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
icon
搜索文档
丽珠集团:公司微球技术平台研发始终围绕公司战略核心
证券日报网· 2025-10-27 16:09
微球技术平台研发进展 - 微球技术平台研发围绕公司战略核心,重点聚焦瑞林类及精神神经领域产品布局[1] - 亮丙瑞林微球是全球首个按美国FDA个药指南完成生物等效性研究并获批的GnRH-α类长效缓释制剂[1] - 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前列腺癌适应症已上市,子宫内膜异位症适应症于2024年获批,中枢性性早熟适应症正在进行III期临床研究[1] - 三个月缓释亮丙瑞林微球已提交上市申请,预计2026年获批[1] - 布局丙氨瑞林微球,目前全球尚无微球剂型丙氨瑞林上市[1] 精神神经领域产品线 - 长效制剂对提升精神疾病患者依从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 - 自主研发的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已获批上市,为全球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给药间隔最长的微球产品[1] - 公司还布局了布瑞哌唑微球等产品,将进一步夯实精神长效产品线[1] 越南市场业务布局 - 越南公司收购正在审批中[1] - 标的公司Imexpharm三季报经营持续稳健,收入、利润及EBITDA均实现20%以上增速[1] - Imexpharm在越南拥有最多EU-GMP产品线[1] - 双方已开始规划产品及工艺转移,未来将借助其成熟市场渠道和欧盟GMP认证优势推动创新药拓展海外市场[1]
丽珠集团创新药管线提速 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7.54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22:55
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91.16亿元,同比增长0.38% [2]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7.54亿元,同比增长4.86% [2] - 基本每股收益1.96元,同比增长8.29%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9.42% [2] - 货币资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总额超110亿元 [2]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8.44亿元,同比增长1.6% [2]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73亿元 [2] 机构持仓动向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陆股通)增持299.90万股 [3] - 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社保基金1102组合增持59.39万股 [3] - 1家险资现身前十大流通股东 [3] 核心产品战略与管线进展 - 围绕消化道、辅助生殖、精神神经等核心优势领域持续推进产品迭代与矩阵构建 [4] - 逐步拓展至抗感染、代谢、自免、心脑血管等慢病领域 [4] - 通过自研+BD建立覆盖多个1类创新药的管线 [4] 精神/神经领域 - 1类创新药NS-041癫痫适应症正在进行Ⅱ期临床研究 [4] - NS-041抑郁症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即将进入Ⅱ期临床,是中国唯一同时开展癫痫和抑郁症临床研究的KCNQ2/3靶向药物 [4] - 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已于今年5月获批上市并纳入相关指南 [5] - 注射用阿立哌唑(微晶)、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微晶)上市申请分别获受理 [5] - 布瑞哌唑微球正进行临床前研究 [5] 抗感染领域 - 1类创新药SG1001片用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治疗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该领域十年无创新药上市 [4] 自免领域 - 1类创新生物药LZM012(IL-17A/F)银屑病适应症Ⅲ期临床研究取得“优效”结果,即将递交上市申请,是中国银屑病治疗领域首个且唯一的阳性对照研究 [5] - LZM012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Ⅲ期临床研究即将完成 [5] 心脑血管领域 - 1类创新药H001胶囊针对骨科大手术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正在进行Ⅱ期临床,中国该领域尚无同靶点创新药上市 [5] 疫苗领域 - 四价重组蛋白流感疫苗LZS2401已进入I期临床研究,是全球首个含佐剂的四价重组蛋白流感疫苗 [5] 消化道领域 - 新一代抑酸药物JP-1366片上市申请已于8月获受理 [6] - JP-1366针剂已经进入II期临床试验,双剂型协同推进以巩固公司在酸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优势 [6] 代谢领域 - 丽珠司美格鲁肽降糖适应症正处于上市审评审批阶段 [6] - 丽珠司美格鲁肽减重适应症已进入Ⅲ期临床后期 [6] 公司治理 - 公司公告了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总裁工作细则、董秘工作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等“制度矩阵” [6]
