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海豹 07
搜索文档
汽车风向标:整车行业近期跟踪
2025-11-05 09:29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汽车整车行业,重点讨论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市场[1] * 具体提及的公司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汽车、上汽(含智己品牌)、小鹏、蔚来、华为问界等自主品牌、新势力及合资品牌[2][3][13][15][17][21][24] 核心观点与论据 近期市场动态与政策影响 * 2025年10月下旬全国大部分地区补贴政策停止导致订单量环比减弱,但比亚迪、吉利等品牌的新产品在最后一周仍拉动销量[2] * 进入2025年11月后,因国补政策额度基本用尽,各品牌推出购置税兜底政策刺激需求,例如高端车享受1万到1.5万元的购置税兜底优惠,预计持续至2026年元旦前[3] * 动力电池供应紧张导致部分新势力品牌交付周期延长至10周以上,如华为问界M7推出超过10周的补贴政策以防止订单外溢[3][4] * 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产生约300万台报废更新量,每台平均补贴约1.8万元,总额接近1,000亿元[6] * 截至2025年10月22日,两新补贴申请量已达1,000万台,总额接近1,500亿元,全国80%的区域已用尽额度[6] * 预计2026年补贴总额将减少30%,单车最高补贴金额从15,000元降至12,000元以内,报废补贴范围可能收窄至200万至300万辆左右[6] 2026年市场展望与预期压力 * 预计2026年一季度汽车市场面临较大压力,或负增长4%以上甚至达到15%,经济型轿车受补贴政策影响显著[7] * 政策真空期预计在2026年春节后结束,3月政策落地或叠加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影响将延续至4月上旬[8] * 2026年一二月份预计无省级以旧换新补贴,3月份恢复后将多出打折后的省级补贴,但减少购置税减免[8] * 若2026年2月底或3月初出台以旧换新补贴,每台车至少有5,000元以上补贴,可抵消部分购置税成本[8] * 2026年一季度同比增速需达15%以上,每月环比增长10%才能弥补1月销量缺口,上半年压力较大,需半年消化一季度负增长[9][10] * 2026年新能源车渗透率预计增速放缓,或增长5个百分点左右(2025年渗透率约为55%),电动车将开始征收购置税[22] * 整体价格带大概率上移,15万到20万元价格带合资品牌市场份额预计增长,B级车市场有望实现10%到15%的增长[23] 竞争格局与品牌表现 * 2026年第一季度15万元以下新能源车承压较大,需提升产品线和店效以在同价格带竞争中胜出[11] * 过去一年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抢占大量外资品牌份额,自主品牌前9个月增长159万台,其中66万台来自15万元以下价格区间,占整体增量40%,吉利贡献了其中三分之一[11] * 比亚迪和吉利通过增加产品线和渠道扩展实现强劲推动力,吉利银河渠道从不到1,000家推至年底不到1,400家[11][20] * 小厂若渠道未能覆盖全国且产品线不足三条,很难在2026年取得显著增量[11] * 高端品牌(30万以上)市场份额预计继续被压缩,从2025年的15%降至12%甚至更低[14] * 行业内卷和价格战不会长期持续,政府自2025年7月1日起开始整顿,未来车企应注重产品力提升、动力总成优化及渠道运营能力[15][16] 具体公司策略与车型展望 * 吉利2026年新车型包括银河系列(星耀6、7、8、9)、极氪和领克等,覆盖不同轴距和价格区间,计划将销售渠道从2025年的1,300家门店增加到2026年的2,000家,年底预计达2,500家,有望实现20%甚至更高的同比增长[17][18][19][20] * 长城汽车通过产线升级和新车型投放(如蓝山系列、坦克系列、欧拉品牌)提升竞争力,欧拉品牌目标提升至每月3-4万辆[21][22] * 上汽H5因定价与竞品过于接近且硬件软件费用增加导致终端反馈不佳,智己LS9产品力强劲但渠道运营能力存在问题[24] 其他重要内容 * 燃油车市场相对稳定,因获得的国补金额较少,2026年是油电平权的一年,预计不会受到太大影响[5] * 以旧换新的车型平均成交价偏高,而报废更新对应车型成交价偏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