、监控管理、收费稽查等工作 [1] 服务理念与运营 - 团队以“新发展先锋+畅路先锋”为目标,秉持“始于需求 终于满意”的服务理念,提供7×24小时服务 [3] - 客服电话服务时间为周一至周日09:00-22:00 [6] 技术创新与智慧平台 - 公司规划建设了集道路监控、事件管理等八大功能为一体的智慧高速平台,实现了现代化管理模式 [8] - 平台人工智能视频检测技术具备自动检测示警功能,自上线以来共检测识别各类异常事件3.1万起 [12] - 开辟微信公众号线上服务渠道,提供“一键救援”功能,通过手机定位实现精准救援 [10][11] 客户服务与运营成效 - 公司制定了《客服文明服务用语规范》等制度以推动服务标准化,2019年以来共受理客服电话业务3000余件,处理应急救援事件500余件,司乘满意度达99% [15] - 团队依托实时监控功能构建监控、稽查联动机制,2019年以来累计完成内控稽查300余次,督促整改问题400余项 [15][16] 应急管理与多方联动 - 团队致力于打造“一键救援”应急队伍,坚持快速接听、报送、出动、处置的标准 [19] - 深入推进“警路企”三方联动应急机制,细化应急预案,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高效处置模式 [19] 未来发展 - 客服团队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卓越的服务,全力打造高速公路最美服务窗口 [21]
马上金融:“催收乱象”难止 头部消费金融企业遭质疑
搜狐财经· 2025-10-02 13:31
公司运营与关联交易 - 马上消费2024年度实现营收151.49亿元,是国内持牌头部消费金融企业 [2] - 公司与135家催收机构合作,其中包括其第二大股东的全资子公司重庆信盟,存在关联交易 [3][9] - 2024年公司“代理催收费”高达31.28亿元,2020年至2024年总额超百亿元 [9] - 重庆信盟是公司最早的合作催收机构,目前每年合作金额好几个亿 [4] 催收业务合规问题 - 合作催收机构重庆信盟曾被曝光存在“催收乱象”,包括恐吓、侮辱、曝通讯录、骚扰家属单位、获取隐私信息等行为 [3] - 重庆信盟一些员工在2024年8月因泄露个人信息被警方带走调查,其中3人情节严重 [4] - 公司在黑猫投诉平台共有77000多条投诉,内容涉及威胁恐吓、泄露隐私、乱收费、高利贷等 [5][6][7] - 2023年3月24日,公司因“贷前审查不审慎;对委外催收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被罚款100万元 [8] 产品与服务投诉 - 投诉显示,公司旗下“安逸花”平台存在擅自开通会员扣费现象,有用户被扣费长达4年 [7] - 申请贷款时被强制捆绑担保费、保险费,给部分在校学生发放的实际年化利息超过36%的贷款 [7] - “安逸花”APP因未提供有效的用户账号注销功能,于2025年2月19日被网信办责令限期整改 [8] 行业背景与公司应对 - “催收乱象”是消费金融行业痼疾,催收不规范被公司相关负责人称为行业普遍现象 [2][4] - 公司服务用户超2亿,贷后催收的合规问题备受社会瞩目 [5] - 公司投入巨资自主研发了GCOLO智能催收平台以提高合规性 [9] - 公司催收业务从自营转为外包,目的是隔离风险,重庆信盟承接业务占比从100%下降至不足20% [10]
助贷新规10月1日落地,银行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8:51
监管新政核心内容 - 被称为“助贷新规”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金规〔2025〕9号)将于10月1日正式落地实施 [1] - 新规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划定明确合规红线,并将对助贷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1] - 新规核心要求之一是商业银行对助贷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银行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合作 [1][4] 银行合作白名单披露现状 - 截至新规落地前夜,六大国有大行及多家股份行仍未公开合作机构名单 [1] - 多家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及外资行已披露合作机构白名单,包括平安银行(40家)、招商银行(15家)、恒丰银行(13家)、兴业银行(10家)、华夏银行(10家)、广发银行(5家)等 [4] - 城商行中徽商银行(39家)、广州银行(17家)等,农商行中江苏江南农商行(15家),外资行中富邦华一银行(52家)、开泰银行(14家)等,以及直销银行百信银行(56家)均已公布名单 [5] - 从已公布名单看,“巨头霸榜”趋势显现,互联网巨头关联机构如蚂蚁、京东、腾讯等成为银行偏好合作对象 [5] 行业格局与商业模式变化 - 助贷市场资金与流量资源加速向头部集中 [1] - 新规对“综合融资成本”严格管控,直指年化综合成本超24%的产品类别 [1][9] - 