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碳管控平台

搜索文档
武汉勇当“碳”路先锋,把“双碳”目标装进市民手机
长江日报· 2025-06-05 10:35
制度先行:全国碳市场建设与成效 - 全国碳市场"大数据中枢"落户武汉,中碳登累计交易6.53亿吨碳配额,成交额突破448亿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5] - 2024年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纳入1000多家企业,全国强制性碳市场规模达80多亿吨,覆盖六成工业碳排放[5] - 湖北碳市场累计成交配额4.11亿吨,成交总额超百亿元,企业年年100%履约,交易规模与主体数量全国领先[6] - 武汉碳产业规模2024年突破千亿元,"环沙湖双碳经济带"初步形成[6] 企业减排实践与技术创新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通过智慧碳管控平台实现碳排放强度下降14%[6] - 瑞博宏新能源公司聚合200兆瓦光伏项目,年产生14万吨碳减排量,带来约400万元额外收益[11] - 格林美城市矿山产业园光伏系统年省电费500万元,碳交易增收16万元[11] - 特斯联智慧产业园超50%用电来自光伏发电,年均碳减排273吨[11] 碳普惠与公众参与 - 武汉碳普惠平台"武碳江湖"用户达160万人,累计存储827万次减排行为,量化5.18万吨碳减排量(等效150万棵树)[7][8] - 市民通过公交、共享单车、节电等行为获得克级碳减排量,1万吨碳减排量已被两家企业认购[8][9] - 碳中和婚礼与零碳马拉松案例:3030.22吨赛事碳排放通过个人捐赠与CCER抵消[9][10] 新能源与基础设施转型 - 汉十高速新能源示范线配备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综合能源补给设施[12] - 全球首艘甲醇双燃料船"兴通海狮"轮减少30%碳排放[12] - 社区光伏应用:新华小区居民通过个人碳减排量抵消公共建筑碳排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