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月饼

搜索文档
桃李月饼广告玩梗翻车致歉撤稿
贝壳财经· 2025-09-05 21:06
广告营销事件 - 桃李面包因悬挂"生活毒打论"月饼广告引发舆论争议 该广告被指同时冒犯爱吃和不爱吃五仁月饼的消费者群体[1] - 公司于9月5日通过官方微博致歉 承认文案翻车并撤下争议广告 更换新版宣传物料[1] - 此次营销被网友批评为"PUA式营销" 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部分消费者表示要"拉黑"品牌[1] 营销策略问题 - 桃李面包近期推出一系列让人看不懂的"创意"广告 试图贴近年轻人但效果适得其反[2] - 品牌在社交化营销浪潮中出现"水土不服" 盲目模仿网络热梗导致营销翻车[2][3] - 大品牌营销需要与自身定位和调性相匹配 强行讨好网友容易弄巧成拙[3]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净利润已连续四年下滑 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都出现两位数下跌[2] - 月饼业务在2024年就已出现近15%的营收下滑[2] - 在经营承压状况下 企业营销存在用力过猛 自乱阵阵脚的情况[3] 行业警示 - 老品牌在新消费市场中既不能故步自封 也不应盲目跟风 需要找到正确发展方向[3] - 上市公司广告营销需要具备较高门槛 内容应具备与品牌地位相匹配的水准和品位[3]
桃李月饼“生活毒打论”被舆论“毒打”,并不意外|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2025-09-05 17:35
广告营销事件 - 桃李面包因"生活毒打论"月饼广告引发舆论争议 广告内容被指同时冒犯爱吃与不爱吃五仁月饼的群体[2] - 公司于9月5日通过官方微博致歉 承认文案失误并由领导承担责任 同时撤换争议广告[2] - 广告被网友批评为"PUA式营销" 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部分消费者表示要"拉黑"品牌[3] 品牌传播策略 - 此次营销暴露老品牌与新消费时代用户需求脱节 在流量焦虑下出现营销策略混乱[3] - 公司近期推出一系列试图贴近年轻人的创意广告 但实际效果显示与年轻群体存在沟通障碍[3] - 品牌盲目跟风网络热梗导致"弄巧成拙" 显示社交化营销中存在水土不服现象[3][4] 经营业绩表现 - 公司净利润已连续四年下滑 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两位数下跌[3] - 月饼业务在2024年出现近15%的营收下滑 此次争议广告正是针对该下滑业务[3] - 公司在经营承压状况下加大营销力度 但上市公司需要符合自身定位的营销水准[4] 危机处理与行业警示 - 公司及时撤下争议广告并更新内容 显示对舆论的敏感度和纠错能力[4] - 事件为老品牌敲响警钟 在新消费市场中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应盲目跟风[4] - 大品牌营销需要保持与自身调性相符 避免强行玩梗导致的品牌形象损伤[4]
桃李月饼“生活毒打论”被舆论“毒打”,并不意外
新京报· 2025-09-05 17:31
广告营销事件 - 桃李面包因悬挂"生活毒打论"月饼广告引发舆论争议 该广告被指冒犯消费者并最终被撤下[1] - 公司官方微博致歉并承认文案失误 称"领导拍板"并正在接受"现实毒打"[1] - 网友批评该营销为"PUA式营销" 表示中秋消费目的是享受快乐而非"挨训"[1] 营销策略问题 - 公司推出系列让人看不懂的"创意"广告试图贴近年轻人 但出现"弄巧成拙"的尴尬感[2] - 老品牌在社交化营销浪潮中出现"水土不服" 试图借用网络语境却踩中大众情绪雷区[2] - 大品牌营销不应一味模仿网络热梗或强行讨好网友 需与自身品牌调性和风格相符[3] 经营业绩表现 - 公司净利润已连续四年下滑 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两位数下跌[2] - 月饼业务在2024年就已出现近15%的营收下滑[2] - 经营承压状况下企业重视营销可以理解 但不宜用力过猛而自乱阵阵脚[3] 品牌管理启示 - 上市公司广告营销需要较高门槛 内容应与其定位和调性相匹配的水准和品位[3] - 舆情发酵后公司及时撤下争议广告并更新内容 显示对舆论的敏感和知错就改的态度[3] - 事件为老品牌敲响警钟 在新消费市场中既不可故步自封也不应盲目跟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