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快堆
icon
搜索文档
黄仁勋首次投资核电,6.5亿美元建首座商业反应堆,预计2030投产
量子位· 2025-06-29 15:43
英伟达投资核电领域 - 英伟达旗下风投部门NVentures参与核能公司TerraPower最新一轮6.5亿美元融资,这是黄仁勋首次涉足核电领域[1] - 融资将用于建造TerraPower首座商业核电站,位于美国怀俄明州的Natrium反应堆项目[2] - 建成后反应堆将产生345兆瓦电力,配套储能系统峰值输出功率可达500兆瓦,足以为约40万户家庭供电[3] - 参与投资的还包括韩国现代和比尔盖茨[4] TerraPower技术路径 - 同时推进两种反应堆技术:近期可商业化的钠冷快堆(SFR)和远期革命性的熔融氯化物快堆(MCFR)[12] - 钠冷快堆使用液态钠作为冷却剂,系统可在接近常压下运行,简化设计并提升安全性[13] - Natrium系统集成千兆瓦级熔盐储能装置,可在短时间内将输出功率从345兆瓦提升至500兆瓦,持续超过5.5小时[15][17] - 熔融氯化物快堆使用熔融氯化物盐作为燃料和冷却剂载体,运行温度更高,可为化工、制氢等工业过程提供工艺热[19] 第四代核能技术发展 - 第四代核能技术共有六种候选路线[21] - 超高温气冷堆(VHTR)最早由华能集团在2023年投入商业运行,成为全球首座第四代商业核电站[22] - 钠冷快堆(SFR)阵营最为热闹,包括TerraPower的Natrium、日本东芝的4S设计、加拿大ARC Nuclear的ARC-100等[25] - 熔盐堆(MSR)可能是最具优势的技术,包括加拿大的Terrestrial Energy、英国的Moltex Energy和中国科学院的钍基熔盐堆计划[27] - 铅冷快堆(LFR)最早由前苏联推动,使用液态铅或铅铋合金冷却,化学稳定性好[29][30] - 超临界水堆(SCWR)和气冷快堆(GFR)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商业化公司[32][34][36] AI巨头核电布局 - 2024年起科技界掀起核电投资热潮,背后推手是AI数据中心疯狂增长的电力需求[37] - OpenAI的Sam Altman个人投资了两家核能公司:Oklo和Helion[38] - Oklo专注于15-50兆瓦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瞄准数据中心市场[39] - Helion押注可控核聚变技术,Altman个人投资高达3.75亿美元[41] - 亚马逊领投X-energy的5亿美元融资,计划建设320兆瓦小型模块化反应堆[47] - 谷歌与Kairos Power签署协议,计划到2035年购买约500兆瓦核电[48] TerraPower其他业务 - 计划用核技术开发癌症治疗方案,使用锕-225放射性核素进行肿瘤靶向α疗法[48][49]
英伟达投了比尔·盖茨47亿
投中网· 2025-06-27 14:31
核心观点 - 全球范围内围绕核能(尤其是核聚变)的产业竞赛已全面展开,中美两国成为主要推动力量 [3][4] - 硅谷巨头(如英伟达、谷歌)与中国央企(如中石油、中核集团)同步重金押注核能技术,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加速产业化进程 [4][14] - 核能产业正经历创业潮,美国私营企业主导(占全球50家核聚变企业的一半以上),中国则形成国家队与民企协同发展的格局 [12][17][18] 硅谷核能投资动态 - **泰拉能源(TerraPower)** - 比尔·盖茨2006年创立,聚焦钠冷快堆Natrium技术,获美国能源局20亿美元拨款及超10亿美元私募融资(含英伟达最新6.5亿美元投资) [6][7] - 计划2030年在怀俄明州建成首座商用反应堆,后续扩张至10-12座 [8] - **其他硅谷投资案例** - 比尔·盖茨突破能源基金投资三家核聚变公司:Pacific Fusion、Type One Energy、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后者创单轮18亿美元纪录) [10] - TAE Technologies获谷歌等投资累计13.5亿美元,X-energy获亚马逊等支持 [11] - 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投资Helion Energy,与微软签订2028年供电协议(50兆瓦,1美分/度) [11] 中国核能产业进展 - **国家队布局** - 中石油昆仑资本增资32.75亿元投资中国聚变能源公司(中核集团主导,持股57%) [16][17] - 中国环流三号装置实现等离子体电流100万安培、离子温度1亿度,综合参数达10^20量级 [17] - **民营企业发展** - 6家可控核聚变创业公司涌现,如能量奇点(计划2027年建成"洪荒170"装置)、新奥集团(目标2035年商业化发电) [17] - 配套企业曦融兆波(射频加热)、翌曦科技(高温超导材料)完成天使轮融资 [18] 核能产业驱动因素 - **AI与能源需求激增** - GPT-4训练耗电42.4吉瓦时(相当于2.85万户欧美家庭日均用电量),美国2030年电力需求预计增长25% [14] - 英伟达明确核能是支撑AI算力的关键能源 [14] - **技术迭代与政策支持** - 钠冷快堆Natrium搭配熔盐储能系统,可与风光能源互补 [6] - 中国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推动核聚变产业链发展 [18] 全球竞争格局 - 美国私营企业数量占优(25家核聚变公司),中国通过"国家队+民企"模式快速推进工程化 [12][17] - 美国聚变行业协会警示:"若美国不主导,中国将领先" [18]
比尔·盖茨搞核聚变,获投47亿
虎嗅· 2025-06-26 11:16
