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上风电
icon
搜索文档
福能股份(600483):电量偏弱限制单季业绩,短期波动不改长期价值
长江证券· 2025-07-27 22: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对福能股份“买入”评级 [9][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二季度公司火电与风电电量承压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但公司项目储备丰厚,在福建海风重启核准背景下,海风成长性有望迎来新一轮催化,长期成长性和投资价值被看好 [2][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2025年上半年,福能股份完成发电量107.72亿千瓦时,供热量464.43万吨;实现营业收入63.69亿元,同比减少4.44%;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37亿元,同比增长12.48% [6] 事件评论 - 火电电量延续偏弱,成本回落缓解压力:2025年二季度公司各运行电厂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54.33亿千瓦时,同比减少6.85%,火电完成发电量44.58亿千瓦时,同比减少4.54%,气电、热电联产、燃煤发电发电量均有减少,供热量同比减少10.25%;二季度煤价整体延续回落趋势,秦皇岛Q5500动力末煤平仓价均价同比降低216.84元/吨,缓解了火电电量压力 [12] - 偏弱风况限制风电表现,单季业绩有所承压:受福建省二季度风况转弱影响,二季度公司风电完成发电量9.54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7.00%,海上和陆上风电发电量均减少;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减少8.54%和11.65% [12] - 连续增持彰显坚定信心,短期扰动不改长期价值:2025年3月14日公司控股股东联合其一致行动人计划6个月内增持1 - 2亿元,截至6月24日累计增持1.99亿元,6月25日控股股东再次拟增持1 - 2亿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获取核准并在(拟)建项目6个,部分已开工,部分拟于2026年开工,项目投产将打开成长空间,公司海风成长性有望迎来新一轮催化 [12] - 投资建议与估值: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1.05元、1.07元和1.34元,对应PE分别为9.08倍、8.97倍和7.13倍 [12]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了福能股份2024A - 2027E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以及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市盈率、市净率等基本指标数据 [16]
证券代码:002487 证券简称:大金重工 公告编号:2025-049
合同签署概况 - 公司全资子公司蓬莱大金与欧洲某能源企业签署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供应合同,合同总金额约4.3亿元人民币,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1.38% [2] - 合同属于日常经营性合同,无需经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 [2] 项目概述 - 项目位于欧洲,蓬莱大金将于2026年完成交付 [3] 交易对手方介绍 - 交易对手方为全球领先的能源企业之一 [4] - 最近三年公司与该交易对手方曾发生过类似交易 [5] 合同主要内容 - 蓬莱大金负责建造超大型海上风电单桩产品并提供海运服务,将产品运输至指定地点 [6] - 合同交易价格为4.3亿元人民币 [7] - 结算方式为分期付款,包括预付款、进度款和尾款 [8] - 合同双方签署后即生效 [9] - 违约方需按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10] 合同对公司的影响 - 合同履行预计对公司2026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收入将根据协议要求和会计准则在相应会计期间确认 [11]
中国制造业抢占高端海洋装备制高点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02:55
