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航运

搜索文档
企业主动应变求新推动出口动能向优向新 中国外贸发展韧性凸显
央视网· 2025-08-01 10:45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商务部副总经理庞凝称:"今年上半年我们是一共新增了11条的国际航线,在6月份新增了一条快线。" 央视网消息:今年上半年,与历史同期相比,中国出口规模首次突破13万亿元,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12万亿元。在外部挑战之 下,中国外贸企业主动应变求新,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推动出口动能向优向新。 深圳盐田港,眼下,20个泊位全部停满巨型货轮,它们将带着近3万标准箱货物从这里驶往世界。今年以来,这样的繁忙是盐田港的常 态。 上半年,我国11个国际枢纽海港新增航线超72条。航线越织越密,不断扩大的朋友圈是中国外贸顶压前行的底气。上半年,我国对190多 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个。在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实现增 长的同时,新兴市场贡献了更多的增量。上半年对非洲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4.4%,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增长13.8%。 外贸稳定增长,更深层的动力来自企业的创新升级。如今,民营企业正在成为外贸出口的创新"主力军"。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专 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8成。民营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 ...
大逆转,李嘉诚还是退了一步
搜狐财经· 2025-08-01 10:21
这条公告看上去简短,但释放出的信号非常明确,原计划直接卖给美资财团的安排,已经难以顺利落地,交易结构必须调整,李嘉诚选择了主动后撤一步, 重新平衡博弈。其每句话背后都在说一个核心意思:这笔港口资产的处理,不是你想怎么卖就怎么卖,而是谁来拿、怎么拿、有没有监督,必须先把国家利 益摆第一。 特别是一句"将邀请中国内地重要投资者加入"等于承认之前的交易方向已经发生实质性逆转,同时释放了一个极其清晰的信号,纯粹"卖给外国人"的那套方 案,现在走不通了。如果最初的交易结构是"外资买港口",那现在的调整就是"中外联手接盘"。而且如果传闻属实,中远海运可能会参与其中,港口资源依 然握在自己人手里。 这场交易最早在今年3月官宣,长和拟将旗下和记港口集团大部分资产,打包出售给由贝莱德与MSC牵头的联合财团,交易估值为228亿美元,覆盖全球23 个国家、43个港口,包括在内地运营的一系列关键节点港口。如果顺利,这笔买卖会成为李家族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海外资产变现,也被外界普遍解读为 继续"撤出中国"信号。但问题就在于,交易对象是美欧资本主导的外部财团,涉及范围广、节点深,若按原计划推进,相当于将部分掌控全球航运物流话语 权的资产 ...
股市必读:海峡股份(002320)7月31日收盘跌6.12%,主力净流出6826.73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01 01:03
截至2025年7月31日收盘,海峡股份(002320)报收于8.13元,下跌6.12%,换手率4.06%,成交量90.53万 手,成交额7.43亿元。 当日关注点 交易信息汇总:7月31日海峡股份(002320)收盘报8.13元,跌6.12%,当日成交9053.32万元,主 力资金净流出6826.73万元。 交易信息汇总 7月31日海峡股份(002320)收盘报8.13元,跌6.12%,当日成交9053.32万元。前10个交易日资金流向 情况: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2亿元,股价累计上涨14.26%;融资余额累计增加8332.02万元,融券余量累 计增加3.47万股。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家机构给出评级,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 8.2。 资金流向 董秘: 海峡股份作为海南本土企业,积极参与自贸港建设,并享受了相关政策红利,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税收优惠政策:海南自贸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海 峡股份享受了相关税收优惠,降低了运营成本,海南自贸港为公司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贸易和投资 便利化:自贸港的实施"零关税"政策和贸易自由化措施,这意味着境内外货物进出海南将 ...
