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业务
搜索文档
厦门金融监管局:警惕“非法中介” 做好“四要四不要”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27
行业风险概况 - 金融消费市场快速发展伴随不法中介机构活动增加 这些机构以代理退保、代理理赔、代理销售为幌子 通过虚假承诺和编造证据等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 [1] 非法中介陷阱分析 - 全额退保陷阱: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和电话短信等渠道 宣称可协助全额退保并诱导消费者委托其办理 教唆消费者编造销售误导证据并通过恶意投诉等方式要求保险公司提高退保金额 最终收取高额手续费甚至骗取前期费用 导致消费者损失远超正常退保并失去原有保险保障 [2] - 人伤黄牛套路:不法分子在事故现场或医院附近以高额赔偿和快速理赔为诱饵 诱导受害人委托其代理 通过伪造医疗证明和夸大伤情等方式要求提高赔偿金额 导致消费者支付高额费用且个人敏感信息被转卖用于非法活动 [3] - 统筹保险骗局:不法分子自称保险公司工作人员 以正规商业车险名义误导消费者购买非保险业务的机动车辆安全统筹 以低廉价格吸引消费者但经营者非持牌保险机构 一旦发生事故消费者可能面临无法获得足额赔偿的风险 [4] 消费者应对指南 - 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渠道办理保险业务 保护个人信息 理性评估风险 并通过官方客服热线和投诉维权热线等正规渠道依法维权 [4] - 消费者不要轻信第三方代理 不要签署空白授权书 不要参与伪造证据 并应及时通过正规途径解决纠纷以避免损失扩大 [5]
吉林金融监管局:部分机动车辆安全统筹存在非法经营的风险
北京商报· 2025-08-01 19:45
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业务风险 - 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业务运作模式和监管环境与商业保险存在差异,消费者可能面临一系列风险 [1] - 部分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业务由未经授权的组织或机构办理,存在非法经营风险 [2] - 消费者在购买统筹险时应核查销售方资质和合法性,避免陷入非法保险陷阱 [2] 理赔不确定性 - 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业务条款可能与商业保险存在差异,导致理赔时条款理解不清、流程复杂 [2] - 部分业务因资金不足或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理赔困难甚至拒绝赔付,影响消费者权益 [2] 信息不对称问题 - 销售方可能夸大保障范围和赔付能力,隐瞒重要条款和限制条件,误导消费者 [2] - 消费者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保障范围、赔付标准、免责条款等重要信息 [2] 消费者防范措施 - 消费者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避免盲目跟风或冲动购买 [3] - 通过"金事通"APP查询合法车险保单信息,或向保险公司官方客服咨询确认 [3] - 关注监管部门公告和警示信息,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风险 [3] 业务定位与评估 - 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业务能满足特定群体风险保障需求,但消费者需谨慎评估风险和合法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