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帕利哌酮酯注射液
搜索文档
聚焦世界精神卫生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刘登堂:依从性差是精神分裂症治疗拦路虎,长效针剂成主流治疗方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17:07
疾病负担与治疗挑战 - 全球精神分裂症患者约2400万,中国患者数量超800万[1] - 约80%患者在16岁至35岁发病,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2] - 精神分裂症被认为是导致精神残疾的首要疾病[2] - 患者治疗中断率达75%,出院后1年内复发率达77%,2年内复发率攀升至90%[3] - 每次复发直接医疗成本激增4倍[3] 治疗现状与核心问题 - 精神分裂症治疗以药物为主,治疗依从性差是最大困扰[1][2] - 患者常出现漏服、藏匿药物行为,即使住院期间也难以完全监管[2] - 中断治疗导致原有效药物可能失效,治疗缓解时间明显延长,再住院次数增加[2] 长效针剂解决方案 - 长效针剂通过改变剂型降低用药频率,成为提升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变化[1][4] - 2025版《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明确强调长效针剂的临床价值,建议早期启用[4] - 国内已获批长效针剂包括绿叶制药的利培酮微球、强生的棕榈帕利哌酮酯注射液、丽珠医药的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4] - 部分首次治疗阶段使用长效针剂的患者未观察到病情复发,社会化功能未受影响[4] 市场潜力与行业趋势 - 抗精神分裂症长效针剂在欧美地区平均使用率达25%至30%,而中国临床使用率尚不足5%[5] - 长效针剂临床使用率正逐步提升,相关药物研发水平持续提高[5] - 此类药物陆续被纳入医保范畴,上海等多地推出政府补贴政策为患者提供免费用药支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