核能产业成为新风口 - 硅谷巨头英伟达旗下NVentures投资比尔·盖茨的核技术公司泰拉能源(TerraPower),融资6.5亿美元(约47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首座反应堆 [1] - 中国石油集团增资昆仑资本32.75亿元,投资可控核聚变国家队中国聚变能源公司 [2] - 全球核聚变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美国占25家,中国已有9家产业链公司获得投资 [2][10] 泰拉能源的技术与资本进展 - 泰拉能源专注于钠冷快堆Natrium技术,获美国能源局20亿美元拨款,计划2030年在怀俄明州实现商业发电 [3][5][6] - 公司累计融资超10亿美元,投资者包括比尔·盖茨家族办公室、英伟达、韩国现代重工等 [6] - 技术采用液态钠冷却和熔盐储能系统,可与可再生能源互补 [4] 硅谷核能投资热潮 - 比尔·盖茨突破能源基金投资三家核聚变公司,包括Pacific Fusion、Type One Energy和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单轮融资18亿美元) [7] - 谷歌、亚马逊、贝索斯等硅谷资本押注TAE Technologies(融资13.5亿美元)、X-energy等公司 [9] - 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投资Helion Energy,与微软签订2028年供电协议,目标电价1美分/度 [9] 中国核聚变产业加速 - 中核集团主导的中国聚变能源公司获中石油、上海国资等投资,中核持股57% [13][14] - 民营公司如能量奇点、星环聚能等获中科创星、红杉中国等投资,部分企业计划2027-2035年实现商业化 [14] - 配套企业曦融兆波(射频加热装备)、翌曦科技(高温超导材料)完成天使轮融资 [15] 核能需求驱动因素 - AI能耗激增:GPT-4训练14周耗电42.4吉瓦时,相当于2.85万户欧美家庭日均用电量 [12] - 美国电力需求预计2030年增长25%,2050年增长78%,核能成为稳定能源解决方案 [12] - 气候危机与能源转型推动清洁能源投资,核能发电规模远超其他清洁能源 [8][11] 中美核能竞争格局 - 美国私营部门主导,中国形成国家队与民企协同发展模式 [16] - 中核集团"中国环流三号"实现等离子体电流100万安培、离子温度1亿度,工程化能力领先 [14] - 美国聚变行业协会警告:若美国不主导核聚变,中国将抢占先机 [16]
资讯日报-20250616
国信证券(香港)· 2025-06-16 17:58
市场表现 - 6月13日,港股三大指数下跌,恒生指数跌0.59%,国企指数跌0.85%,恒生科技指数跌1.72%,南向资金净买入1.89亿港元[9]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琼斯指数跌1.79%,标普500指数跌1.1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1.3%[9] - 日经指数下跌0.89%,东证指数下跌0.95%[12] 行业板块 - 港股油气设备与服务、黄金、煤炭板块上涨,山东墨龙涨超75%,赤峰黄金涨超10%,兖矿能源、中国秦发涨超4%;权重科技、汽车、创新药、航空股下跌[9] - 美股能源、贵金属等板块逆市走高,埃克森美孚涨2.18%,康菲石油涨2.4%;大型科技股多数走低,中概股多数收跌[9] - 日股能源板块上涨,石油勘探公司涨2.77%,炼油公司涨1.61%,公用事业板块涨1.17%;与防务相关股票上涨,芯片制造设备、出口商股下跌[12] 公司分析 - Oklo成立于2013年,2024年上市筹集3.06亿美元,尚处预营收期,2025Q1净亏损981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改善,预计2028年收入5400万美元[14][15] - Oklo竞争优势包括技术安全、先发、客户与政府支持、燃料布局等方面,估值依赖技术潜力等,当前股价64美元,投资者需关注相关因素[15] 宏观事件 - 中东紧张局势升级,国际油价拉升,布油大涨超13%至78.5美元,彭博预计冲突或推动WTI原油升至125美元[9][12] - 美联储本周公布利率决策,市场预计按兵不动,中东局势或令其推迟降息;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举行,多国贸易谈判有进展[12]
瑞奇智造(833781)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9 19:10
行业发展趋势 - 核能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意义重大,《“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3] - 2030 年之前新建核电机组每年保持 6 台左右开工规模,2031 至 2050 年间每年保持 8 台左右开工规模 [4] - 承诺目标情景下,中国核电装机 2030 年达约 1.2 亿千瓦,2050 年达约 2.8 亿千瓦;净零排放情景下,2030 年达约 1.5 亿千瓦,2050 年达 3.3 亿千瓦 [4] - 2025 年 4 月 27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 10 台核电新机组,2022 年以来连续四年每年核准 10 台及以上核电机组,核电未来发展有望提速 [4]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是高端过程装备专业提供商,核能是重要发展方向,已形成“产品丰富、技术先进、竞争力强”态势 [5] - 核能领域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装备制造、安装工程和技术服务三大板块,在试验验证设备等方面有独特服务模式和技术优势 [5] - 典型优势产品有华龙一号安全系统试验装置等,部分产品技术难度高、有首创属性、市场竞争力强 [5] 公司重要客户 - 公司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认可和客户信任,有丰富客户资源,部分客户服务期限超 15 年 [6] - 已与中广核研究院等多家大型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如 2009 年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合作等 [6] 公司业务进展 - 近三年军核领域收入累计超 4.5 亿元,2024 年核能领域收入首次突破 2 亿元,同比增长 104.86% [7] - 技术创新有突破,推进反应堆(快堆)控制棒换料专用套筒和专用抓具研制,切入核电站市场 [7] - 核能领域客户资源更丰富,吸引更多大型优质机构客户,多家新客户订单金额超千万元,但市场竞争加剧影响毛利率 [7] 公司未来重点 - 加强市场开拓,巩固传统优势市场,向快堆、常规岛等领域渗透,获取更多核能订单 [8] - 坚持技术创新,以核能试验装置为基础,研发储备高端核能装备产品,加强标准化产品研制 [8]
