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转移转化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集聚5.5万家科技企业 前海科技服务业政策再加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23:03
政策核心内容 -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关于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发布,自2025年10月9日起实施并已开放申报 [1] - 政策旨在助推前海形成“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加速”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目标成为大湾区科技服务密度最高、创新浓度最足、国际化程度最深的区域之一 [1] - 政策从支持重点领域布局、加大空间供给、支持国际重大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支持标准制定、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提供跨境数据流通便利等方面推出一揽子举措 [2] 行业发展现状与基础 - 现代服务业在高端装备中占终端50%—60%的附加值,科技服务升级为产业链的价值中枢和企业利润的新增长极 [1] - 2021年以来前海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年均增长超10%,产业链覆盖度超60% [1] - 截至2025年9月底,前海已集聚科技企业5.5万家,现代服务业企业超12万家,其中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主导产业占现代服务业比重超35% [1] - 截至2025年9月前海拥有创新载体191家,同比增长9.1%,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49家,企业技术中心22家,工程实验室15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家,同时拥有孵化器、众创空间共57家 [3] 具体支持措施与奖励 - 支持研究和试验发展、知识产权、工业设计与专业设计服务、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孵化、检验检测、工程服务等重点领域,单个机构每年可获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 [2] - 对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国家级知识产权平台,予以每年100万元奖励,累计支持不超过2年 [2] - 对技术转移机构上一年度促成技术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的,按技术交易额5%予以支持,每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2] - 对上一年度研发投入300万元以上的工业设计与专业设计服务机构,按研发投入10%予以支持,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2] 空间与人才支持 - 对符合不同条件的科技服务业机构申请创新型产业用房,分别按市场评估价的30%、50%及70%收取租金,最高予以一年免租支持 [5] - 在前海科技服务业机构工作的香港居民,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香港税负的部分予以免征 [5] - 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引进使用、服务保障、社会融入制度体系,建立覆盖入境签证、工作居留、便利通关全流程的入境居留机制 [5] 国际科研成果转化支持 - 支持源自港澳及国际的重大科研成果在合作区内开展成果转化,对获得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资助1000万港元以上的项目,且上一年度在前海研发投入300万元以上的科技服务业机构,按研发投入20%予以奖励,每年最高150万元、累计不超过3年 [5] - 前海推出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1510”新发展模式,落地香港大学青年科创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前海前沿技术创新中心等,推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生命健康等一批香港科技成果在深港两地协作转化落地 [5] - 港大青创学院成立一年来,累计引进高科技初创企业67家,项目中领衔知名教授18位、博士40位、创新创业青年近300位(其中香港青年115位),各项目融资总规模已近4亿元,估值达数十亿元 [6] 区位优势与产业联动 - 2021年9月印发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使前海获得8倍的物理空间扩容,链接了南山的高科技产业、宝安的先进制造业及港澳的科研力量 [4]
陕西五部门制定方案——到2027年培养技术经理人5000名
陕西日报· 2025-08-26 07:46
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目标 - 到2027年培养技术经理人5000名 选树优秀技术经理人不少于200名 金牌技术经理人不少于60名 新增技术转移转化专业职称资格人才1000名 [1] - 建立培训培养 使用配置 认定评价 奖励激励机制 实现队伍量质双升 [1]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 依托西安交通大学技术经理人学院 陕西省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打造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专业人才队伍 [1] - 短期速训每年不少于1000人次 中长期进阶每年不少于300人次 学历教育年度招生不少于30人 [1] - 在全省建设不少于80个技术经理人实训基地 年度实训服务人数不少于1000人次 [1] 职业发展机制优化 - 建立培训入库—资格认定—持续教育—动态考核的全周期管理模式 [2] - 从事技术转移转化工作满5年可直接申报相应职称 [2] - 鼓励构建基础底薪+转化奖励+股权增值的市场化薪酬结构 支持以服务获取股权 [2] 支持与激励措施 - 给予成果转化企业不超过20万元的技术熟化支持 [2] - 每年选培优秀技术经理人70名 金牌技术经理人20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