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校园智能助手驼宝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北京一零一中校长熊永昌:AI越强,大家越想赢在起跑线,但教育不是百米冲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13:50
教育政策与AI融合 - 教育部2025年发布指南提升中小学生AI素养 推动AI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强调避免学生过度依赖生成式AI工具[1] - 指南指出需避免学生在作业中简单复制AI生成内容 避免在创造性或个性化表达任务中滥用AI[1] 学校实践与资源整合 - 北京一零一中2023年设立丘成桐少年班 与北京大学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 培养青少年AI拔尖创新人才 部分学生进入斯坦福大学等名校[3] - 学校通过英才学院整合北京大学、腾讯、联想等顶级高校与企业资源 让学生在中学阶段进入真实AI科研场景[13] - 2019年起布局数字化应用场景 早于大模型诞生时期 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数字环境原住民[13] AI教学应用场景 - AI在语文课上为思辨性写作提供思路启发 在英语课上实时分析语言表达并反馈 在数学课直观呈现复杂函数问题[3] - 开发英语听说系统实现一对一语音语调评测并生成个性化报告 数学系统计划跟进以诊断学习薄弱点[26] - 应用聚焦"助教、助学、助管"三方面:通过数字人提供权威解答 共建AI实验室开设通识课程 开发校园智能助手"驼宝"处理管理工作[19] 教育公平与分化风险 - AI可实现机会公平 使资源可复制共享 如数字人克隆优质教师 平台共享教研成果 AI评测帮助乡村学生口语训练[12] - 存在教育分化风险 AI可能被学霸更有效使用 需通过课程全校推广及分层设计实现普惠而非精英化[15] 教师角色与教育转型 - AI促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学生整理知识、判断价值、构建认知结构的引导者[21] - 教师需深度介入学生生命成长 与学生共同创造价值 需拥有"活泉"式持续学习能力而非静态知识储备[7] - 创造性教育成为AI时代必修课 纯知识传授型教育将式微 教师需带领学生创造而非仅传输知识[21] 技术风险与防范措施 - 依赖AI可能导致思维能力退化 需通过教育设计改变 强调作业过程与表达而非结果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25] - AI无法消除名校录取的相对竞争格局 但可提升学习效率与优化路径[9][11] 人文教育与家庭引导 - AI可服务人文教育 如写诗、评画、讲历史 关注点在于学生使用AI过程中的审美判断与价值选择[27] - 家长应避免用他人孩子作参照 避免用未完成梦想绑架孩子 避免短期目标绑架长期成长 需帮助孩子找到终身奋斗方向[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