常辅股份(871396)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6 19:25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3]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5 月 15 日至 16 日,地点在公司会议室 [3] - 参会单位包括中信证券、平安基金等多家公司,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总经理杜发平及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许旭华 [3] 2025 年一季度营收下降原因 - 普通及智能型产品营业收入 2992.85 万元,同比下降 389.57 万元,降幅 11.52%,因工程项目订单减少 [4] - 核电产品营业收入 1413.94 万元,同比下降 863.70 万元,降幅 37.92%,因 2024 年底在手订单交货期大多在一季度之后,交付订单减少 [4] 提高普通及智能产品营收措施 - 加大 ZE、QF 系列产品市场推广力度 [5] - 狠抓新品开发,围绕客户需求开展多方面工作,制定相关标准 [6] - 开展行业调研,制定差异化销售策略,拓展国内新市场和国际市场 [7] 核电产品情况 - 公司较早涉足民用核电领域,研发了多代核电技术要求的产品 [8] - 2020 年多个核电项目通过评审及鉴定,近年还研发了多种核电产品,部分实现进口替代 [8] - 未来针对特殊应用环境和需求,开展相关设计,研发改进产品,解决国产化问题 [9] 核电产品市场份额 - 公司及扬州电力设备修造厂 2009 年首批取得相关许可证,有先发优势,市场份额占比较高 [10][11] - 川仪股份、扬州恒春电子取得资质较晚,目前只能生产 K3 级别产品 [11] 2025 年 4 月核电项目情况 - 国务院核准浙江三门三期等五个核电项目,共 10 台核电机组,公司核电部将争取订单 [11] 核聚变领域情况 - 公司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提供产品,目前对业绩影响小,将持续关注发展趋势 [12] 核电市场发展前景 - 核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战略选择,政策支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13] - 预计 2035 年核能发电量占比达 10%左右,减排二氧化碳约 9 亿吨;2060 年占比达 18%左右,核电长期发展空间可观 [13]
长期资本深度参与,社保基金会、中国国新提名董事与中国核电共启公司治理新征程
证券之星· 2025-04-30 20:08
文章核心观点 - 社保基金会和中国国新向中国核电提名董事候选人是中长期资本参与企业治理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的实践,也是中国核电发展重大飞跃 [1] 公司动态 - 4月27日中国核电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社保基金会、中国国新提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的议案 [1] 行业政策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相关政策使资本市场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从蓝图变为实践 [1] 公司业务 - 中国核电是国内核能发电领军企业,有核能、非核清洁能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核心产业 [1] - 中国核电加快华龙一号、高温堆、快堆、小堆等堆型以及同位素生产技术革新 [1]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发布 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18年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电力报· 2025-04-28 15:58
