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

搜索文档
向大海 要健康|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见闻①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8 09:59
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 - 海洋三所近5年实现近50项成果转化应用,助企增值30亿元 [1][5] - 我国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品类约占全球上市总品类的三成 [1][5] - 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库藏量全球最大,超5万株菌种,发现248个新物种,深海真菌新化合物占全球同期50% [6] 关键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海洋三所2005年攻克高纯度氨糖提纯技术(纯度99%以上),2024年蓝湾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获批上市 [5] - 从喙鲸肠道微生物样本中研发7款海洋益生菌固体饮料,形成"鲸小益"品牌 [10] - 海藻寡糖生物肥技术应用于重庆花田乡水稻和海南万亩作物,提升产量与抗病虫害能力 [15][16] 产学研转化机制 - 海洋三所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5年内派出50名科研人员驻企,助力16家企业技术升级并孵化7家新企业 [11][12] - 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平台提升成果转化成功率至80%,解决设备匹配难题 [12] - 技术转让净收入奖励比例提高至80%,允许科研人员兼职转化企业 [17] 新兴技术应用方向 - 纳米抗体联合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针对顽固癌症治疗 [16] - "噬油菌"组合技术成功修复厦门3000平方米石油污染沙滩 [16] - 开展抗胃癌化合物、镇痛化合物临床前研究,布局生物酶、保健品等产业化应用 [17]
鹭岛潮起正扬帆——福建省厦门市海洋强市建设综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1 15:59
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厦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占全市GDP的30%左右[1] - 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近四成[2] -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动示范区建设迈向更高层次[3] 海洋新兴产业布局 - 重点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布局深海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2] -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拥有生产企业近5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家,涵盖多个领域[2] - 海洋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拥有1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多个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3] 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构建"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平台体系,累计实现成果转化超100项[4] - 设立海洋专项资金,累计拨付项目补助资金4.7亿元,支持各类项目174项[4] - 海洋新兴产业创新联盟吸纳164家成员单位,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服务科研项目1300余项[5][6] 海洋国际合作 - 厦门国际海洋周已举办19届,吸引13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7] - 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PNLG)秘书处永久落户厦门,拥有成员55个[7] - 福建海洋研究所国际交流培训中心承担中国对外援助培训项目161期,参训学员逾4800人次[8] 海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厦门市近岸海域水质逐年改善,同安湾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9] - 海洋碳汇交易平台累计交易量达21万吨,占全国蓝碳市场的80%[10] - 出台多部涉海法规规章,推进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工作[11]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央广网· 2025-07-08 17:06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呈现强劲发展态势[1] - 海洋产业发展稳中向好,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1] - 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4] 海洋装备与技术突破 - 国内首制16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交付,实现三项历史性突破(国内船东第一单、国内船厂交付第一艘、国产甲醇主机第一次实船应用)[1] - 该船舶每年可减少约1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670万棵树的碳汇效应[1] -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23口井最高日产能达150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最大海上气田[1] - 通过自主技术攻关实现深水油气装备全链条能力提升[2] 海洋新能源发展 -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LHD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稳定运行,采用"平台式+模块化"技术提高利用率[3] - 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迈入世界第一方阵,聚焦规模化利用与场景拓展[3] - 推动构建海上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海洋能与海上生产活动融合[3] 区域海洋经济布局 - 江苏上线全国首家海洋蓝色金融平台,提供蓝色贷款、保险及科技成果转化服务[4] -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全国第一,着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海上新广东"[4] - 各地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模式,建设海洋强省[3][4]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5] - 培育海洋领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塑造发展新动能[5]
让“蓝色引擎”动能更澎湃
广州日报· 2025-06-07 03:18
