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桥

搜索文档
三亚水蛟村探索“农田+”耕地复合利用模式,开发农旅融合项目
海南日报· 2025-05-27 10:08
农旅融合项目开发 - 三亚水蛟村探索"农田+"耕地复合利用模式,开发农旅融合项目,包括在田野上架设彩虹桥作为游客打卡点[1] - 彩虹桥全长820米,宽2米,架空高2米,采用钢架结构并涂刷鲜艳颜色,夜间灯光效果吸引大量村民和游客[5] - 项目在严格保护耕地前提下进行,不破坏耕作层,同时提高农田设施利用率[4] 乡村资源整合与产业布局 - 水蛟村整合闲置农田、宅基地、农户农房等资源,与企业、合作社合作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4] - 村庄规划形成农事体验、民宿体验、科教体验、户外体验、康养体验五大板块文旅融合产业[4] - 建成"水蛟小院""棕榈生态农庄""漫时间咖啡""庞驿小院"等10多个产业项目[5] 政策支持与模式创新 - 海南省2024年10月出台《若干措施》,鼓励探索"农田+"耕地复合利用模式[5] - 政策支持挖掘乡村自然文化资产,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活动,拓展土地使用功能[5] - 水蛟村形成"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多元化产业模式,吸引年轻人回村创业[5] 项目效果与社会影响 - 彩虹桥成为热门打卡点,相关话题"给水蛟村的蓝天和田野写一封情书"等出现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3] - 项目带动村民增收,助力水蛟村打造文明村、致富村[5] - 村口500多亩田洋的生态景观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游客体验[4]
从戈壁荒山到天山花海 卫星视角“瞰”生态巨变
央视网· 2025-04-27 06:08
生态治理成果 - 天山西部伊犁河谷6万亩荒山经过荒漠化治理转变为万顷沃野和天山花海[1] - 植被覆盖率从近乎零提升至72% 降雨量增加4-8毫米[14] - 卫星影像对比显示2016年为戈壁荒山 2024年已绿意盎然[10][12] 农业与工业布局 - 治理区域形成上万亩小麦 玉米 油菜 薰衣草基地及200多万株果树 杏树[8] - 建成"紫色花海—绿色粮田—金色果园—深加工工厂"一体化现代产业园[14] 文旅产业表现 - 虞美人花海吸引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举办"夕阳花海"摄影比赛[1][4][6] - 去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 五一假期日均游客量预计破万[18] - 配套开发玻璃水道 彩虹桥滑行等体验项目及特色住宿营地[16] 生态经济转型 - 实现"农业 工业 文旅"深度融合的产业模式[14] - 从人迹罕至的荒原转变为旅游打卡地 带动区域经济升级[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