李嘉诚还是要卖港口
36氪· 2025-07-31 09:37
交易概况 - 长江和记拟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80%资产及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交易估值190亿美元[5] - 交易资产涵盖全球23国43个港口199个泊位,包括巴拿马运河枢纽港、鹿特丹港等战略节点[5] -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作为策略投资者加入交易,其全球运力及码头吞吐量均为世界第一[3][4] 交易结构演变 - 初始买方为贝莱德领衔财团,含意大利码头投资公司,原计划2024年4月签署协议[5][6] - 新交易结构中,中远海运或获关键否决权,最终细节预计2024年9月敲定[7][8] - 2015年类似交易尝试失败,当时40%股权要价1500亿港元,与当前估值相近[8] 资产价值分析 - 出售资产净值142亿美元,占长江和记净资产的17%,但收入贡献仅9%[18][19] - 交易对价相当于公司公告日总市值190亿美元,被市场认为溢价显著[7] - 香港及内地港口资产由和记港口信托单独管理,不在此次出售范围[5][14] 历史背景 - 李嘉诚1979年收购和记黄埔22.4%股权,获得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公司控制权[10][11] - 1991年起通过收购英国费利克斯托港开启全球化布局,2024年覆盖24国53个港口[16] - 港口业务采用"枢纽港"策略,注重稀缺区位和长期现金流[15][16] 公司现状 - 长江和记2024年总资产减负债831亿美元,四大业务为港口/零售/基建/电信[18] - 李嘉诚家族控股多家港股上市公司,长江和记市值258.6亿美元居首[17] - 港口业务因地缘风险和运营复杂度成为优化资产组合的调整对象[19]
李嘉诚“浪子回头”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7-31 08:07
交易概述 - 长江和记拟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80%资产及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交易金额达190亿美元[7] - 交易最初由贝莱德牵头的财团主导,后引入中远海运作为策略投资者[4][7] - 交易资产涵盖全球23国43个港口199个泊位,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荷兰鹿特丹港等关键节点[7][8] - 香港及内地港口资产不在此次出售范围内[8] 交易背景 - 长江和记港口业务占总资产17.1%但仅贡献9%收入,资产效率偏低[23] - 李嘉诚自2015年起多次尝试出售港口资产,此次定价与十年前市场传闻相近[10] - 地缘政治因素导致交易延迟,中远海运加入被视为破解监管障碍的关键[4][8] 买方分析 - 贝莱德作为全球最大资管公司具备收购实力,原计划控制巴拿马港口[7][9] - 中远海运全球运力排名第一,拥有58个码头投资经验,要求关键否决权[4][5] - 交易结构调整后形成多赢格局:长江和记获市值等值现金,中远海运获取战略资产[9] 港口业务发展史 - 李嘉诚1979年通过收购和记黄埔获得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开启港口业务[14][15] - 1991年收购英国费利克斯托港启动全球化布局,1994年成立和记港口公司加速扩张[21] - 截至2024年长江和记在24国运营53个港口295个泊位,巴拿马港口经营权延至2047年[21] 商业策略分析 - 李嘉诚典型操盘模式:逆周期收购资产,等待价值回升后开发获利[13] - 港口业务具有资源稀缺性和现金流稳定性,但受经济周期影响显著[20] - 历史案例显示港口土地常被转作地产开发,如黄埔船坞改造为黄埔花园项目[19] 公司现状 - 长江和记四大业务板块为港口、零售、基建、电信,总净资产831.37亿美元[23] - 公司港股代码0001.HK保持至今,反映其香港市场历史地位[13][16] - 此次出售被视为李嘉诚商业生涯重要节点,距其98岁生日仅一天[3][24]
海峡股份:公司目前现有船舶运力及所经营的港口吞吐能力仍有较大富余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05:41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海峡股份(002320.SZ)7月3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现有船舶运力及所经营的港口吞吐能 力仍有较大富余空间,能够应对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带来的车客流增长。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董秘,您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受到国 内投资机构的高度关注。有投资分析报告认为,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工增值 免关税政策,离岛免税购物政策等等,会吸引大批旅客到海南购物,吸引大批企业到南海考察,琼州海 峡轮渡需求可能暴增数倍。请问公司对人流、物流、车流迅猛增长有无充分的预判,并为此做好充分的 准备? ...
首个海港口岸旅客国际中转区在深圳启用
证券时报网· 2025-07-29 17:33
人民财讯7月29日电,据海关总署官网消息,7月26日,一批外籍旅客搭乘深圳蛇口来往港澳高速客船抵 达蛇口邮轮母港后,无需办理传统出入境手续,直接通过国际中转区免签换乘,快速登上"招商伊敦"号 邮轮,开启前往越南的邮轮之旅。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海港口岸旅客国际中转区正式启用,蛇口邮轮母港 也成为国内首个具有国际中转功能的海港客运口岸。 ...