丽珠集团:强化优势领域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17.54亿元
中证网· 2025-10-23 21:45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约91.16亿元,同比增长0.38%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7.54亿元,同比增长4.86% [1] 核心业务领域与研发策略 - 公司研发主线为“临床价值+差异化创新”,核心领域包括消化道、辅助生殖、精神神经等 [1] 消化道领域进展 - 新一代抑酸药物JP-1366片上市申请已于8月获受理 [1] - JP-1366针剂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与现有PPI管线形成协同 [1] 辅助生殖领域进展 - 尿源促卵泡激素丽申宝占据国内超90%市场份额 [1] - 生物药重组人促卵泡激素丽优彼已报产,黄体酮注射液今年上半年获批 [1] - 三季度公司引进一款新型口服GnRH拮抗剂,完善产品矩阵 [1] 精神神经领域进展 - 公司产品组合覆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多个适应症 [2] - 1类创新药NS-041片癫痫适应症正在进行Ⅱ期临床研究,抑郁症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受理即将进入Ⅱ期临床 [2] - 公司构建了包括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等多款产品的长效治疗矩阵 [2] 新增长领域布局 - 公司将优势延伸至抗感染、自免、心脑血管、代谢等慢病领域 [2] - 抗感染领域1类创新药SG1001片用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治疗,正在进行Ⅱ期临床 [2] - 自免领域IL-17A/F正开展中国银屑病治疗领域首个阳性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即将递交上市申请 [2] - 代谢领域丽珠司美格鲁肽降糖适应症处于上市审评阶段,减重适应症已进入Ⅲ期临床后期 [2] - 心脑血管领域1类创新药H001胶囊针对骨科大手术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正在进行Ⅱ期临床,中国该领域尚无同靶点创新药上市 [2]
聚焦世界精神卫生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刘登堂:依从性差是精神分裂症治疗拦路虎,长效针剂成主流治疗方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17:07
疾病负担与治疗挑战 - 全球精神分裂症患者约2400万,中国患者数量超800万[1] - 约80%患者在16岁至35岁发病,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2] - 精神分裂症被认为是导致精神残疾的首要疾病[2] - 患者治疗中断率达75%,出院后1年内复发率达77%,2年内复发率攀升至90%[3] - 每次复发直接医疗成本激增4倍[3] 治疗现状与核心问题 - 精神分裂症治疗以药物为主,治疗依从性差是最大困扰[1][2] - 患者常出现漏服、藏匿药物行为,即使住院期间也难以完全监管[2] - 中断治疗导致原有效药物可能失效,治疗缓解时间明显延长,再住院次数增加[2] 长效针剂解决方案 - 长效针剂通过改变剂型降低用药频率,成为提升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变化[1][4] - 2025版《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明确强调长效针剂的临床价值,建议早期启用[4] - 国内已获批长效针剂包括绿叶制药的利培酮微球、强生的棕榈帕利哌酮酯注射液、丽珠医药的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4] - 部分首次治疗阶段使用长效针剂的患者未观察到病情复发,社会化功能未受影响[4] 市场潜力与行业趋势 - 抗精神分裂症长效针剂在欧美地区平均使用率达25%至30%,而中国临床使用率尚不足5%[5] - 长效针剂临床使用率正逐步提升,相关药物研发水平持续提高[5] - 此类药物陆续被纳入医保范畴,上海等多地推出政府补贴政策为患者提供免费用药支持[5]
丽珠集团(000513):业绩稳健符合预期,研发布局陆续进入收获期
