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液晶玻璃基板
icon
搜索文档
破产!这家投资31亿元的面板材料巨头陷入绝境
搜狐财经· 2025-09-29 12:02
公司破产与债务危机 - 昆山东旭显示材料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29日被法院裁定进入破产审查程序[1] - 东旭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84.86%,流动负债达1320.43亿元[11] - 集团与债权人达成协议,计划10年内还清总计1260亿元债务[11] 系统性财务造假与监管处罚 - 河北证监局查明东旭集团在2015至2019年间系统性财务造假,虚增收入645.85亿元、虚增利润207.83亿元[4] - 监管机构对"东旭系"开出总计16.6亿元罚单,创始人李兆廷被处以5.89亿元罚款并被终身市场禁入[2][14] - 东旭集团及相关主体非经营性占用东旭光电、东旭蓝天资金合计169.59亿元尚未归还[13] 子公司退市与持续亏损 - 东旭光电于2024年10月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退市,东旭蓝天于2025年4月30日摘牌[12] - 东旭光电2019-2023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109.76亿元,东旭蓝天同期累计亏损30.53亿元[10] - 母公司东旭集团2019-2023年五年累计亏损额高达520.27亿元[10] 历史发展与产业布局 - 东旭集团最初从事CRT玻璃制造,后转型进入液晶玻璃基板领域,2011年借壳上市[7] - 集团曾布局显示产业链,昆山东旭显示G5彩色滤光片项目总投资31亿元,规划月产能165K片[2] - 集团通过收购控制多家上市公司,涉足光伏、金融、地产、医药等领域,形成庞大资本版图[7] 资产价值与重整可能 - 玻璃基板是LCD面板关键原材料,在面板BOM成本中占比约10%,国产替代空间广阔[16] - 东旭集团在青岛、天水等多地布局光电产业园,其中青岛项目一期总投资160亿元并已全部投产[19][20] - 部分项目如天水OLED新型显示材料项目已烂尾,但地方国资已开始评估相关资产的处置价值[5][22]
21调查|“东旭系”未了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17:47
公司概况 - 东旭集团由李兆廷于1997年创立,最初从事CRT玻璃制造,后转型进入液晶玻璃基板领域 [3] - 2011年借壳宝石A(后更名东旭光电)上市,成为国内液晶玻璃基板行业龙头企业,市值曾突破千亿 [3] - 2015年收购宝安地产(更名东旭蓝天)注入光伏资产,2016年控制嘉麟杰,形成"东旭系"资本版图 [3][4] - 巅峰时期创始人李兆廷以235亿元身家位列2019年胡润百富榜第140位 [5] 财务造假与处罚 - 2015-2019年系统性财务造假涉及虚增收入645.85亿元、虚增利润207.83亿元,虚增货币资金447.9亿元 [1][12] - 2025年6月河北证监局开出16.6亿元罚单,李兆廷个人被罚5.89亿元并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1][13] - 非经营性占用子公司资金未归还金额合计169.59亿元,其中东旭蓝天被占用77.96亿元(占净资产70.23%) [11][12] 经营与债务危机 - 2019-2023年东旭光电累计亏损109.76亿元,东旭蓝天累计亏损30.53亿元,母公司东旭集团五年亏损520.27亿元 [8] - 截至2024年6月资产负债率达84.86%,流动负债1320.43亿元,债权人同意10年内分期偿还1260亿元债务 [10] - 东旭光电2024年10月因股价低于1元退市,东旭蓝天2025年4月摘牌,仅剩市值22亿元的嘉麟杰存续 [1][11] 玻璃基板产业现状 - 东旭光电曾自称"中国本土最大、世界第四大液晶玻璃基板生产商",玻璃基板占LCD面板BOM成本10% [16] - 全球玻璃基板市场被康宁(29%)、旭硝子(24%)、日本电气硝子(21%)垄断,国内企业主要布局低世代线 [16][17] - 青岛光电产业园一期4个项目总投资160亿元已投产,涉及显示材料国产化,二期疑似停工 [17][18][19][21] - 甘肃天水OLED项目等部分工程烂尾,但地方国资正评估资产重整可能性 [2][21][22] 行业背景 - 玻璃基板是面板上游核心材料,国内高世代线国产化率低,存在供应链安全风险 [17] - 国内主要玩家包括东旭光电、彩虹股份、凯盛科技等,东旭曾是唯一涉足基板和盖板研发的企业 [17] - 东旭曾计划3-5年将核心显示材料国产化率提升至30%-40%,青岛项目目标服务北方显示产业需求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