重点集装箱港口及关键枢纽监测20250729
东证期货· 2025-07-29 17:14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 黑色与航运部 兰淅 从业资格号:F03086543 投资咨询号:Z0016590 数据点评 重点集装箱港口及关键枢纽监测20250729 • 亚洲港口: 洋山港、外高桥远洋型集装箱船周均等泊时间/在泊时间分别为15.7小时/24.7小时、19.0小时/20.7小时,最新在锚/在泊集装 箱船数量达到10艘/0艘、11艘/18艘;宁波港远洋型集装箱船周均等泊时间/在泊时间为11.2时/29.1小时,最新在锚/在泊集装箱船数量 为21艘/0艘。青岛远洋型集装箱船周均等泊时间/在泊时间为13.8小时/44.3小时;新加坡港远洋型集装箱船周均等泊时间/在泊时间为4.5 小时/30.6小时,最新在锚/在泊集装箱船数量为8艘/45艘,巴生港周均等泊时间/在泊时间为10.2时/28.0小时,最新在锚/在泊集装箱船 数量为5艘/24艘。洋山平均周转时长约1.8天、宁波港约1.7天、盐田港约1.6天。台风季和出口旺季叠加下,国内港口运营持续承压。本 周台风将登录浙江和上海,宁波、上海港船舶靠泊和作业或受到一定影响,拥堵回升压力增加。巴生港拥堵环比改善,但仍处于高位;随 着中转需求增加,东南亚港口拥堵或持续。新加 ...
李嘉诚急了,港口卖美失败或将引入内地资本
搜狐财经· 2025-07-29 13:20
交易背景与核心事件 - 长和集团原计划将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资产以228亿美元出售给美国贝莱德牵头的财团[3] - 交易涉及战略级资产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口[3] - 2025年3月交易曝光后引发舆论强烈反对,被质疑"出卖国家利益"[3][4] - 港澳办、外交部等官方机构罕见发声,要求审查交易合法性[4][5] - 交易早期曾有中资公司参与谈判但未进入最终财团[6] 交易最新进展 - 7月28日长和宣布调整交易结构,拟引入中国内地战略投资者[1][11] - 原与地中海航运牵头的财团独家谈判期已到期但交易未终止[10][12] - 中远海运正在谈判加入收购联盟,可能成为新股东[14][15] - 交易需重新设计财团结构和方案以获得各国监管批准[13][18]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标的资产分布欧洲、美洲、亚洲关键节点,战略价值极高[15] - 中远海运若入局将增强中国对全球航运命脉的控制力[15][19] - 中远海运是全球最大航运巨头,拥有1535艘船和1.3亿载重吨运力[16][17] 商业环境变化 - 港口等基础设施交易已涉及国家安全和全球博弈考量[21][22] - 监管机构明确要求不得规避审查,显示政策环境变化[9][25] - 香港特首顾问团除名李嘉诚长子被视为政治信号[27]
博弈145天后,李嘉诚态度转变,长和邀请“国家队”进场,承诺未获批绝对不卖
搜狐财经· 2025-07-29 09:58
长和港口资产交易战略调整 - 长和经过145天谈判后决定将全球港口资产出售给中资企业 这一决策标志着李嘉诚职业生涯的战略调整 也是中国国家经济实力在全球资本市场的体现 [1] - 交易最初计划出售给贝莱德等外资财团 但中方通过反垄断审查等法律手段施压 最终促成中资企业加入 [3] - 引入中远集团作为平等股东 赋予其关键决策权和否决权 既保障商业利益 也强化国家安全防线 [4] 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国际博弈 - 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海运枢纽 其控制权涉及国家安全 美国多次以"国家安全"为由施压 试图遏制中国影响力扩张 [3] - 长和评估中美双重压力风险后 选择与中资合作规避潜在制裁 同时平衡国际投资者关系 [4] - 特朗普政府曾主张收回巴拿马运河 但面临中资企业的坚决反击 未来国际关系影响值得关注 [7] 交易各方的战略考量 - 贝莱德财团妥协允许中资参与 以降低12个司法管辖区反垄断审查的政治阻力 维持全球基础设施布局目标 [6] - 中远集团通过获得否决权 确保中国能源和粮食运输安全 应对美国"咽喉锁喉"威胁 [4] - 李嘉诚通过风险对冲策略 在维护国家利益与商业利益间取得平衡 保持国际市场独立性 [6] 中国经济政策导向的体现 - 交易转折反映中国对核心利益的坚决捍卫 外资需适应"国家利益优先"的新常态 [9] - 外交部明确表态维护主权和安全 显示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自信与韧性 [6] - 案例预示只有与国家战略协同的资本 才能在全球经济动荡中获得发展空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