国盛证券· 2025-08-27 19:4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4]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稳健符合预期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62.72亿元(同比减少0.17%) 归母净利润12.81亿元(同比增长9.4%) 扣非归母净利润12.58亿元(同比增长8.91%)[1] - 制剂板块增长及原料药板块高毛利特色原料药出口增长带动利润增加 同时通过持续提高运营效率、降本增效 利润总额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均实现较高增长[1] - 研发布局陆续进入收获期 多个创新药研发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长期投资价值凸显[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72亿元(同比减少0.17%) 归母净利润12.81亿元(同比增长9.4%) 扣非归母净利润12.58亿元(同比增长8.91%)[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8亿元(增长10%)、25.34亿元(增长11.7%)、27.99亿元(增长10.5%)[2]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2.51元/股、2.80元/股、3.10元/股[3] - 净资产收益率预计从2025年的15.6%提升至2027年的16.1%[3] 业务板块表现 - 消化、精神神经、生殖、中药板块主要产品均实现同比增长[1] - 原料药与中间体板块受头孢类原料药国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整体收入同比略有下降[1] - 诊断试剂及设备板块受呼吸道产品周期变化影响 在2024上半年高基数基础上收入小幅下滑[1] 研发进展 - JP-1366片完成Ⅲ期临床并提交上市申请获受理[2] - 重组抗人IL-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基本完成中重度银屑病Ⅲ期临床[2]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推进到Ⅲ期临床后期[2] - 复达那非片、抗癫痫药物NS-041片、抗感染药物SG1001片均从Ⅰ期临床推进到Ⅱ期临床[2] - 小核酸痛风药物LZHN2408、注射用JP-1366获得临床批件并推进至Ⅰ期临床[2] - 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及黄体酮注射液获得上市批件[2] - 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及注射用阿立哌唑两款长效微晶等主要产品已申报上市[2]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41.60元(2025年8月25日收盘价) 总市值376.11亿元[4] - 2025-2027年预测P/E分别为16.6倍、14.8倍、13.4倍[3] - 2025-2027年预测P/B分别为2.6倍、2.4倍、2.2倍[3]
丽珠集团上半年净利增长9.4% “强领域+慢病”研发布局并进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7:1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2.72亿元,基本保持稳定 [2] - 利润总额达18.28亿元,同比增长13.66% [2]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58亿元,同比增长8.91%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6.87亿元,同比增长10.26% [2] 业务板块表现 - 中药制剂板块收入7.99亿元,同比增长7.31% [3] - 生物制品板块收入0.95亿元,同比增长8.31% [3] - 原料药及中间体出口收入9.74亿元,同比增长19.68%,有效对冲国内市场价格波动 [3] - 海外业务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18.40%,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16.01% [3] 国际化战略 - 拟收购越南上市公司IMP控股权,获取欧盟GMP标准生产线及终端销售网络 [3] - 通过收购加速东南亚市场进入,提升本地化运营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 [3] 研发投入与布局 - 研发投入4.9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7.82% [4] - 制剂在研产品39个,其中上市申报阶段13项、III期临床4项、II期临床4项 [4] - 重点布局消化道、辅助生殖、精神神经领域,并拓展抗感染、代谢、自免及心脑血管等慢病领域 [4] 创新成果与技术突破 - 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获批上市,为全球首个阿立哌唑微球制剂及中国首个自主研发长效剂型 [4] -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3个月剂型)已申报上市 [4] - 抗凝药H001胶囊II期临床5个月完成患者入组,JP-1366片III期临床至上市申请仅用8个月 [5] 研发策略与技术应用 - 采用"自研与BD并举"策略,聚焦双抗、siRNA等前沿技术 [5] - 人工智能深度嵌入研发全流程,用于分子性质预测、合成路径优化及工艺效率提升 [5] - 通过模块化、扁平化管理体系实现资源倾斜,创造行业领先研发速度 [5]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21 