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控制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2025年“上新”4个专业
杭州日报· 2025-06-26 10:47
学校发展成就 - 杭科院作为浙江省唯一高职院校代表展示"AI+职教"创新范式,成为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示范样本[2] - 学校构建"三江两岸四大校区"智慧教育空间格局,打造千亩智慧校园与万名师生参与的AI教育应用场景[2] - 荣获浙江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全国智慧高校数据治理卓越奖等荣誉,是浙江省教育魔方唯一标杆校[2] - 各专业高考录取分数连续多年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十,教学工作及业绩考核结果稳步提升并连续多年跻身A等[3] - 办学16年累计输出四万余名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留杭率达58.07%,入选"人才培养卓越院校东部地区50强"[3] 2025年招生计划 - 计划招生4060人(浙江省内3943人),其中普高毕业生1688人(同比减少67人),中职毕业生1920人(同比增加67人),高职提前招生335人[4] - 新增智能控制技术、软件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4个招生专业[5] 校园设施建设 - 拥有高桥主校区等四大校区,其中高桥校区是浙江省内最漂亮的山水校园之一[6] - 建成"行园"劳动教育主题公园、滑板公园、"亚运记忆"雕塑等文化景观[6] - 拥有3.5万平方米的17层创业园大楼(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投资3亿元的国家级"智能制造"实训基地[6] 毕业生发展 - 每年上千名毕业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部分学生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7] - 历年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每年千余家优质企业进校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7] 校园文化活动 - 现有近50个学生社团,定期举办行知艺术节、十佳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等文体活动[8] - 开展"行知学子青春盛典"等思政引领活动,构建"一站式"学生行知社区[6][8]
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 “技术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8:07
中国汽车动力技术发展历程 - 2006年中国汽车工业处于快速发展初期,自主品牌在核心动力技术领域依赖进口或模仿,亟需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2] - "中国心"活动诞生于行业对技术标杆和交流平台的迫切需求,旨在提升消费者对国产汽车动力系统的信任度 [2] - 早期"中国心"十强榜单中合资品牌占绝对优势,自主品牌仅少数上榜,但活动为行业技术改进提供了方向 [3] 自主品牌技术突破与市场格局演变 - 2013年前后自主品牌发动机在"中国心"评审中占据半壁江山,这一态势延续至今 [3] - 2016年新增"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评价,反映新能源动力系统崛起趋势 [3] - 当前自主品牌新能源动力系统已引领"中国心"十佳评价,形成混动、增程、纯电三足鼎立格局 [4] - 自主品牌通过技术深耕与市场细分占据主导地位,如比亚迪、长安专注混动专用发动机及变速器,东风、奇瑞增程式系统综合续驶里程达1300公里 [4] 纯电动动力系统技术进展 - 中国纯电动动力系统形成"技术领跑、市场分层、产业链自主"格局,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90% [4] - 高电压平台、油冷扁线电机、碳化硅控制器等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如极氪007和小鹏G6展示高效长续航能力 [5] - 自主品牌在电驱系统集成化表现突出,吉利、零跑等企业技术突破提升动力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 [5] - 5.5C快充等充电技术逐步普及,中国企业核心零部件研发和系统优化已具备国际竞争力 [5] 行业发展趋势与全球竞争力 - 2025年前4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增长48.3%、46.2%,占新车总销量42.7% [7] - 未来行业资源整合将加速,央企整合与中小车企出清将重塑产业格局,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跨越 [8] - 中国汽车产业需从技术突破、生态构建、标准制定、全球化布局四方面协同发力,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立体化竞争优势 [8]
云南石化完成IPC智能控制优化
中国化工报· 2025-06-04 09:58
技术升级 - 云南石化完成全厂装置Robust—IPC全流程智能控制技术的优化安装并稳定运行半个月[1] - 项目实施前使用PID控制和APC系统存在控制问题多、工况复杂、需定期维护等局限性[1] - 关键参数长期依赖人工操作导致响应速度慢、安全应急能力不足[1] 技术特点 - IPC项目融合智能建模、多变量智能控制等10余项先进技术[1] - 项目投用后基础控制回路抗干扰能力增强、关键参数波动减少、操作效率提升[1] - 工艺报警次数大幅降低、装置综合能耗持续下降[1] 实施过程 - 催化裂化、蜡油加氢裂化等20套装置去年底启动优化安装[2] - 技术团队耗时3个月采集数据并定制参数优化方案[2] - 实现从单变量控制到多变量协同控制的跨越[2] 项目成果 - 累计优化1913个基础控制回路、制定139个优化控制方案[2] - 开发6套加热炉多变量智能控制方案[2] - 新增18项IPC区域控制模块、144项故障诊断模块、57项智能函数模块[2]
会议报名|2025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
机器人圈· 2025-05-07 10:28
论坛背景与主题 -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 [2] - 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技术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通过模拟生物结构和行为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 [2] - 中国计量大学将于2025年5月13日举办"2025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聚焦仿生机器人和智能控制两大领域 [2]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3] - 承办单位包括《中国计量大学学报》编辑部、机电工程学院、《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等 [3] - 论坛地点:中国计量大学闻厅二楼报告厅,会期半天 [3] 报告嘉宾 戴振东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江苏省仿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 [5] -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仿生机器人、仿生功能材料、航天仿生科学与技术 [6] - 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SCI超过100篇,H因子26,Google引用2668次 [6] 程洪 -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8] - 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技术,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8] - 发表论文7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项,编写教材与专著3部 [9] 孙宁 - 南开大学教授,博导,国家"四青"人才,IEEE Senior Member [11] - 研究方向为欠驱动机器人、气动人工肌肉机器人,提出的轨迹规划控制技术使运送效率提高77% [11] 钱志辉 - 吉林大学教授,博导,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8] - 研究方向包括仿生康复装备、仿生机器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16项 [19] - 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60余件 [20] 王斌锐 - 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仿生机器人、智能工业机器人 [21] - 发表高水平论文1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制修订国家标准9项 [21] 会议报名 - 会议报名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联系会务张老师(13305713232) [23] 行业动态 - 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年报显示行业洗牌加剧 [25] - 人形机器人领域价格战火爆,科技革命推动产业重构 [25]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但机器人与AI结合带来机遇 [25]
会议报名|2025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
机器人圈· 2025-05-06 20:30
论坛背景与主题 -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 [2] - 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技术是智能制造前沿领域,通过模拟生物结构和行为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 [2] - 2025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将聚焦这两大领域,探讨技术前沿、创新应用及未来趋势 [2] 组织机构与安排 - 论坛由中国计量大学主办,多家学术机构和企业承办 [3] - 论坛时间为2025年5月13日,地点为中国计量大学闻厅二楼报告厅 [3] 主要演讲嘉宾与研究领域 戴振东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仿生机器人、仿生功能材料及航天仿生技术 [5][6] - 发表论文近400篇,SCI超过100篇,H因子26,Google引用2668次 [6] 程洪 -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及机器人技术 [8][9] - 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7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项 [9] 孙宁 - 南开大学教授,研究欠驱动机器人及智能控制,吊车控制技术使运送效率提高77% [11] 高学山 -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机电系统 [13] 钱志辉 - 吉林大学教授,研究生物骨骼肌肉力学及仿生康复装备,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19][20] 王斌锐 - 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为仿生机器人及智能感知,发表SCI/EI论文150余篇 [21] 行业动态与趋势 - 机器人产业需求调研显示行业正在快速发展 [25]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加剧,科技革命推动产业重构 [26] - 仿生机器人技术取得新突破,如学习松鼠跨越复杂地形的能力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