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勇士号

搜索文档
壹视界·微视频丨建设海洋强国,总书记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
人民网· 2025-06-08 16:00
海洋强国战略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和"海洋强省"战略,后升级为"海洋强国"战略 [2] -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阐述建设海洋强国战略,2019年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2] - 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建设海洋强国,要求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2]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 [2] - "十四五"期间4批63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整治修复海岸线约400公里、滨海湿地约3.1万公顷 [2] 深海科技进展 - "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深海科技发展推动深海事业迈上新台阶 [2]
35年探秘深海取得哪些成就?跟着这个展览来了解
新华社· 2025-06-08 11:08
深海科技展览 - "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深海装备模型在上海集中展出,全景展现中国海洋科技发展 [1] - 展览分为"潜海探梦""纵'缆'深海""向海图强""探海未来"四大主题展区,包含近百件实物展品和大量科普图片 [1] - "奋斗者"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模型吸引青少年关注,体现深海探索的公众影响力 [3] 中国大洋协会成就 - 35年来在西南印度洋、西太平洋获得多金属硫化物、富钴结壳等资源勘探矿区 [4] - 牵头"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等联合国"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推动国际海底规则制定 [4] - 会员单位近200家,涵盖海洋、地质、矿产、装备、环境等领域顶尖团队 [6] 深海技术突破 - "蛟龙"号2012年突破7000米深度,建立"三龙"协同勘探体系实现从"跟跑"到部分"领跑" [6] - 展出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最深点标本及"开拓二号"多金属硫化物采矿车模型 [5][8] - 带动国内造船、材料、机电等产业链升级,培育国际竞争力企业联盟 [6] 国际合作与贡献 - 发起"深海典型生境发现与保护"等多项联合国大科学计划,中国方案获国际认可 [6] - 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为全球海洋治理注入中国动力 [6] - 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吸引全球科学家共同探索海洋 [6]
“蛙人”如何接送载人潜水器(链接)
人民日报· 2025-06-07 05:34
蛙人工作内容 - "蛙人"是协助载人潜水器布放和回收的专业潜航员 负责在潜水器下潜前解开主吊缆和拖曳缆 并在回收时挂上拖曳缆和主吊缆 [1] - 作业流程包括从小艇跳至潜水器 快速完成缆绳解挂 并在海浪摇晃中保持平衡 [1] - 布放时需解开主吊缆和拖曳缆 回收时需挂上拖曳缆并协助A架吊回潜水器 [1] 蛙人工作环境挑战 - 作业海况条件严苛 "深海勇士"号需在4级海况(浪高1.25-2.5米)工作 "奋斗者"号需在5级海况(浪高2.5-4.0米)工作 [2] - 恶劣海况下"蛙人"可能被涌浪淹没 需水下憋气数十秒 存在被冲走风险 [2] - 2022年12月"奋斗者"号在克马德克海沟作业时多次遭遇鲨鱼环绕 [2] - 夜潜作业时趋光生物聚集 飞鱼干扰 作业环境复杂 [2] 蛙人作业协作体系 - 需船尾指挥 A架操纵手 开船人员等多部门协同配合 [2] - 船舶航向控制 吊缆挂载时机选择等环节需精准协作 [2]
国产载人潜水器,跋涉万米深海(瞰前沿·大国重器)
人民日报· 2025-06-07 05:34
深海载人潜水器技术发展 - 中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级深潜并采集生物样品,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细胞》[1][8] - 载人潜水器国产化率显著提升,"深海勇士"号国产化率达95%,具备4500米级作业能力[2] - 潜水器技术实现四大核心功能:下潜上浮控制(压载铁系统)、海底观测(视频灯光系统)、水声通信(100秒/次数据交互)、精准作业(神经网络算法控制)[4] 深海科研应用成果 - "深海勇士"号在南海考古中提取900余件套文物,确认沉船遗物超10万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高清相机记录文物位置信息[5][7] - "奋斗者"号参与"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在马里亚纳海沟等区域获得深渊钩虾样本,研究成果创全球最深动物基因组记录[8][10] - 深渊钩虾研究揭示其作为分解者(处理腐殖质)和能量传递者(占深渊生物量主导地位)的双重生态角色[9] 核心技术突破 - 载人球舱采用新型钛合金材料,可承受1.1万吨/平方米压力,保障3名潜航员安全[3] - 浮力调节系统实现无动力沉浮,机械手负载能力达65公斤且不损伤文物表面[4][7] - 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将应用于海底文物识别与生物样本采集,提升作业效率[7][9] 国际合作与科考进展 - 中国载人潜水器已形成从"蛟龙"号(7000米级)到"奋斗者"号(全海深)的完整技术体系[2] - "探索"系列科考船支持全球海沟探测,创造多项世界深潜作业纪录[8] - 深渊生物保真采集装置研发中,目标实现海底至实验室的活体样本转移[9]
