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森林碳汇价值质押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精准滴灌绿色发展
经济日报· 2025-11-10 05:54
绿色贷款增长态势 - 2025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5%,前三季度增加6.47万亿元 [3] - 2021年末绿色贷款余额为15.9万亿元,显示近年快速增长趋势 [3] - 建设银行截至7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超5.74万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比重超20% [2] 政策支持与体系完善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银行优化绿色信贷供给 [2] - 中国人民银行强化政策引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绿色环保领域信贷投放 [2] - 202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统一各类金融产品界定标准 [8] 金融机构实践与创新 - 大型商业银行如建设银行围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提供服务 [2] - 中小银行如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探索森林碳汇价值质押贷款,盘活农村生态资源 [2] - 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发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和碳足迹挂钩贷款,将融资成本与企业转型绩效挂钩 [8] 碳金融市场发展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支持银行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并稳妥推进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4] - 碳质押融资模式将企业持有的无形碳排放配额转化为可融资的质押品,是先进的金融创新 [4] - 目前已有10余家券商的自营业务获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可扮演经纪人角色并开发金融衍生产品 [6] 转型金融的兴起 - 转型金融为钢铁、水泥、石化等高碳行业绿色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弥补传统绿色金融覆盖不足 [7] - 转型金融核心使命包括支持高碳主体有序降碳,防止资产过早搁浅,并建立清晰的转型活动界定标准 [7] - 中国人民银行已首批在钢铁、煤电、建材、农业4个重点行业试用转型金融标准,并在试点地区取得积极进展 [8] 货币政策工具与市场机制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激励相容机制,将央行激励资金与金融机构定向信贷支持挂钩 [3] - 专家建议研究创建国家碳配额调节机制,在价格过低时收储、市场过热时投放,以稳定碳市场价格 [6] - 引入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可通过质押融资、碳基金、碳衍生品等形式增强碳资产金融功能,提高市场流动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