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治理
搜索文档
稳健经营实现高质量发展 海信视像荣获“2025上市公司董事会最佳实践案例”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25 18:12
本报讯 (记者刘钊)日前,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公布"2025上市公司董事会最佳实践案例"评选结果。海 信视像凭借成熟完善的治理体系、规范高效的董事会运作以及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突出表现,荣 获"2025上市公司董事会最佳实践案例"。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3亿元,同比增长5.4%;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 24.3%,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稳健的经营表现进一步印证了治理体系优化与战略落地执行的协同效应。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海信视像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今年公司全球首发"RGB三维控色液晶显 示技术",攻克三维控色关键算法及控光核心器件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瓶颈,推出全球首颗RGB光色同 控信芯AI画质芯片和新一代RGB-Mini LED发光芯片,实现从"单一控光"到"光色同控"的代际跨越。截 至目前,公司已将此项最新技术应用到UX、U7S-Pro、E8S-Pro等系列RGB-Mini LED旗舰产品,构建起 领先行业的先发优势,极大提升了海信电视在高端市场上的竞争力。其中,U7S Pro上市6周就跻身线下 销额畅销榜TOP5,并带动海信RGB-Mini LED电视在双十一周期全渠道销额占 ...
逍遥子张勇又杀回来了
36氪· 2025-11-21 16:25
11月18日,身着深色西装的张勇以FirstLight Capital(晨壹基金)管理合伙人的身份,出现在了香港的一场论坛上。这不仅是因为他执掌阿里8年的显赫履 历,更因为这是他自2023年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兼CEO后,首次以投资人的新身份,在公开场合深度剖析自己的转型之路。 伴随新身份亮相的,是一个重磅消息。有知情人士告诉华尔街见闻,张勇与刘晓丹联手,正寻求为其首支美元基金募集10亿美元。该基金将聚焦于中国相 关的消费、科技和医疗健康领域,核心策略是"Buy&Build(投资+建设)"。 三大机遇浮现 FirstLight Capital这支新的美元基金,目标非常明确:中国并购(China Buyouts)。 基金将聚焦于消费、科技和医疗健康等领域。区别于早期并购基金主要依靠"杠杆收购"的财务运作模式,张勇准备打造的这支基金,策略的核心不仅仅是 把企业买下来,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度的运营和整合,把它建设好。 选择此时下场,张勇的判断是,中国并购市场的"黄金窗口期"正在开启。 回顾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只有一个:增长。无论是VC还是PE,本质上都是在赚增长的钱。 但如今,市场共识变了。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增长 ...
奇瑞开车上山“玩砸了”,“输了路虎又输人”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11-14 15:01
事件概述 - 奇瑞风云X3L车型在天门山进行营销挑战时发生意外溜车,导致测试中断并撞坏景区护栏 [9] - 公司将事故原因归咎于测试装置的安全防护绳固定点卸扣意外脱落 [9] - 此次挑战被业内视为对标路虎2018年成功案例的营销活动,但最终演变为品牌危机 [10] 营销活动分析 - 此类大型营销活动从策划到执行涉及多个环节,直接投入可达数百万元 [11] - 挑战失败导致前期投入尽数沉没,还需额外支出善后费用,总损失很难估量 [11][13] - 公司官方声明承诺将全力修复并承担赔偿责任,但景区方面否认了护栏造价超20万元的说法 [13] 品牌与产品定位 - 风云X3L是公司面向年轻消费者推出的10万级入门越野SUV,主打性价比与都市使用场景 [19][20] - 此次挑战本意是为风云X3L注入高性能标签,但失败直接冲击了产品形象,使原本标榜的够野够飒口号显得苍白 [20][23] - 品牌营销必须与产品定位相匹配,强行挑战专业越野领域一旦失败便会放大产品与品牌之间的认知裂痕 [20] 企业治理与风险管理 - 问题出在最基础的安全环节,安全防护绳固定点卸扣脱落暴露了公司在活动执行层面存在严重漏洞 [19] - 公司承认对潜在风险的预估不足,对细节的把控存在疏漏,反映了在细节把控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25][26] - 当前公司正加速向新能源转型,企业治理水平将成为投资者关注的核心要素之一 [27] 行业比较与影响 - 路虎2018年成功征服天门山天梯被视为汽车营销经典之作,其筹备数月并展现了高扭矩动力输出和卓越四驱系统 [16][18] - 风云X3L出师不利不仅会影响自身销量,还可能波及消费者对公司新能源技术路线的信心 [24] - 事件暴露了公司在营销策略、执行细节和风险管理上的系统性问题,需要向市场证明稳健的企业治理和品牌运营能力 [31] 商业活动与公共资源 - 在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进行高风险测试是否恰当引发讨论,商业利益与公共资源的平衡值得深思 [30] - 车辆溜车撞击护栏的事故已对景区设施造成实质性损害,虽然公司声明未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 [30] - 企业品牌真正的美誉度应源自产品在日常使用中的可靠表现与对自然环境的社会责任 [30]
维权投资者Elliott入股狙击丰田(TM.US) 丰田工业收购案陡生变数
智通财经网· 2025-11-11 20:25
