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潮流能发电站

搜索文档
海洋经济“浙江模式”:不拼规模拼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2:09
海洋经济现状与挑战 - 浙江海洋经济2024年生产总值超1.2万亿元,增速全国前列但规模位列第四,落后于广东(超2万亿元)、山东(超1.8万亿元)、福建(1.25万亿元)[3] - 浙江拥有6715公里海岸线、30多个海湾、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及全国最多岛屿,但海洋经济规模与资源禀赋不匹配[1][3] - 海洋产业仍以传统业态为主,高附加值环节占比不足,如船舶制造修理、海产品深加工和海洋生物医药开发不足[3] 战略规划与目标 - 提出建设两大万亿级(油气全产业链、临港先进装备制造)、三大千亿级(港航物流、海洋渔业、滨海文旅)、若干百亿级(海洋数字经济、新材料、生物医药、清洁能源)产业集群[2][4][5] - 2025年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计划,目标海洋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速1个百分点,实现海洋经济领域投资2200亿元以上[4] - 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经济发展厅,推进《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5-2027)》[2][4]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2024年海洋渔业一产产值超980亿元,远洋渔业全产业链产值达500亿元位居全国首位[5] - 宁波舟山港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准箱(全球第三)[7] - 船舶修造企业推动智能化转型,研发智能作业设备、数智综合运管平台提升效率[9] 新兴产业发展布局 - 潮流能领域建成世界首座发电站,LHD第四代1.6兆瓦机组达工业化级别,推进百兆瓦级工程项目[9] -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达476万千瓦,沿海核电装机容量全国前三[9] - 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吸引浙江博锐生物制药等企业落户[9] 数字经济赋能 - 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上线智慧海洋应用驾驶舱和海洋数据产业大脑[10] - 海洋资源环境可信数据空间入选国家首批试点,汇聚277类海洋实测/遥感/预报数据[10][11] - 发布超40个海洋经济可信数据空间应用场景,包括核电冷源预警、北极航道保障、台风智能预警等[11] 差异化竞争策略 - 港航服务业重点发展船舶供应/维修/交易等优势服务,补足高端环节[7][8] - 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海洋经济中流砥柱[6] - 聚焦海洋风能、潮流能、海洋碳汇等差异化领域,避免低效竞争[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