年化利率24%以下的资产成为机构争抢的“红海”,而年化综合成本高达36%的资产类别正被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集体拒之门外 [9] - 无法进入银行白名单或仍以高息模式运营的助贷平台开始寻求信托资金等替代渠道,但信托资金成本普遍高于银行且同样受成本上限约束,进一步挤压中小平台利润空间,加速行业洗牌 [9][10] 银行差异化策略与业务模式 - 不同类型银行在名单规模、合作偏好上呈现差异,与其风险偏好及自身业务模式和发展策略相关 [6] - 以平安银行为例,其“智贷平台”业务模式面向暂无适配产品的客户,在用户授权前提下推荐第三方持牌金融机构产品,平台明确不对第三方产品的额度、利率及风险提供担保,主要通过撮合服务获取收入 [7] - 部分银行因助贷领域不良率偏高、获客流量成本持续攀升导致利润空间压缩,正考虑收缩甚至退出助贷相关业务 [7] - 国有大行尚未公开任何助贷合作名单,可能与其庞大的客户基数、自主获客能力较强及对助贷业务风险的审慎态度有关 [7] 未来监管关注重点 - 新规落地后,监管部门首要关注点将是定价穿透与综合成本控制,明确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以融资担保费、商城费等名义出现的变相收费现象将成为监管重点 [11] - 监管部门将着重评估银行总行在系统建设、制度流程、人员配置等方面是否具备独立风控能力,是否对规模、增速、集中度、不良贷款率等指标实施严格管理 [11]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将是另一监管重点,对于因利率不透明、强制搭售、暴力催收等不当行为引发的客户投诉,将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与严肃处理 [11]
助贷新规10月1日落地,银行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8:13
文章核心观点 - 助贷新规将于10月1日落地实施,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划定明确合规红线,并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1] - 新规通过“白名单”管理和综合融资成本管控,推动助贷市场资金与流量资源加速向头部集中,行业格局面临重塑 [2] - 监管重点将转向定价穿透与综合成本控制,银行总行履职尽责情况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11][12] 商业银行合作机构白名单披露现状 - 截至新规落地前夜,六大国有大行仍未公开任何助贷合作机构名单 [2][8] - 多家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及外资行已披露合作机构名单,例如平安银行(40家)、招商银行(15家)、恒丰银行(13家)等 [4] - 已披露名单显示“巨头霸榜”趋势,蚂蚁、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关联机构频繁出现在各银行白名单中 [5] - 不同类型银行在名单规模和合作偏好上存在差异,例如平安银行的40家合作机构数量位居前列,与其“智贷平台”业务模式相关 [7] - 部分银行因不良率偏高、获客成本攀升导致利润空间压缩,正考虑收缩甚至退出助贷业务 [7] 新规对综合融资成本的管控 - 新规明确规定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并明确平台运营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 [10] - 新规直指年化综合成本超24%的产品类别,年化综合成本高达36%的资产类别正被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集体拒之门外 [2][11] - 资金结构出现显著分层,年化利率24%以下的资产成为机构争抢的“红海”,高息资产逐渐失去银行资金支持 [11] - 部分无法进入白名单或仍以高息模式运营的助贷平台开始寻求信托资金等替代渠道,但信托资金成本普遍高于银行且同样受成本上限约束 [11] 新规落地后的监管重点 - 首要监管关注点是定价穿透与综合成本控制,以融资担保费、商城费等形式出现的变相收费现象将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11] - 监管部门将着重评估银行总行在系统建设、制度流程、人员配置等方面是否具备独立风控能力,并管理相关风险指标 [12]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另一监管重点,对于因利率不透明、强制搭售、暴力催收等行为引发的客户投诉将受到高度关注与严肃处理 [12]
马上金融5年支付百亿催收费 催生了一条催收产业链条