收购交易面临的障碍 - 维权投资者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宣布已购入丰田工业大量股份,认为交易低估了丰田工业的价值、缺乏透明度且未达到良好公司治理标准 [1] - 其他全球投资者也要求进一步披露交易细节,该交易若完成将增强丰田家族在集团内部的影响力 [1] - 截至9月30日,Elliott持有丰田工业3.26%的股份,而报道称其持股比例已接近5% [1] 交易相关方立场与进展 - 丰田汽车持有丰田工业约25%的股份,丰田不动产持股5.42%,两家公司均表示不会就与其他企业或股东的谈判发表评论 [2] - 丰田汽车及其联合收购方强调将在考虑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前提下,继续推进与丰田工业股票退市相关的交易事宜 [2] - 丰田工业表示一直以真诚尊重的态度与股东保持持续、建设性的对话,并将继续维持这一沟通模式 [3] 收购报价与市场预期 - 丰田汽车及其联合收购方给出的报价为每股丰田工业股票16300日元,较4月交易消息传出前的股价溢价约23%,但较6月官宣当日的收盘价折让11% [3] - 在Elliott发布声明前,丰田工业股价收于17250日元,表明投资者预计收购方或将提高报价 [3] - 丰田汽车首席执行官Koji Sato在10月底曾表示,公司暂无计划提高对丰田工业的收购报价 [3] Elliott的近期活动 - 今年Elliott还对日本关西电力施加压力,称该公司可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提升盈利能力及股东回报,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长期投资标的 [4] - 消息人士透露,Elliott目前持有关西电力4%至5%的股份 [5] - Elliott过去在韩国市场十分活跃,曾与三星电子、现代汽车展开过备受关注的维权博弈 [5]
马斯克,重大变数!
证券时报· 2025-11-04 20:47
薪酬方案概述 - 特斯拉董事会向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提出一项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需在10年内达成所有业绩目标方可获得全额支付 [2][5] - 该方案设定的业绩目标包括将公司市值从约1万亿美元提升至8.5万亿美元、交付2000万辆汽车、交付100万台机器人、完全自动驾驶服务订阅量达到1000万以及有100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投入商业运营 [5] - 根据路透社分析,尽管方案可能授予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的股票,但扣除成本后马斯克实际获得的价值最高为8780亿美元 [2] 主要反对意见 -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计划投票反对该薪酬方案,理由是对奖励方案的总体规模、股权稀释效应以及关键人物风险未能得到缓解表示担忧 [1][2] - 美国加州公共雇员退休基金计划投票反对该方案,认为其规模远超同类公司首席执行官薪酬方案数个量级,并担忧其将进一步巩固单一股东的权力集中 [1][3] - 两大权威代理咨询机构Glass Lewis和机构股东服务公司均建议股东投反对票 [6] 董事会立场与潜在影响 - 特斯拉董事会主席罗宾·德霍姆警告,若薪酬方案未获批准,马斯克可能会离开公司,导致特斯拉损失大量价值 [1][5] - 董事会视该方案为激励马斯克推动公司从电动车制造转向机器人与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转型的关键,并认为其能使马斯克的利益与股东价值及公司长期增长保持一致 [5][6] - 若方案遭否决,可能引发管理层动荡,进而影响公司战略转型 [7] 股东大会与投票情况 - 特斯拉将于11月6日召开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将就薪酬方案等进行表决 [1][2] -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是特斯拉第七大股东,持有1.12%的股份(价值170亿美元),该基金还将对寻求连任的三名特斯拉董事中的两名投反对票 [2] - 美国加州公共雇员退休基金持有约500万股特斯拉股票 [3] - 包括贝莱德、先锋领航和道富在内的特斯拉最大机构投资者尚未披露投票意向 [2] 历史背景与公司治理 - 这并非美国加州公共雇员退休基金首次反对马斯克的薪酬方案,去年曾反对价值560亿美元的提案,2018年也曾否决估值超过500亿美元的协议 [4] - 特拉华州法院今年初已裁定马斯克2018年的薪酬方案无效,认为存在程序瑕疵,此次提案被视作对原方案的修订与重申 [6] - 特斯拉董事会因与马斯克的密切关系持续受到公司治理专家批评,被指未能有效约束其影响力 [6]
将廉洁文化建设深度融入企业治理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0-29 08:20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华电集团重庆分公司党委体系化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将其深度融入企业治理全链条,以提升治理效能和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 廉洁教育体系建设 - 坚持思想政治建设首位,通过分层分类、精准滴灌的常态化教育夯实思想根基 [2] -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开展“廉洁微党课”等活动 [2] - 深化纪法教育,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重点,将学习纳入党委中心组和支部计划,并通过“以案释法”等方式推动纪律规矩入脑入心 [2] - 推进警示教育常态长效,运用身边典型案例开展分层分类警示教育,在工程建设、招标采购等重点领域组织专门教育 [2] 廉洁文化传播路径 - 探索本土化、场景化、立体化传播载体,提升廉洁文化渗透力和感染力 [3] - 红色教育传承廉洁基因,挖掘宣传革命先辈廉洁事迹,弘扬红岩精神中的廉洁元素 [3] - 家企共建筑牢廉洁防线,开展“廉洁家书”、“家属助廉座谈会”等活动,将监督延伸至“八小时之外” [3] - 岗位践诺压实廉洁责任,结合岗位职责差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廉洁从业承诺书,将要求嵌入业务流程 [3] - 文化浸润营造廉洁氛围,创作廉洁主题微视频、书画作品,建设“廉洁文化长廊”等实体阵地 [3] - 廉洁首课夯实从业基础,将廉洁教育作为新员工入职、干部提拔的“必修课”,帮助扣好廉洁从业“第一粒扣子” [3] 廉洁生态全域共建 - 实施廉洁文化建设“六进”路径,将廉洁要求系统嵌入企业治理各环节 [4] - 进公司本部强引领,将清廉单元建设置于公司发展“一盘棋”中谋划,融入领导班子建设全过程 [4] - 进下属企业重实践,督导基层单位差异化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廉洁文化载体,成熟一个推广一个 [4] - 进业务部门防风险,纵深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探索实施“三道防线”监督评估机制和工程项目建设廉洁风险联防联控机制 [4][5] - 进重点项目督全程,针对重大工程项目推行“一项目一方案”精准监督,聚焦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 [5] - 进作业班组治“微腐”,推动监督力量下沉,通过班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方式畅通基层监督渠道 [5] - 进关键岗位控权力,抓好任前廉洁谈话、年度述职述廉、关键岗位轮岗交流等制度执行 [5]
Ingredients are there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s to keep outperforming U.S., says Oakmark's Coniaris
Youtube· 2025-10-23 23:58
国际股票配置 - 美国投资者平均仅将投资组合的8%或9%配置于非美股票[3] - 学术研究及目标日期基金模型建议非美股票配置比例应达30%左右[4] - 国际市场的优异表现引发投资者对现有配置充足性的疑问[4][5] 国际市场估值与基本面 - 当前国际市场估值较美国市场存在32%的折价 长期平均折价率约为14%[6] - MSCI欧洲指数年初盈利增长预期为7.5% 三季度后上调至11.5%[7] - 标普500指数盈利增长预期从14%微降至13% 国际市场盈利预期加速而美国市场趋缓[7] 欧洲市场驱动因素 - 欧洲企业盈利超预期可能源于此前过低的预期以及"美国例外主义"叙事的影响[9][10] - 德国宣布重大财政改革计划 将通过借贷和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11] - 当前国际市场存在高质量公司折价交易的机会 对严格标准的价值型投资者颇具吸引力[12] 日本与韩国市场改革 - 日本自2010年起持续改善公司治理 今年新出台《股东权益法》标志重要进展[13] - 韩国推行"价值提升计划" 政府强制企业将关注点从财阀转向股东利益[14] - 公司治理改革被视为消除"韩国折价"现象的关键途径之一[14]
国央企限制解除:提升企业治理效能
搜狐财经· 2025-10-21 07:29
企业管理机制优化的重要性 - 企业治理是一套指导和控制企业的系统,良好的企业治理能够明确各方权责,提高决策质量,有效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是保障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3] - 对于规模较大、业务较复杂的企业而言,完善的企业治理机制更是保障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3] - 企业治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调整优化[8] 决策机制优化 - 优化决策流程使企业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例如调整项目审批权限,使得符合条件的具体业务可以在更接近市场的前端部门直接决策[3] - 决策机制调整不仅缩短了决策链条,还提高了决策的专业性,决策透明度的提升也让各方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战略方向[3] - 以一家制造业企业为例,在优化管理机制后,该企业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方面的决策速度明显加快,以往需要层层审批的项目现在可以在专业委员会的评估后快速推进[5] 人才激励机制完善 -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3] - 部分企业开始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包括绩效奖金、职业发展通道等,这些措施不仅关注短期业绩,也注重长期价值创造,帮助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3] - 某服务型企业通过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将员工贡献与收入更紧密地挂钩,这种改变激发了员工积极性,团队整体效能得到提升,同时企业还加强了员工培训,为长期发展储备人才[6] 风险管理体系健全 - 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随着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趋多样化[5] - 一些企业通过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确保企业在可控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5] - 一家贸易企业在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后,成功规避了因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潜在损失,通过建立价格监测机制和设置风险阈值,企业能够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保障了业务稳健发展[6] 监督机制与信息透明度 - 健全的监督体系能够确保企业各项制度和流程得到有效执行,这包括内部审计、合规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加强监督,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运营中的问题[5] - 