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达10.5万亿元,占GDP比重7.8%,其中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2万亿元,占比超三成[2] - 海洋高端装备领域技术突破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2] 海上风电行业发展 - 中国中车"启航号"为全球最大功率等级漂浮式风电机组,功率20兆瓦,风轮直径260米,年满发小时数约3500小时,年节约燃煤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万吨[3] - 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从2018年不到500万千瓦增长至2024年4127万千瓦,连续4年全球首位[3] - 预计2030年国内海上风电总装机达2亿千瓦,总投资2.6万亿元,带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万亿元[4] - 中国风电产业链全球最完善,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零部件60%-70%在中国生产[5] 中国中车风电业务 - 中国中车在2023年风力发电机领域市场份额全球第一[5] - 覆盖陆上1.5-12兆瓦及海上8-20兆瓦不同功率等级风机,与Vestas、Nordex、SGRE等国际企业合作[3][9] - 海外市场要求严格,如仿真数据与实测差值需小于5%,产品噪音小于100分贝[10]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 2024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032亿元,同比增长9.1%,预计2025年达1126亿元[6] - 中集集团为高端海工装备总包建造商,业务包括FPSO、FLNG、风电安装船等,订单排产至2027年[6][7] - 全球仅不超过5家企业掌握FPSO、FLNG核心技术[6] 中国海工装备全球竞争力 - 2024年全球海工装备订单272.2亿美元,中国承接106艘订单,金额116亿美元,占比42.6%,全球第一[9] - 中集来福士交付全球最大油电混动风电安装船,关键指标全球领先[8] - 中国海工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保持全球首位[7]
中国西电年内三次中标揽单44.7亿 加速开拓市场营收净利连增三年
长江商报· 2025-07-17 07:32
中标情况 - 公司子公司合计中标国家电网13.24亿元采购项目,涉及变压器、组合电器、断路器等多种产品 [2][3] - 2025年以来公司累计中标金额达44.74亿元,约占2024年营业收入的20.2% [2][6] - 1月中标国家电网特高压项目17.07亿元,3月中标输变电项目14.43亿元 [4][5] 经营业绩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连续三年保持双增长,2024年营收达221.75亿元创历史新高 [2][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2.45亿元同比增长11.27%,净利润2.95亿元同比增长42.10% [6] - 2025年一季度末合同负债41.47亿元同比增长4.03%,显示在手订单充裕 [6] 业务布局 - 公司是国内高压、超高压及特高压输配电设备龙头企业,产品电压等级最高、品种最全 [7] - 持续聚焦"一核四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拓展智能电网、海上风电、新能源等新兴业务 [7] - 2024年国内营收190.02亿元占比85.69%,国外营收28.25亿元同比增长25.38% [8]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合计29.45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5.08% [8] - 为国家多项重点工程提供设备,产品和服务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 [8] 财务状况 - 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92.57亿元,资产负债率44.96%,资金储备充足 [8] - 短期借款7.96亿元、长期借款3.5亿元,资金足以覆盖债务 [8]
瑞达期货多晶硅产业日报-20250716
瑞达期货· 2025-07-16 17: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供应端多晶硅企业产量总体增加 部分企业增产但也有停产检修情况 自律减产措施未显著扩大产能波动 需求端受反内卷会议影响产能大幅下滑但价格逐步恢复 下游光伏组件排产下调需求边际转弱 硅片企业利润企稳预计整体产量下滑结束 电池片企业有减产计划 多晶硅需求端面临较大压力 上周价格上行使大部分厂商扭亏为赢但不是常态 多数厂家将开启新一轮套保 多晶硅库存处于高位 今日多晶硅继续向上冲击 整体持仓量下滑 成交量放缓 短期炒作行情即将结束 可适当买入看跌期权 [2] 相关目录总结 期货市场 - 主力收盘价多晶硅42945元/吨 环比475 主力持仓量71783手 环比1962 8 - 9月多晶硅价差350 环比20 多晶硅 - 工业硅价差34260元/吨 环比575 [2] 现货市场 - 品种现货价多晶硅45500元/吨 环比0 基差3030元/吨 环比 - 705 光伏级多晶硅周平均价4.94美元/千克 环比0.72 多晶硅菜花料平均价30元/千克 环比0 多晶硅致密料平均价36元/千克 环比0 多晶硅复投料平均价33元/千克 环比0 [2] 上游情况 - 主力合约收盘价工业硅8685元/吨 环比 - 100 品种现货价工业硅9200元/吨 环比50 工业硅产量305200吨 环比5500 工业硅社会库存总计55.2万吨 环比1 出口数量工业硅52919.65吨 环比 - 12197.89 进口数量工业硅2211.36吨 环比71.51 [2] 产业情况 - 多晶硅产量当月值9.5万吨 环比 - 0.1 中国进口多晶硅料现货价5.04美元/千克 环比0.14 中国进口均价多晶硅2.19美元/吨 环比 - 0.14 进口数量多晶硅当月值793吨 环比 - 161 [2] 下游情况 - 太阳能电池产量7056.9万千瓦 环比 - 135.9 平均价太阳能电池片0.82元/W 环比0.01 光伏组件出口数量当月值103399.98万个 环比19610.66 光伏组件进口数量当月值12098.49万个 环比 - 8021.95 光伏组件进口均价当月值0.33美元/个 环比0.04 光伏行业综合价格指数SPI多晶硅22.29 环比0.62 [2] 行业消息 - 青岛力争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新能源基地 积极布局海洋新能源 开发海上风电和光伏项目 推动氢能全链条发展 合理利用核电资源 推进核能供暖 到2025年和2030年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700万千瓦以上和1200万千瓦以上 [2] -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称下半年消费政策继续加力 价格会低位温和回升 [2]
海风吹出的世界级产业!中国海上风电产业何以领跑全球丨“向海图强 海洋经济破浪前行”系列
证券时报· 2025-07-16 07:55
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41.27吉瓦,占全球49.6%,新增装机容量连续7年全球首位,累计装机容量连续4年全球第一 [4] - 全球单机功率和风轮直径最大的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福清下线,可应对24米海浪和17级台风 [5] - 三峡集团江苏大丰800兆瓦项目实现首批机组并网,离岸距离85.5千米,98台风机全部国产化 [5] 产业链优势与挑战 - 中国风电产业链覆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运维服务,风电机组产能占全球60%,叶片占64%,齿轮箱占80%,发电机占73% [8] - 大兆瓦机组轴承、主控系统等核心部件依赖进口,漂浮式风电技术与欧洲存在差距,深远海开发面临政策不明确和成本高问题 [9] - 电价机制尚未完善,绿电、绿证及碳市场成熟度不足影响项目经济性 [9] 深远海开发与多能耦合 - 全球深远海风能资源占比超70%,但开发利用率不足0.5%,年平均风速达9米/秒以上,发电小时数显著高于近海 [11] - 政策鼓励"风电+"模式,支持海上风电与网箱养殖、海洋牧场、光伏、制氢、储能等设施协同开发 [11] - 海上风电制氢技术可将风能转化为氢能存储,实现零碳分布式供能,优化清洁能源供应 [12] 政策与区域发展 - 中央提出"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地方政策如上海规划推动大兆瓦级深远海漂浮式发电机组研制 [9] - 盐城、山东荣成等地形成风电装备制造集群,涵盖海缆、叶片等关键环节 [8]
海风吹出的世界级产业中国海上风电产业何以领跑全球
证券时报· 2025-07-16 02:31
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41.27吉瓦占全球49.6% 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一半来自中国 连续7年新增装机容量全球首位 连续4年累计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2] - 中国拥有全球最成熟的海上风电供应链 风电机组产能占全球60% 叶片产能占64% 齿轮箱产能占80% 发电机产能占73% [5] - 依托强大制造业体系 能以最低成本生产质量最佳的风电设备 这是全球领先的核心竞争力 [4] 技术突破与项目进展 - 全球单机功率和风轮直径最大的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福清下线 可应对24米超高海浪和17级台风 [3] - 三峡集团江苏大丰800兆瓦项目实现首批机组并网 离岸距离85.5千米为国内已并网最远项目 98台风机100%国产化 [3] - 首创"一机一案"动态施工方案 克服超远距离电力输送技术难题 成为自主核心技术应用标杆 [3] 产业链协同与政策支持 - 已形成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运维服务的全产业链 例如克莱特公司为明阳智能、金风科技提供低噪声高效散热系统 [5] - 上海计划加速大兆瓦级深远海漂浮式发电机组研制 推动抗台风耐腐蚀机组发展 [6] - 政策鼓励"风电+"综合开发模式 要求新增项目配套建设网箱养殖、海洋牧场、制氢等设施 [7] 深远海开发与创新模式 - 全球可用海上风能资源超710亿千瓦 深远海占比70%但开发率不足0.5% 年平均风速达9米/秒以上 发电小时数显著高于近海 [7] - 三峡集团计划从"近海跟随"转向"深远海引领" 推动国产机组技术迭代 提供可复制的开发方案 [7] - "风电+制氢"技术可将风电转化为氢能存储 优化清洁能源供应版图 氢能运输回陆地后可重新发电 [8]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大兆瓦机组轴承、主控系统等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 漂浮式风电技术与欧洲存在差距 [6] - 深远海开发面临政策不明确和成本高挑战 电价机制需配合绿电绿证市场完善 [6][7] - 未来重点方向包括多能耦合、"一海多用"模式 通过海洋空间融合利用提升单位海域产能 [1][7]
GE将建造18MW海风样机,BC领先企业二季度扭亏
平安证券· 2025-07-14 11: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风电、光伏、储能、氢能指数均上涨,各板块市盈率有不同表现 [4] - GE将建造18MW海风样机,国内海风整机大兆瓦优势仍存且出口机遇大;爱旭股份二季度扭亏,BC领先企业盈利改善;山东储能调用刷新记录,新型储能有望构建新商业模式 [5][6] - 风电关注国内海风需求等投资机会;光伏关注BC产业趋势等结构性机会;储能关注海外非美大储市场等;氢能关注绿氢项目投资运营环节企业 [6] 各目录总结 风电 本周重点事件点评 - GE子公司获授权在挪威建造18MW海风样机,此前曾搁置该计划;海外企业开发大兆瓦机组或有困难,国内海风整机有技术优势和出口机遇 [5][10] 本周市场行情回顾 - 本周风电指数上涨2.83%,跑赢沪深300指数2.01个百分点,整体市盈率为20.29倍 [11] 行业动态跟踪 - 产业链动态数据:国内中厚板价格环比下降0.8%,铸造生铁价格环比持平;陆上风机有项目预招标候选人公示,海上无招标项目更新 [20][21] - 海外市场动态:运达股份与巴西开发商合作,有望成5.4GW项目风机首选供货商 [33] - 国内市场动态:上半年国内风电整机中标规模约94GW,同比增长32.7%,陆上占比高,国际市场热度提升 [33] - 产业相关动态:大唐新能源项目收益率有标准;明阳海上风电项目核准延期;全球最大17MW直驱型漂浮式风电机组下线将验证 [34] - 上市公司公告:大金重工上半年预计净利润5.1 - 5.7亿元,同比增长193.32% - 227.83%,得益于海外业务和交付模式等 [35] 光伏 本周重点事件点评 - 爱旭股份二季度归母净利润转正,经营好转,原因是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运营效率,BC领先企业盈利改善 [5][36] 本周市场行情回顾 - 本周申万光伏设备指数上涨7.25%,跑赢沪深300指数6.43个百分点,估值约34.05倍 [37] 行业动态跟踪 - 产业链动态数据:本周多晶硅等价格环比持平 [42] - 海外市场动态:泰国支持生产10万台光伏逆变器;德国新一轮光伏招标价格降、超额认购 [53][54] - 国内市场动态:海南有新能源上网电价改革方案征求意见;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下发;大唐光伏项目投决IRR降至6% - 7% [54] - 产业相关动态:无锡尚德预重整后有新托管方 [55] - 上市公司公告:福斯特上半年业绩预减;TCL中环上半年预计亏损;爱旭股份上半年业绩预告 [55][56] 储能&氢能 本周重点事件点评 - 山东144座新型储能电站集中放电刷新纪录,新型储能对电网平衡和新能源消纳重要,有望构建新商业模式 [6][57] 本周市场行情回顾 - 本周储能指数上涨2.02%,氢能指数上涨2.4%,分别跑赢沪深300指数1.2和1.59个百分点;涨幅前五股有厚普股份等;储能和氢能指数整体市盈率分别为30.89和36.53倍 [58] 行业动态跟踪 - 产业链动态数据:6月国内储能市场完成招标,2小时储能系统平均报价环比上涨;5月美国大储新增装机及我国逆变器出口金额有变化 [63] - 海外市场动态:特斯拉上半年储能出货达20GWh;天合储能和南都电源获印度储能采购项目订单 [74][75] - 国内市场动态:山东储能调用刷新纪录;全球最大零碳氢氨项目投产;氢车6月产销同比下滑近八成,上半年下滑近五成 [75] - 产业相关动态:阿特斯储能项目并网;天合储能海外项目并网交付 [76] - 上市公司公告:普利特孙公司签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采购合同;科士达控股股东有减持计划 [76][77] 投资建议 - 风电关注国内海风需求起量、整机盈利修复、出海及漂浮式等机会,推荐明阳智能等 [6][81] - 光伏关注BC产业趋势等结构性机会,相关标的有帝尔激光等 [6][81] - 储能关注海外非美大储市场,推荐阳光电源等;新兴市场户储和欧洲工商储需求向好,推荐德业股份 [6][81] - 氢能关注绿氢项目投资运营环节企业,建议关注吉电股份 [6][81]
