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孪生小浪底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黄河水沙不等式,这样求解|生态治理中的中国智慧
人民日报· 2025-10-24 17:28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黄河调水调沙,是我国治水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生态实践。精准把握水沙关系、水库群联合 调度、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提升调水调沙效能……经过20余年实践,黄河调水调沙为保障黄河安澜提供了 坚实基础,为全球大江大河的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黄河之"黄",在于泥沙。 水与沙,是母亲河的一道不等式。泥沙经年累月淤积,挤占水库库容,抬高下游河床,形成千 里"悬河"。 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2002年以来,黄河开展了31次调水 调沙,把超35亿吨泥沙送入大海,"地上悬河"有效缓解,行洪排沙能力大大提高。 调水调沙,简单来说,是通过水库群联合调度,调节、控制下游水沙关系,将尽可能多的泥沙排入 大海,塑造相对协调的水沙关系。 多座水库"接力" 一次次精准调度,为水库和河道卸下"泥沙包袱" 小浪底水库,黄河中下游的"水龙头",调水调沙的"动力源"。 滔滔水流,转化为跃动的数字,显示在小浪底管理中心数字孪生小浪底集控中心大屏幕上。 9月8日9时,"下泄流量调整为2500立方米每秒",调令传来。数字孪生小浪底集控中心调 ...
“定海神针”守护黄河安澜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4:59
工程核心地位与功能 -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治理开发保护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控制着黄河92.3%的流域面积、91.2%的径流量和近100%的输沙量 [1] - 工程核心功能是调水调沙,直击黄河年均高达16亿吨输沙量造成的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问题 [1] - 工程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被誉为守护黄河安澜的"定海神针" [1] 调水调沙作业成效 - 自2002年起,小浪底水利枢纽已累计完成30次调水调沙作业 [1] - 作业显著提升了下游河床过流能力,由不足1800立方米每秒增加至5000立方米每秒 [1] - 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下切3.1米,有效保障了黄河下游行洪安全 [1] 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应用 - 2023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在水利系统率先建成数字孪生小浪底平台,并成立小浪底集控中心 [2] - 平台实现枢纽水、沙、电统一调度,水调、闸门、机组等多目标统一管控,达到"一屏全览、一厅统管" [2] - 通过"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结合测雨雷达、无人机、智能监控等技术设备,实现对水库运行的实时监控与智能调度 [2] 未来展望 - 数字化转型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对水库及整个黄河流域水利系统运行状态的精准把控 [2] - 小浪底水利枢纽将继续发挥"定海神针"作用,为黄河长治久安和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
(何以中国·黄河安澜)“定海神针”守护黄河安澜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0:53
工程核心地位与功能 -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治理开发保护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控制着黄河92.3%的流域面积、91.2%的径流量和近100%的输沙量 [1] - 工程主要功能是调水调沙,以解决黄河年均高达16亿吨的输沙量及下游河床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悬河的问题 [1] 调水调沙成效 - 自2002年起,小浪底水利枢纽已完成30次调水调沙作业,使下游河床过流能力从不足1800立方米每秒提升至5000立方米每秒 [3] - 调水调沙作业使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下切3.1米,有效保障了下游行洪安全 [3] 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应用 - 2023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在水利系统率先建成数字孪生小浪底平台,并成立集控中心,实现水、沙、电统一调度及多目标统一管控 [3] - 通过结合“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利用测雨雷达、无人机、智能监控等技术设备,实现对水库运行的实时监控与智能调度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