04:1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人民币6,271.91百万元,同比减少0.17% [7] - 利润总额人民币1,828.11百万元,同比增长13.66% [7] - 扣非归母净利润人民币1,258.46百万元,同比增长8.91% [7] - 海外收入约10.04亿元,同比增长18.40%,占总收入16.01% [22] 业务板块表现 - 消化、精神神经、生殖、中药板块主要产品均实现同比增长 [8] - 原料药与中间体板块收入同比略有下降,但高毛利特色原料药出口增长带动利润增加 [8] - 诊断试剂及设备板块收入小幅下滑 [8] - 原料药及中间体出口收入达9.74亿元,同比增长19.68% [23] 研发进展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约4.9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7.82% [8] - 制剂在研产品共39个,其中上市申报阶段13项,III期临床4项 [8] - 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及黄体酮注射液获得上市批件 [10] - IL-17A/F项目LZM012完成中重度银屑病Ⅲ期临床,疗效优效于对照组 [10] - 痛风小核酸药物LZHN2408获临床批件并推进至Ⅰ期临床 [11] - 抗凝药物H001胶囊顺利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全部患者入组 [12] - 抗癫痫药物NS-041片启动Ⅱ期临床研究 [13] - 抗感染药物SG1001片进入Ⅱ期临床 [14] - 四价流感重组蛋白疫苗计划2025年9月启动I期临床 [15] 研发战略 - 深化消化道、辅助生殖、精神神经等优势领域布局 [8] - 拓展抗感染、代谢及心脑血管等慢病领域 [8] - 依托缓释微球、抗体药物、重组蛋白疫苗等技术平台 [8] - 通过"自研+BD"模式快速补齐管线,2024年引进的6个项目中有5个已进入临床转化阶段 [16] - 加强AI技术在研发全流程的应用 [17] - 2025年上半年提交专利申请23项,获得国内专利授权19项,国外专利授权4项 [17] 营销策略 - 提升"级别医院-基层医疗-OTC零售"的整体覆盖 [19] - 围绕即将上市和在研产品完善专科销售线,加强学术推广 [20] - 强化学术推广和临床价值引领 [20] - 加速推进营销数字化转型 [21] - 专业健康科普平台新增粉丝量79万人 [21] 国际化战略 - 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品在123个海外国家/地区完成218个国际注册项目申报 [23] - 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取得巴基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上市批件 [24]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递交巴基斯坦上市注册申报 [24] - 拟收购越南上市公司IMP的控制权,布局实体化海外运营 [25] - 通过PIC/S GMP符合性检查并获得证书 [25] 生产与质量管理 - 推进精益生产管理,优化生产组织流程 [26] - 构建覆盖研发、生产、流通全环节的多层次质量管理体系 [27] - 原料药事业部福兴工厂通过欧盟GMP检查并获得新的EU GMP证书 [27] - 推行清洁生产,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与污染物排放 [28] ESG与可持续发展 - 连续两年荣获MSCI ESG最高等级AAA评级 [29] - 跻身"中国企业标普全球CSA评分最佳5%"行列 [29] - 优化环保管理体系,实现"三废"治理、噪声控制及能源消耗的全方位覆盖 [31] - 通过多元化的公益项目惠及更多人群 [32]
各业务板块结构优化 丽珠集团上半年业绩稳健增长
上海证券报· 2025-08-21 03:18
公司经营业绩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2.72亿元,同比下降0.17%,归母净利润12.81亿元,同比增长9.4% [1] - 利润增长主要来自制剂板块持续增长和原料药板块高毛利特色原料药出口的贡献,叠加运营效率优化和降本增效举措 [1] - 消化、精神神经、生殖、中药板块主要产品均实现稳定增长,原料药与中间体板块表现符合预期,诊断试剂及设备板块因高基数出现阶段性调整 [1] 研发创新进展 - 上半年研发投入4.9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7.82%,多个重磅产品获批或即将上市 [2] - 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及黄体酮注射液获批上市,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等产品已申报上市 [2] - JP-1366片完成Ⅲ期临床并提交上市申请,LZM012在中重度银屑病Ⅲ期头对头研究中取得优效结果并提交上市前沟通申请 [2] - 公司依托缓释微球、抗体药物等技术平台充实管线,并应用AI技术提升研发效率 [2] 国际化战略推进 - 上半年海外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18.40%,占营业总收入16.01% [3] - 原料药及中间体出口收入9.74亿元,同比增长19.68%,高端抗生素、兽药及中间体市场份额提升,头孢类原料药出口高速增长 [3] - 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在巴基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获批上市,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等在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提交上市申请 [3] - 公司通过PIC/S GMP认证,拟收购越南IMP公司控股权以提升东南亚市场运营能力 [3][4]
