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泉融通
icon
搜索文档
深耕数据要素应用 济南工行“泉融e贷”创新实践斩获省赛桂冠
齐鲁晚报· 2025-09-24 12:53
核心观点 - 济南工行与济南财金集团协同开发的"泉融e贷"项目荣获2025年"数据要素X"山东分赛金融领域决赛金融服务赛道第一名 得分89.2分 在30家参赛机构中排名首位 [1] - 该项目通过整合多维政务数据构建新型企业信用评估模型 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济南经验" [1] - 项目采用大数据 云计算及隐私计算技术 实现对济南市114万户市场主体的精准预授信 显著提升融资可得性 [1] 技术创新 - 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构建专属策略集 依托数据沙箱和隐私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精准风控 [1] - 深度整合医保 社保 公积金 政府采购等多维政务数据 建立全新企业信用评估模型 [1] - 融合区域特色数据模式与工总行标准化风控模型 为后续拓展应用奠定基础 [2] 业务影响 - 破解传统模式下小微主体信用画像难 融资门槛高等瓶颈问题 [1] - 项目将向农业 科创等重点领域延伸 持续完善授信评估维度 [2] - 推动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全国性借鉴 [2] 战略发展 - 未来持续优化"泉融e贷"产品体系 深化与济南财金集团的数据要素应用合作 [2] - 通过数据赋能金融创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 项目实践契合"数据要素X"大赛释放数据价值的核心目标 [1]
山东数据市场发展观察:国企先行探路,生态构建待深化
中国经营报· 2025-06-29 16:48
数据资产入表现状 - 2024年被称为"数据资产元年",全国共有92家上市公司和228家非上市公司披露数据资产入表情况,总计约300多家企业参与[1] - 山东高速集团完成首批数据资产入账入表工作,入账价值351万元,评估价值逾7200万元,是山东省属企业规模最大的一批数据资产入表[2] - 山东省国企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占绝大多数,约九成参与企业为国企,民营企业参与较少[2] 数据交易市场发展 - 山东省已成立两家区域性数据交易机构,累计上线数据产品1700多个,累计交易额2.2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超过200%[5] - 与深圳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规模突破150亿元)和上海数据交易所(交易额突破40亿元)相比,山东数据交易规模差距较大[5] - 山东已建成"1+16+N"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体系,累计汇聚数据2200亿余条,提供数据共享服务500亿余次,开放数据298亿条[6] 行业发展挑战 -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主体和平台尚未组建,可信数据空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数据企业数量少、规模小[1] - 企业对于数据入表存在"看不懂、做不了、不愿做"的普遍问题,多持观望态度[3] - 数据资产入表后应用成效不明显,大部分企业入表的数据资产缺乏融资、交易等价值变现能力[3]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 可信数据空间主要分为区域、行业、个人、跨境和企业五类,目的是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8] - 隐私计算技术成本高且使用复杂,每台虚拟机约30万元,物理机更贵,且不同厂家的服务设备不能互联互通[7] - 山东省计划建设省级数据可信空间,目前已有12个地市成立了自己的数据集团和运营机构[6][9] 数据收益分配机制 - 青岛市已建立明确的收益分配制度,数据运营单位留存50%,上交财政50%,财政再返还给供数部门[10] - 需要建立系统的数据编目,精确计算每条数据的成本(系统搭建、存储、人工等),才能理顺定价、收入和分配问题[11] - 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收益分配需要找到共赢的抓手,通过财政收支两条线的方式进行反哺[10]
去年济南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居四大主导支柱产业首位
齐鲁晚报网· 2025-04-23 16:30
数字济南建设成果 - 数字济南成为省会高质量发展关键引擎 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位居四大主导支柱产业首位[1] - 数字生态指数位列全国城市第8位 开放数林指数位列全国城市第2位 创历史最好水平[1] - 数字政府考核连续位居全省第1位 顺利完成"两年重点突破"目标任务[1] 数据开放与授权运营 - 向社会开放数据目录3545个 累计开放公共数据24.7亿条[3] - 开发"泉城商业选址"应用 辅助创业者分析人口分布和同行业分布[3] - 遴选36家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构 编制174项授权运营数据资源清单[3] - 开发270余款数据产品 "泉融通"平台服务113家金融机构 实现授信800亿元[3] 数字政府应用成效 - 医保大数据实现"政策找人"和"免申即享" 精准发放退休医保待遇和生育津贴[4] - 智慧公积金系统实现个人贷款全程网办和秒批秒办[4] - 基层数据管理系统将30余个报表整合为1个信息台账 大幅减轻填报负担[4] - "交通大脑"优化信号灯 核心路段日均减少红灯等待9.5小时 路口空放时间减少15% 延误指数降低10%[4] - 城市安全运行监测平台涵盖21个专题 实现全方位应急预警监测[4]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建成省内首个E级高性能智算集群 算力总规模达4568PFlops 其中智能算力3877PFlops[5] - 建设"大模型工厂" 7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 数量居全省首位[5] - 大模型可提供生成创作和问题解答等功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