搜狐财经· 2025-09-30 16:5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49亿元,净利润22.81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35亿元,净利润11.55亿元,同期总资产为680.99亿元 [3] - 公司资产规模(680.99亿元)不足同业招联金融(1577.2亿元)的一半,但2025年上半年营收(87.35亿元)已超过招联金融(78.99亿元),净利润(11.55亿元)也接近招联金融(15.04亿元) [3] 催收费用分析 - 公司催收费用持续快速增长,2020年至2024年分别为11.56亿元、15.01亿元、20.88亿元、28.20亿元、31.28亿元,5年累计支付催收费用106.93亿元 [3] - 2024年公司催收费用高达31.28亿元,占营业收入151.49亿元的比重为20.65% [3] - 公司与135家催收机构合作,形成了一条催收产业链 [5] 贷款资产质量与收益 - 公司贷款净额从2022年底的577.99亿元波动至2024年底的536.66亿元 [4] - 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2.05%、2.48%、2.49% [4] - 净息差呈现收窄趋势,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15.78%、15.06%、13.93% [4] 收入构成与用户投诉 - 2024年公司151.49亿元营收中,利息净收入为94.95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54亿元 [7] - 高额催收投入伴随大量用户投诉,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公司的投诉量高达76,713条 [6] - 用户投诉主要涉及暴力催收、被扣取会员费与附加费、综合费率过高等问题 [6] 公司背景与股东结构 - 公司于2015年6月在重庆注册成立,初始注册资本3亿元,经多次增资后注册资本增至40亿元 [7] - 公司主要通过线上提供小额分散的信用消费贷款,主打与银行错位竞争,服务传统金融机构未覆盖的人群 [7] - 截至2024年底,前四大股东为重庆百货(持股31.06%)、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持股29.51%)、物美科技集团(持股16.12%)和重庆银行(持股15.53%) [7]
马上消费金融IPO“带病闯关”?5年百亿催收、隐形收费和7万投诉
搜狐财经· 2025-09-18 16:55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7.35亿元,净利润11.55亿元 [2] - 营收同比增长12.96%,净利润同比增长8.07% [3] - 净利润突破10亿元,稳居行业营收第二、净利润第三的位置 [3] 公司2024年财务状况 - 2024年末资产总额为655.60亿元,较2023年末的712.80亿元减少57.2亿元,同比降幅8.03% [3] - 2024年营业收入为151.49亿元,较2023年的157.95亿元同比下降4.09% [3] - 2024年净利润实现22.81亿元,较2023年的19.82亿元同比增长15.09% [4] - 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为38.60亿元,较2023年的60.24亿元大幅缩减35.92% [5] 资产质量与相关费用 - 不良贷款率从2022年末的2.05%攀升至2024年末的2.49% [5] - 不良贷款余额从12.84亿元增至15.33亿元 [5] - 应收联合贷款项余额高达39.16亿元 [5] - 2024年业务及管理费中的代理催收费用为31.28亿元 [5] - 2020年至2024年五年间代理催收费用累计已超过百亿元 [5] - 代理催收费用规模相对突出,对比招联消费金融外包服务费5.89亿元,中原消费金融外包费2.37亿元 [5] 合规运营与消费者投诉 -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相关投诉量已超7万条,涉及虚假承诺、违规扣款、暴力恐吓、侵犯隐私等问题 [6] - 2023年12月因贷前审查不审慎、对委外催收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被处以100万元罚款 [7] - 催收合作机构存在关联交易隐患,重庆信盟科技由公司第二大股东中关村科金全资控股,两家公司董事长均为赵国庆 [6] 产品收费与消费者权益 - 旗下平台安逸花的会员服务被指通过捆绑销售变相推高贷款成本,规避24%的监管利率上限 [8] - 多位用户投诉在不知情情况下被开通逸骊生活会员,每月被扣除40元或98元会员费 [9] - 会员开通选项以灰色小号字体呈现,用户勾选后默认自动续费月费98元的尊享服务 [9] - 平台优先推荐从用户信用额度中扣除会员费的先享后付支付方式,但服务协议未明确提及此扣费方式 [9][10] - 会员费与常规贷款还款账单合并展示,增加了用户清晰核算实际借贷成本的难度 [10]
马上消费连续7年蝉联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搜狐财经· 2025-09-18 15:15