丽珠集团上半年净利增长9.4% 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
证券时报· 2025-08-21 02:28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2.72亿元,同比下降0.17% [2] - 归母净利润12.81亿元,同比增长9.4% [2] - 基本每股收益1.43元 [2] - 利润总额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均实现较高增长 [2] - 海外收入约10.04亿元,同比增长18.40%,占营业总收入16.01% [3] 业务板块表现 - 消化、精神神经、生殖、中药板块主要产品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 [2] - 制剂板块增长带动利润增加 [2] - 原料药板块高毛利特色原料药出口增长带动利润增加 [2] - 原料药及中间体出口收入达9.74亿元,同比增长19.68% [3]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约4.9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7.82% [2] - 制剂在研产品共39个 [2] - 13项处于上市申报阶段,4项处于III期临床阶段 [2] - 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及黄体酮注射液获得上市批件 [2] - 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等主要产品已申报上市 [2] 研发管理与创新 - 通过分级分类管理强化立项和再评估 [2] - 重点项目研发效率显著提升 [2] - 持续加强AI技术在研发全流程的应用 [3] - 提交专利申请23项,获得国内专利授权19项 [3] - 拥有国内外有效授权专利936项,其中发明专利490项 [3] 商务拓展与管线布局 - 2024年引进的6个BD项目中5个已进入临床转化阶段 [3] - BD业务围绕消化道、精神神经等核心治疗领域展开 [3] - 重点布局双抗、siRNA等前沿领域 [3]
丽珠集团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9.4% 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19:4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62.72亿元同比下降0.17% 归母净利润12.81亿元同比增长9.4% [1] - 制剂板块增长及高毛利特色原料药出口带动利润提升 运营效率提高推动利润总额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 [1] - 研发投入4.9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7.82% [1] 产品管线进展 - 消化 精神神经 生殖 中药板块主要产品均实现同比增长 [1] - 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及黄体酮注射液获上市批件 重组人促卵泡激素等主要产品已申报上市 [1] - 在研制剂产品共39个 其中13项处于上市申报阶段 III期临床4项 工艺验证/BE阶段2项 II期临床4项 [1] 研发突破 - JP-1366片完成Ⅲ期临床并提交上市申请 重组抗人IL-17A/F单抗完成银屑病Ⅲ期临床 司美格鲁肽减重适应症进入Ⅲ期临床后期 [2] - 复达那非片 NS-041片 SG1001片从Ⅰ期推进至Ⅱ期临床 LZHN2408和注射用JP-1366进入Ⅰ期临床 [2] - H001胶囊5个月完成Ⅱ期临床322例受试者入组 JP-1366片8个月完成从三期临床到上市申请 [2] 研发管理创新 - 通过分级分类管理及资源倾斜显著提升研发效率 [2] - BD引进6个项目中有5个进入临床转化阶段 与自研管线形成协同效应 [2] - BD业务围绕消化道 精神神经等核心领域布局 重点拓展双抗和siRNA前沿领域 [2] 技术应用与专利 - AI技术应用于靶点识别 药物设计 临床研究等环节 四价流感疫苗项目通过AI提升工艺效率 [3] - 上半年提交专利申请23项 获得国内专利授权19项 国外授权4项 [3] - 累计拥有国内外有效专利936项 其中发明专利490项 审查中专利315项 [3] 国际化进展 - 海外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18.4% 占总收入比例16.01%同比提升2.51个百分点 [3] - 原料药及中间体出口收入9.74亿元同比增长19.68% 高端抗生素 兽药等市场份额提升 [4] - 达巴万星制剂在欧洲获批 美国市场首仿在即 多个CDMO项目成为新增长引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