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寡糖生物肥

搜索文档
向大海 要健康|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见闻①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8 09:59
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 - 海洋三所近5年实现近50项成果转化应用,助企增值30亿元 [1][5] - 我国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品类约占全球上市总品类的三成 [1][5] - 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库藏量全球最大,超5万株菌种,发现248个新物种,深海真菌新化合物占全球同期50% [6] 关键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海洋三所2005年攻克高纯度氨糖提纯技术(纯度99%以上),2024年蓝湾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获批上市 [5] - 从喙鲸肠道微生物样本中研发7款海洋益生菌固体饮料,形成"鲸小益"品牌 [10] - 海藻寡糖生物肥技术应用于重庆花田乡水稻和海南万亩作物,提升产量与抗病虫害能力 [15][16] 产学研转化机制 - 海洋三所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5年内派出50名科研人员驻企,助力16家企业技术升级并孵化7家新企业 [11][12] - 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平台提升成果转化成功率至80%,解决设备匹配难题 [12] - 技术转让净收入奖励比例提高至80%,允许科研人员兼职转化企业 [17] 新兴技术应用方向 - 纳米抗体联合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针对顽固癌症治疗 [16] - "噬油菌"组合技术成功修复厦门3000平方米石油污染沙滩 [16] - 开展抗胃癌化合物、镇痛化合物临床前研究,布局生物酶、保健品等产业化应用 [17]
向大海 要健康——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研发与成果转化见闻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8 08:35
可增加水稻产量的生物制品,来自海藻中提取的寡糖; 从虾蟹壳中提取的高纯度氨糖药物已于去年获批上市; 一种喜欢"吃油"的深海细菌,被用于治理受到污染的沙滩…… "这是海洋的馈赠,也是人类向海问药的成果。"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刘希介绍,近5年, 该所近50项成果实现转化应用,助企增值30亿元。 人类在向海洋要食物、要能源的同时,也向海洋寻找健康的答案。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药物品 类约占全球上市总品类的三成,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作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海洋经济高质量 发展带来澎湃动能。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福建厦门的海洋三所,听科研人员讲述20年来如何海中寻宝、串珠成链,推动创新 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让实验室的"金点子",变成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创新链里的"秘密武器" 氨糖被称为"关节的粮食",很长一段时间里,氨糖提纯是一个难题。2005年,海洋三所历经8年攻关, 成功在动物甲壳中提取出纯度在99%以上的氨糖。 "以前,我国由于缺乏生产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的技术,只能把从虾蟹壳中提取的甲壳素原材料低价卖 给国外,再以高价从国外买回氨糖类产品。"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秀芬偶然了解到海洋三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