明阳智能:1-6月中标规模领跑行业 海外海风订单放量
风电行业整体表现 - 1-6月国内11家风电整机制造商中标总规模突破107GW(10709608MW) 其中国内中标8758438MW 海外中标195117MW 呈现国内国际双轮驱动态势 [1] - 国内风电项目中陆上集中式占比最高达7512408MW 海上风电7138MW 分散式11843MW 一体化项目4138MW [5] - 行业头部竞争格局稳定 海上风电与海外市场成为增长引擎 漂浮式、分散式等细分领域技术迭代加速 [7] 明阳智能市场表现 - 公司以2101343MW总中标规模位列行业第一 其中国内1383018MW(行业第二) 海外718325MW(行业第一) [1][3][5] - 海外订单结构突出:漂浮式3955MW 海上2088MW 陆上114025MW 业务覆盖欧美、亚太及中东北非核心区域 [3] - 国内细分领域表现:一体化项目1475MW(行业第一) 分散式139MW 海上风电500MW [5] 公司竞争优势 - 国内议价能力强 供应链价格稳定 通过提高叶片自供比例和经营效率优化实现降本 [7] - 漂浮式风机技术储备深厚 受益于国内深远海发展 有望持续获得订单 [7] - 海外布局领先 已进入欧洲业主供应商名单 积极推动意大利、苏格兰、挪威等项目 并拓展日韩市场 [7]
规范有序建设海上风电
经济日报· 2025-07-11 05:56
政策支持与规划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 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1] -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优化发展方式 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 明确海上风电开发建设重点方向 [2] - 《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提出12项措施 规范用海管理 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2] 行业发展现状 - 2023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一半 2024年新增并网装机404万千瓦 累计并网容量4127万千瓦 连续4年全球首位 [1] - 辽宁省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规模125万千瓦 江苏省项目总装机容量800兆瓦 最远点离岸距离85.5千米 [1] - 形成完整产业链 涵盖上游钢铁、高端材料、精密制造 下游海洋牧场、能源存储 以及人工智能、海洋工程、金融租赁等服务业 [1] 未来市场潜力 - 预测2030年国内海上风电总装机达2亿千瓦 总投资约2.6万亿元 带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万亿元 [1] - 政策推动产业从近海、浅海向远海、深海布局优化 [2] 技术挑战与差距 - 产业链建设存在短板 供应链韧性不足 原创技术和前沿技术策源不足 [2] -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在大容量风机、远距离输电、深远海施工运维等领域的核心部件、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批量制造方面有较大差距 [2] 科技创新举措 -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大兆瓦级风电机组、深远海安装运维、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 [3] - 鼓励产学研联合攻关 推动高端材料研发 提升功率半导体、高稳定性主控系统等核心部件性能 [3] - 三峡能源与产业链上游企业联合攻关深远海输电、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难题 [3] 产业链协同发展 - 推动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 促进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 如三峡能源等30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3] - 优化供应链管理 支持供应链协同创新 盐城形成"3小时供应链" 95%风机零部件在江苏省内集成供应 [3] 安全管理提升 - 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安全协调机制 加强能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港航、应急等部门协同合作 [4] - 建设远程监控平台 布设小物标雷达、水文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电子围栏等感知设施 漳州海事局通过电子围栏和雷达设备实现三级预警监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