中国核能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在建核电机组28台总装机容量3370万千瓦连续18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商运核电机组57台总装机容量5976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 [1] - 2024年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7797小时累计发电量4447亿千瓦时居全球第二占全国发电量4.72% [1] - 福建、辽宁省核电发电量占比超过20%年度等效减排二氧化碳3.34亿吨 [1] 核能产业链与供应链 - 国内最大天然铀生产基地"国铀一号"开工建设形成万吨级铀纯化转化能力 [2] - 铀浓缩产能扩建有序推进核燃料元件加工能力跻身世界前列覆盖压水堆、重水堆、高温气冷堆等需求 [2] - 核电关键主设备100%国产化2024年累计交付114台套较2023年增长一倍 [2] 国际合作与技术发展 - 采用"华龙一号"技术的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5号机组开工累计出口7台核电机组 [2] - 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工程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2] - 预测2030年在运核电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40年装机达2亿千瓦发电量占比约10% [2] 未来发展建议 - 利用沿海厂址资源推进开发通过扩建、复用煤电退役厂址增加储备 [3] - 坚持"热堆-快堆-聚变堆"战略设立快堆核能系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国家科技专项 [3] - 加强铀资源、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全产业链"走出去" [3]
我国核电总体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关键主设备实现100%国产化
经济日报· 2025-04-28 06:15
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在运、在建和核准建设的核电机组总数达102台,装机容量1.13亿千瓦,核电总体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1] - 在建核电机组28台,总装机容量3365万千瓦,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18年保持全球首位[1] - 2023年核准5个核电项目共11台机组,连续3年核准机组数量维持在10台及以上[1] 核电技术自主创新 - 实现核电关键主设备100%国产化及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可控[1] - 形成三代压水堆自主品牌"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1] - 开发四代技术包括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及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先进核电技术[1] 核电产业链能力 - 中国成为全球少数拥有完整核电工业体系的国家,涵盖工程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全链条[2] - 装备制造企业具备年产10台套以上核电设备能力,掌握关键主设备及零部件核心技术[2] - 规模化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工程安全质量等指标保持国际先进水平[2] 政策与市场机遇 -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核准浙江三门三期等核电项目[2] - "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绿色转型,行业进入战略机遇期[2]
1469亿元,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创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4-27 18:46
"我国核电已进入大规模建设高峰期,已颁发建造许可证的机组31台,核准待建机组13台,未来还将有 新的机组核准,在建规模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在建规模总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 董保同在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 当日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1469亿元,较上年增长 520亿元,创历史新高。 在建机组装机容量 "按照当前的建设速度和节奏,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40年我国核 电装机需达到2亿千瓦,发电量占比约10%。"王毅韧称。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核电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已从2020年的30%左右提升 至2024年的46.1%,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核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程度日益加深,未来将成为我国新 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性支撑电源。"王毅韧表示,未来,随着煤电发电量占比逐步减少,核电将是稳 定托底的基础电源,在承担基荷、提供电网安全支撑、应急保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推进高质量发展 "核电作为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稳定可靠的低碳能源,是能源供应的重要生力军,也是未来能源 增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