广州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大会 - 首届广州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大会在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约300位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及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的代表参会 [1] - 大会展示"港、船、能、药、游"五大海洋经济赛道的前沿成果,吹响广州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角 [1] - 广州依托通江达海的交通基础、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产业基础和66家涉海科研机构的科技基础,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国内领先 [2] 广海汇平台 - 全国首个海洋"政产学研金"交流平台"广海汇"正式发布,整合企业、政策、土地、投融资和产学研用五大资源库 [2][3] - 平台推动海洋经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嵌入"海精灵"AI"科技红娘"实现产学研信息一键触达 [2][3] - 广州航海学院科研处处长表示平台可帮助找到更多合作者,广州海工副总经理认为平台有助于快速找到上下游合作企业和投资机构 [3] 海洋科技创新项目 - 大会路演展示20个前沿项目,签订11项合作协议(战略合作类4项、招商类6项、标准制定类1项) [3][5][6] - 中山大学团队发现强效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有望治疗鼻咽癌、肝癌等恶性肿瘤 [4] - 华南理工大学团队将水产加工副产物转化为高值胶原蛋白肽等产物,应用于医药、日化、保健品等领域 [4] - 广州航海学院研发深远海SPAR漂浮式风光波能源岛,集风能、太阳能、波浪能采集技术于一体 [5] - 深海智人公司研制深海机器人,可用于深海油气开发、海底管缆埋设等领域,提升作业效率节约成本 [5] 战略合作与招商项目 - 战略合作类4项包括广州市政府与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合作协议 [5] - 招商类6项涵盖黄埔区、南沙区、番禺区、广州港集团与涉海企业在港口建设、船舶制造等领域的合作 [6] - 标准制定类1项为"智能无人系统-水下机器人测试标准研制",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五家单位联合启动 [6]
青岛以“10+1”创新型产业体系 细化产业招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0 06:22
青岛市产业招商方向优化 - 青岛市重点围绕"10+1"创新型产业体系、"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十大现代服务业三大领域优化产业招商方向 [1][2] "10+1"创新型产业体系 - 先导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 突出数字化、智能化、跨界化、融合化发展 依托青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专业园区招引设备制造商、材料供应商、技术服务提供商 [1] - 五大新兴产业包括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产业 重点招引研发中心、核心部件和关键配件生产基地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生态化发展 [1] - 三大优势产业为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现代轻工 鼓励海尔、海信、青啤等本土龙头企业开放应用场景 以订单和市场促进投资 [1] "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包括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海洋化工产业高端绿色化、高端港航服务业、海洋文旅品质提升 [2]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涵盖总部型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创新、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全产业链、海洋新能源产业突破 [2] - 布局未来产业聚焦深海开发、海洋电子信息 打造全球竞争力海洋产业集群 [2] 十大现代服务业发展 -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会展、商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检验检测认证十大领域 [2] - 以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为契机对接国际经贸规则 形成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 [2] -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为跨国公司提供全要素保障和全周期服务 [2]
呈现向新向好发展态势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30 10:12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3个百分点 [1] -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海洋对外贸易总体平稳 [1] 海洋产业发展 海洋传统产业 - 全国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手持海船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波动,国际市场份额全球领先,手持海船订单量同比保持较快增长 [3] - 骨干船企生产状态良好,接单强度和造船生产处于较高水平,新型绿色船舶生产成效显著 [3] - 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3842亿元,同比增长7.5%,沿海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 [3] - 政策引导邮轮旅游发展,广东推动邮轮、游艇等高端旅游项目发展 [3] 海洋新兴产业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7.1%、114.3%、24.2% [4] - 海洋油气、海上风电等领域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取得新进展 [4] - 海洋药物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BG136启动临床二期试验 [4] - 深海原核微生物基因数据集构建,鉴定出7564个新物种 [4] 海洋资源要素保供 - 海洋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南海发现亿吨级惠州19-6油田,北部湾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 [6] - 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13.8% [6] - 海上风电发电量、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分别增长1.4%、41.6% [6] - 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 [6] 科技创新与绿色技术 - 海洋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发布,助力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 [8] - 绿色船舶技术研发持续推进,世界最大功率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交付 [9] - 碳捕捉技术应用取得进展,文昌9-7钻井平台实现火炬气"零排放" [9] 海洋对外贸易与港口建设 - 一季度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1%,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长10.8%,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同比增长43.2% [11] - 我国建成自动化码头50余座,青岛港智慧化散杂货码头操作系统上线 [11] - 海运外贸航线网络拓展,新增多条国际航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