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柔直换流阀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柔直换流阀行业报告:柔直换流阀部件国产化提速,智能升级能否引领特高压新时代?
头豹研究院· 2025-06-16 21: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近年来中国柔直换流阀产业发展迎来重要机遇期,国产化进程显著加快,2024年国内柔直换流阀关键部件自主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增强;报告深入剖析行业发展现状,研究核心部件国产化进程、智能化升级路径及应用前景,分析产业链、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格局,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战略建议,对“十五五”期间机遇与挑战进行前瞻性判断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 源于1990年McGill大学研究,通过VSC技术实现有功无功独立控制,2003年MMC技术突破解决IGBT均压难题,损耗降至1%且具备直流故障清除能力,从1997年±320kV/10MW发展到2020年±800kV/5,000MW特高压水平,克服传统直流输电限制,在多方面表现优异,中国出台政策推动其在新型电力系统发挥更大作用 [4] - 采用电压源换流器、可控关断器件及脉宽调制技术,突破传统直流输电技术局限,具备有功、无功功率独立解耦控制能力,可向无源网络供电,无需换流站通讯运行,易构建多端直流系统,能在紧急状态提供功率支援,提升电网稳定性与输电效能 [10] - 经历五代演进,从两电平SPWM到具备直流故障清除能力的第五代多电平技术,MMC技术通过子模块级联替代器件串联,实现谐波含量、开关损耗和系统可靠性全面优化,但控制较复杂且需直流电容电压均衡控制,半桥和全桥是当前工程应用主要子模块类型 [13][17] 柔性直流市场规模 - 换流阀投资占比从传统直流工程27%提升至57%,单个项目价值量达数十亿元,半桥MMC结构为主流,IGBT突破6.5kV/5kA性能指标,IGCT凭借更高容量和低损耗优势在超大容量输电领域占主导地位,随着国家电网“十四五”规划和海上风电项目推进,柔直技术应用比例提升,单位造价下降,从特高压线路5.4亿元/GW到海上风电项目5.0亿元/GW [5] 2024 - 2030年中国柔直换流阀市场 - 发展前景呈分化,乐观预计增长至168亿元(海上风电占比55%),中性预计在120 - 130亿元区间波动,悲观可能降至104亿元,关键取决于特高压领域IGCT应用及电网压价影响程度以及海上风电领域增长的对冲效果 [6] 柔直换流阀 - 按技术方案分为两电平、三电平、半桥MMC及基于IGCT交叉箝位的MMC换流阀等多种类型,国内高压柔性直流工程普遍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阀,除昆柳龙工程采用全半桥混合结构外,多采用半桥结构,半桥子模块由多种器件和部件组成,国内已着手制定国家标准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 [24][25] 传统直流输电和柔性直流输电投资分布 -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阀投资占比达57%,较传统直流输电提升30个百分点,变压器投资占比从54%降至29%,其他设备投资占比从19%降至14%;具体项目中,柔性换流阀价值量从陇东 - 山东常规直流工程的零配置攀升至甘肃 - 浙江全柔直工程的43.46亿元,其他核心设备价值量有不同变化趋势 [30] 柔直换流阀产业链 - 由上游IGBT/IGCT、电容等核心器件,中游换流阀及换流站制造,下游特高压柔直工程等三大领域构成,IGBT在成本结构中占比最大为33%,其次为电容等,IGBT厂商对中游企业议价能力较强,鸡山II换流站采用IGCT交叉箝位MMC方案可节省10%占地面积,造价略低 [33] IGBT与IGCT国产化进展 - 中国在柔性直流输电核心装备国产化取得显著突破,IGBT领域2025年2月完成6.5kV/3kA IGBT柔性直流换流阀研制,较4.5kV/3kA方案可降低损耗23%;IGCT技术路线2025年2月全球首款6.5kV/4kA IGCT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换流阀通过技术鉴定,可减少30%功率模块使用量及设备占地面积,整体制造成本降低约20%,预计将全控型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100%,运行可靠性提高4%;柔直用直流支撑电容器领域,赛晶科技技术获6项专利,2021年11月实现国产产品首次应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38][39][40] 市场竞争格局 - 近年主要柔直项目换流阀中标数据显示,国电南瑞在特高压领域占主导地位,许继电气和荣信汇科在海上风电和背靠背工程中表现突出,但行业换流阀系统仍存在设计问题 [43][44] 特高压建设规划 - 国家电网“十四五”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总投资3,800亿元,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38项特高压工程,构建全球最大规模特高压输电网;特高压直流工程中柔直占比显著提升,2024年开工的4条线路中3条采用柔直技术,占比达75%;已完成招标工程中,全柔直线路换流阀单位价值量约5.4亿元/GW [49] 海上风电柔直项目 - 中国海上风电柔直项目加速推进,从2021年江苏如东项目到2025年阳江项目再到2027年上海崇明项目,规模扩大,单位价值量从6.77亿元/GW降至5.00亿元/GW [51] 行业发展趋势 - 基准情形下,中国柔直换流阀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2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168亿元,增长主要来自海上风电领域(占比提升至55%)和特高压领域(稳定在120亿元),各细分市场单位价值量呈结构性变化,反映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优化 [55]
特变电工2024年营收978亿元拟分红12.55亿元 国际业务激增体现能源全产业链优势
证券时报网· 2025-04-21 23:14
文章核心观点 - 特变电工2024年坚持稳健经营实现平稳发展,营收、利润可观,国内国际业务表现良好,核心竞争力强,产品营收和利润率增长,还披露了利润分配预案,未来将开拓市场升级转型 [1][2][4][5] 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77.82亿元,利润总额50.22亿元,净利润35.9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35亿元 [1] 业务情况 国内业务 - 输变电产业推进平台建设,国内市场签约491亿元 [2] - 新能源产业高纯多晶硅产量19.88万吨、销量19.92万吨,完成并确认收入的电站建设项目装机约3GW,并网发电运营电站累计装机3.61GW,发电量80.57亿千瓦时,逆变器等关键设备制造业务发展良好,低频柔直换流阀海上风电商业化应用有新突破 [2] - 能源产业煤炭满产满销,疆外销售占比超25%,火电机组发电量180.41亿千瓦时 [2] 国际业务 - 国际成套项目正在执行未确认收入及待履行合同金额超50亿美元,产品出口累积签约超12亿美元 [2] 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 -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承担多项国家课题,参与标准制定,2024年新增授权专利417项(发明专利135项),7项国家标准实施,获多项科技奖项 [3] 规模优势 - 在多地建设输变电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变压器、电抗器产量4.20亿kVA居行业前三,具备“高压电缆+附件+施工”一体化服务能力,多晶硅生产、煤炭产能、高纯铝及电极箔等研发生产能力居行业前列 [3] 装备和质量 - 有高起点建设项目和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内部质量标准体系,产品质量领先 [4] 产品营收和利润率 - 核心产品中电气设备、电线电缆、发电业务营收规模分别较上年增长20.98%、15.81%、30.99%,电气设备产品毛利率增长1.93%达17.58% [4] 未来展望 - 尽管面临“供强需弱”等问题,但公司将开拓国内外市场,由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升级转型,培育新增长点,激发发展活力,打造全球信赖的能源服务商 [4] 利润分配 - 2024年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0元(含税),派发现金红利12.55亿元,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3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