信息透明度显著提升,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有助于增强各方信任,也为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一些企业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相关方报告经营情况,既满足了信息需求,也提升了企业形象[5] 未来企业治理发展方向 - 数字化技术将在企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精准地分析市场趋势,优化决策过程[9] - 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也将更深入地融入治理体系,成为企业长期价值的重要考量[9] - 更加灵活、高效和透明的治理模式正在形成,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单个企业的运营效率,也为整个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9]
【西街观察】二代接班没有“大女主”
北京商报· 2025-10-12 12:13
公司控制权与治理动态 - 宗馥莉此次辞职被视为与娃哈哈关系走向破裂的分水岭,与一年前以退为进的辞职风波结果不同[1] - 辞职决定是经过多线考虑和反复博弈后的理性回撤,并非临时起意[2] - 公司控制权争夺与创始人宗庆后离世引发的遗产及个人财富分割问题纵横交织[2] 二代接班的结构性挑战 - 娃哈哈的案例是中国大量崛起于扩大开放时期的家族企业面临公司治理与二代接班结构性矛盾的典型镜像[2] - 二代接班是中国民营经济蝶变的现实转折,可能重新定义中国制造并影响传统经济增长模式[3] - 经验不足、能力尚未经市场验证的二代接掌家族企业面临价值观、治理结构、财产和管理权传承的挑战[3] 宏观行业环境变迁 -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剧变、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及资本市场融资难度增加,构成民企权力更迭的宏观背景[3] - 制造业从拼增量、拼规模的时代转向拼效率、拼精细化运营的阶段[3] - 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内部斗争无穷无尽,二代接班人缺乏足够的试错空间[3] 代际传承的普遍困境与警示 - 股权结构、公司章程、品牌归属、财富继承等方面的任何不明确,都可能导致二代无法真正掌控公司[4] - 缺乏充分准备的代际传承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5] - 数十年来娃哈哈的控制权已发生多次或明或暗的争斗,始终绕不开二代接班的终极命题[2]
自然堂获欧莱雅4.4亿元“战略卡位”,家族控股仍超八成
新浪财经· 2025-10-02 18:15
公司IPO与融资概况 - 创立24年的国货美妆巨头自然堂正式向香港资本市场发起冲击[1] - IPO前完成新一轮融资,欧莱雅旗下美町投资4.42亿元获得6.67%股份,加华资本投资3亿元获4.20%股份[1] - 本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超过71亿元[1]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在郑氏家族手中,郑春颖、郑春彬、郑春威及郑小丹四人合计持有公司超八成的投票权[1]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郑氏家族作为控股股东合计有权行使公司约87.82%的投票权[4]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郑春颖任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兼董事长[4]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净利润呈现波动,2023年净利润同比激增117%至3.02亿元,2024年骤降37.1%至1.9亿元[5] - 2025年上半年业绩出现回升,净利润达1.91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净利率为7.8%[5] - 2024年销售及营销费用同比激增12.9%至27.17亿元,占收入比例高达59%,相当于全年净利润的14.3倍[8] 品牌与收入结构 - 公司旗下拥有自然堂、珀芙研、美素等品牌,覆盖护肤、彩妆、个人护理等全品类[3] - 收入高度依赖主品牌“自然堂”,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自然堂品牌营收占比始终高于94%[3] - 以2024年零售额计,自然堂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4] 销售渠道演变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59.7%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8.8%[4] - 线下经销商收入占比则从32%降至16.9%[4] - 线上渠道以低价、折扣为主要引客方式,对线下渠道造成冲击[4] 研发投入与行业对比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仅3.48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从2.8%降至1.7%[8] - 国际品牌的研发费用率通常在3%至4%,自然堂的研发投入相对薄弱[8] - 公司拥有喜默因等自研成分,但与国际品牌竞争仍需在研发上持续加码[8] 战略投资者意义与市场观点 - 欧莱雅入股自然堂被视为其在中国市场的一项重要战略布局,有助于更深入地渗透中国大众市场[2] - 欧莱雅的入股会提升市场对自然堂的信心,但投资者最终会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成长性[3] - 引入欧莱雅等战略投资者后,预计自然堂会在公司治理方面做出改善[8] - 自然堂的估值关键取决于能否打开第二增长曲线,目前90%以上的收入依赖主品牌的结构或难以享受高估值溢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