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碳江湖小程序

搜索文档
武汉 择高而立、向上而行 在支点建设中走在前列
人民日报· 2025-07-01 05:52
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一座城市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发展机遇。武汉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 湖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为目标,将科教人才优势、交通区位优势、生态 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胜势,择高而立、向上而行,努力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创新驱动:加速科教人才优势转化 近日,在湖北东湖科学城,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成功实现71.36特斯拉平顶脉冲磁场,刷新2018年 创下的64特斯拉世界纪录。不远处的湖北九峰山实验室,拥有业界领先的化合物半导体基础设施,提供 从化合物半导体产品设计到测试全链条的一站式服务。沿着高新大道一路向东,工业园区连片分布,长 飞光纤、中国信科集团、华工科技等创新企业林立。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武汉在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中居第十三 位。 今年2月11日,阳逻港迎来历史性时刻,继吴家山站之后,成为中欧班列(武汉)阳逻港第二始发站正 式投入运营。"长江黄金水道"与"钢铁丝路"在武汉成功"牵手",无论是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的电子元器 件,还是产自中西部地区的机械设备,都能在武汉"换乘",直通欧 ...
武汉绿色低碳先行一步,39位居民用碳减排量抵扣贷款利益
长江日报· 2025-06-30 08:40
碳普惠机制创新 - 武汉推出全国首个"碳减排量抵扣贷款利息"闭环系统,居民可通过日常低碳行为积累碳减排量并用于抵扣房贷和消费贷款利息 [1][2] - 截至报道时,已有39位居民累计抵扣贷款利息740元,碳减排量实现与个人金融利益的直接挂钩 [1] - 民生银行实施"1千克碳减排量=2元"的利息抵扣政策,用户可通过"武碳江湖"平台将减排行为转化为实际金融收益 [7] 个人碳减排实践 - 典型用户案例显示,通过地铁通勤(78.4克/公里)、共享单车骑行(93.3克/公里)等绿色出行方式,每月可积累26千克碳减排量 [5] - 家庭节能行为(如节电习惯)每月可额外产生12.6千克减排量,快递包装回收可贡献4.5千克/月,个人月度总减排量可达43千克 [5] - 用户累计491千克碳减排量曾用于兑换实物奖品或公益捐赠,现可直接转换为贷款利息抵扣 [6][7] 平台运营与规模 - "武碳江湖"平台上线10个月累计记录市民减排行为827万次,存储碳减排量3万余吨,相当于种植90万棵树的环保效益 [11] - 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公司累计交易6.68亿吨碳配额,成交额459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运营机构 [11] - 平台注册用户达170万,通过量化减排行为推动低碳生活方式普及 [11] 企业级碳资产应用 - 瑞博宏新能源通过聚合200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年产生14万吨减排量,创造400万元收益 [12] - 格林美产业园屋顶光伏项目实现年省电费500万元,并通过碳交易增收16万元 [12] 新能源基础设施进展 - 汉十高速建成400公里新能源示范线,解决电动车续航焦虑 [13] - 长江流域投入运营三款新能源船舶(纯电动游轮、甲醇动力货轮、氢能船舶),实现零排放与低噪音技术突破 [14]
“数”说绿色奇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图景处处可见
央视网· 2025-06-05 16:43
生态环境建设成就 - 2024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 5平均浓度为29 3微克/立方米 较2016年下降30 2% 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3] - 地表水优良水质比例首次突破90%门槛 达到90 4% 全国自然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为"二类"优良档位 [3] - 从塞罕坝林海到三江源湿地 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云南大象北迁 中国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3] 低碳生活实践 - 武汉市民通过公交地铁、骑行、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可兑换生活物品、抵扣贷款利息 并参与碳市场交易 [4] - 骑行两公里可产生200克碳减排量 具体数据为骑行一公里93 3克、乘公交一次212 5克、坐地铁一公里78 4克 [7] - 市民魏英通过"武碳江湖"小程序累计减排425公斤 相当于40多棵成年树年固碳量 并成功抵扣银行贷款利息 [9][11] 碳交易市场发展 - 湖北省作为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2024年个人碳减排量交易达2000多吨 变现约8万元 [13] - 武汉市已有161万人参与低碳生活记录 累计减排量超过3万吨 [13] - 市民黄成希425公斤减排量相当于节省180升92号汽油 体现个人低碳行为的环境价值 [14]
武汉勇当“碳”路先锋,把“双碳”目标装进市民手机
长江日报· 2025-06-05 10:35
制度先行:全国碳市场建设与成效 - 全国碳市场"大数据中枢"落户武汉,中碳登累计交易6.53亿吨碳配额,成交额突破448亿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5] - 2024年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纳入1000多家企业,全国强制性碳市场规模达80多亿吨,覆盖六成工业碳排放[5] - 湖北碳市场累计成交配额4.11亿吨,成交总额超百亿元,企业年年100%履约,交易规模与主体数量全国领先[6] - 武汉碳产业规模2024年突破千亿元,"环沙湖双碳经济带"初步形成[6] 企业减排实践与技术创新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通过智慧碳管控平台实现碳排放强度下降14%[6] - 瑞博宏新能源公司聚合200兆瓦光伏项目,年产生14万吨碳减排量,带来约400万元额外收益[11] - 格林美城市矿山产业园光伏系统年省电费500万元,碳交易增收16万元[11] - 特斯联智慧产业园超50%用电来自光伏发电,年均碳减排273吨[11] 碳普惠与公众参与 - 武汉碳普惠平台"武碳江湖"用户达160万人,累计存储827万次减排行为,量化5.18万吨碳减排量(等效150万棵树)[7][8] - 市民通过公交、共享单车、节电等行为获得克级碳减排量,1万吨碳减排量已被两家企业认购[8][9] - 碳中和婚礼与零碳马拉松案例:3030.22吨赛事碳排放通过个人捐赠与CCER抵消[9][10] 新能源与基础设施转型 - 汉十高速新能源示范线配备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综合能源补给设施[12] - 全球首艘甲醇双燃料船"兴通海狮"轮减少30%碳排放[12] - 社区光伏应用:新华小区居民通过个人碳减排量抵消公共建筑碳排放[12]
坐公交可抵贷款!这样的“碳福利”多多益善
广州日报· 2025-05-18 14:07
碳普惠机制创新 - 武汉碳普惠平台"武碳江湖"已为超150万市民建立个人碳账户 记录地铁公交出行 新能源车使用等低碳行为产生的碳减排量 [1] - 平台支持碳减排量兑换打车券 购物券等福利 形成常态化激励机制 [1] - 全国首个个人碳普惠减排量抵扣银行贷款利息闭环在武汉落地 覆盖11类低碳场景 可实时兑换利息红包抵扣各类贷款利息 [2] 碳减排激励模式 - 武汉市民案例显示 4.5万克碳减排量可抵扣90元贷款利息 2万克可兑换葡萄酒 3000克可兑换超市5折券 [1][2] - 北京市联合津冀推出《低碳出行》标准 市民可用碳减排量兑换公交卡 代金券 [2] - 创新机制将碳减排与消费场景结合 既减轻还贷压力又促进绿色消费 [2] 碳普惠发展趋势 - 碳账户制度通过权威平台支撑和宣传引导 正推动低碳行为成为健康生活方式 [1] - 多地探索将体育锻炼 步行等更多低碳场景纳入碳福利体系 [3] - 开拓绿色消费场景成为提振消费新活力的重要方向 需要更多城市加入创新实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