榜单与公司地位 - 马上消费连续第七年入选2025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1] - 在2025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中,重庆地区共有16家企业上榜,马上消费排名第11位[4] - 服务业是中国第一大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和吸纳就业的主渠道[3] 公司经营与科技实力 - 公司累计纳税超百亿,服务用户突破2.2亿人次,带动就业超4500人[5] - 公司科研团队规模超过3400人,占员工总数75%以上,申请发明专利超2700件[5] - 公司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应用于金融服务的零售金融大模型"天镜",并已迭代至3.0版本[5] 业务模式与市场影响 - 公司通过"场景嵌入+开放合作"双路径,与200余家主流互联网消费平台、20余万家线下商户合作,将信贷服务融入日常场景[6] - 公司向400余家金融同业开放数字能力,累计带动商品和服务交易9.43亿笔,带动消费超万亿[6] - 公司累计服务用户突破2.2亿人次,大幅降低居民零售金融准入门槛和获取成本[5][6]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 在乡村振兴领域,公司"富慧养"智慧养殖项目覆盖重庆22个区县,助农增加营业收入超150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超1600人次[7] - 公司推出行业内首个免费求职帮助公益平台"逸骊Job",已为67万用户介绍工作机会[7] - 在绿色金融方面,公司推出个人碳账户"马上绿洲",累计开通用户数逾578万,推动碳减排量超8330万吨[7]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服务、金融等现代新兴服务业加速崛起,推动行业格局优化和产业升级[3] - 现代服务业的成长离不开大企业的引领与带动,需要持续以创新为引擎,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7]
城与人的双向奔赴:以普惠金融之力,圆新市民城市安居梦
南方都市报· 2025-08-25 09:45
新市民群体规模与特征 - 新市民群体规模突破3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比例超20% [2] - 主要包括进城务工人员 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未获当地户籍或户籍不满三年群体 [3] - 广泛分布于制造业 建筑业 批发零售业 交通运输业等第二三产业 [5] 新市民金融需求痛点 - 存在小额 高频 急需的金融需求 常因缺抵押物和信用数据分散被传统金融服务拒绝 [2] - 传统金融机构信贷门槛高 其流程长审批慢特点难以匹配新市民资金需求特性 [5] - 近四成新市民使用储蓄和消费贷款 但担心渠道不正规影响金融服务获取 [5] 政策支持导向 - 2022年3月银保监会和央行联合发文要求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与便利性 [4] - 2024年11月多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推动农民工城镇落户并优化住房金融服务 [4] - 政策强调加强随迁子女教育保障和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4] 马上消费业务数据 - 截至2024年底服务近1亿新市民 超1000万信用白户建立首份征信档案 [3] - 平均单笔贷款额度3000元以下占比达66.37% 契合小额高频需求特征 [6] - 累计服务超2亿用户 带动商品交易额超万亿 [7] 科技赋能风控体系 - 搭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智能风控平台 覆盖贷前审批至贷后管理全流程 [9] - 应用隐私计算技术破解跨域数据隐私保护难题 融合多模态数据要素 [9] - 零售金融大模型迭代至3.0版本 渗透智能客服等八大核心场景 [10] 场景化服务生态 - 与200余家互联网平台及20余万家线下商户合作 嵌入购物医疗等消费场景 [7] - 向400余家金融同业开放数字能力 降低零售金融准入门槛和获取成本 [7] - 推出消费升级贷 安逸生活贷等专项产品 覆盖家电以旧换新 房租垫付等场景 [6] 差异化服务措施 - 对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实施免息 降息或调整还款周期等差异化帮扶政策 [8] - 通过智能决策模型精准识别困难用户 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 [8] - 提供全天候纯线上零接触金融服务 满足城乡低收入群体需求 [7] 就业帮扶创新 - 搭建免费就业公益平台逸骊Job 累计访问量达810万人次 [10] - 服务267万用户 为60万新市民推荐工作机会 [10] - 将技术能力转化为就业帮扶力 成为新市民城市立足的跳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