2025年中国深海科技产业研究报告:深蓝引擎:万米深海技术突破与海洋经济新格局
头豹研究院· 2025-05-26 20: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深海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国家战略需求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深海领域进入关键突破期 [2] - 中国海洋经济迈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将持续推动技术攻关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2] 各部分总结 深海产业发展背景 - 中国深海主要分布于南海和东海,蕴含丰富资源,2013 - 2025年深海科技经历战略升级,沿海城市形成特色产业布局,但核心技术仍需突破,未来将推进“三深”技术联合应用 [3] 民用领域发展前景 - 中国深海产业涵盖四大装备系统和六大支撑技术,核心技术待突破,预计到2030年产业规模从2024年近20,000亿元增至30,000亿元,年均增长10.6% [4] 军用领域竞争格局 - 全球无人作战系统发展,美国等国推进无人潜航器研发,美军年度研发预算达3.3亿美元,构建水下攻防体系,中国HSU001列装标志跻身国际一流水平 [5] 深海界定标准与中国管辖海域空间分布特征 - 深海定义多维度分异,军事和资源开发领域标准不同,世界石油大会有分类体系,深海区域占地球表面积65%,中国管辖深海主要在东海和南海,海洋权益体系逐步完善但维护面临挑战 [8] 深海科技战略意义 - 深海科技是国家战略新领域,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支撑,全球70%重大油气田在深水区,深海蕴含丰富生物资源,中国管辖深海有战略意义,开发可减少资源依赖等 [11] 深海科技政策演进 - 2013 - 2025年中国深海科技政策从重点突破到全面创新,“十四五”规划列为重大科技课题,2025年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致力于装备自主可控和科技创新自立自强 [14] 沿海城市海洋产业规划 - 深圳聚焦深海科技创新,浙江推进港口经济升级,厦门强化产业支撑体系,青岛布局重点产业集群,上海完善海洋观测网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8][19] 深海资源 - 深海蕴藏丰富金属矿产、生物和能源资源,金属矿产包括多金属结核等,生物资源有220万种动物和10亿种微生物,能源资源有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 [22][23] 深海探测技术 - 中国深海探测技术在深潜器等方面取得进展,但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全球形成“三深”技术体系,中国需加强自主创新和联合应用 [26][27] 深海水下装备体系 - 深海水下装备体系包括四大系统,支撑技术体系涵盖六大领域,构成完整技术装备保障能力 [29][31] 深海科技产业链 - 深海科技产业链由上游、中游、下游环节构成,上游关键部件国产化率低,中游有完整产业布局 [34] 深海水下施工作业装备 - 水下施工作业装备涵盖多领域,美欧占据优势,中国突破2,500米级技术,装备向智能化等方向发展,需攻克多领域技术难题并注重环保 [39][41] 中国深海经济预测 - 预计2030年中国深海经济生产总值达近3万亿元,年均增长10.6%,海洋油气等领域成为增长主要动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44] 美军深海战略与中国应对 - 美海军提出深海对抗战概念,构建水下攻防体系,中国海军水下作战体系建设加速 [46][48]
2025年中国深海科技产业研究报告:深蓝引擎——万米深海技术突破与海洋经济新格局
头豹研究院· 2025-05-26 2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深海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国家战略需求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深海领域进入关键突破期 [2] - 中国海洋经济迈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将持续推动技术攻关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2] 各部分总结 深海产业发展背景 - 中国深海主要分布于南海和东海,蕴含丰富资源,从2013 - 2025年,深海科技经历战略升级,沿海城市形成特色产业布局,但核心技术仍需突破,未来将推进“三深”技术联合应用 [3] 民用领域发展前景 - 中国深海产业涵盖四大装备系统和六大支撑技术,核心技术待突破,预计到2030年产业规模从2024年近20,000亿元增至30,000亿元,年均增长10.6% [4] 军用领域竞争格局 - 全球无人作战系统发展,美国等国推进无人潜航器研发,美军年度研发预算达3.3亿美元,构建水下攻防体系,中国HSU001列装标志跻身国际一流水平 [5] 深海界定标准与中国管辖海域空间分布特征 - 深海定义多维度分异,军事和资源开发领域基准不同,世界石油大会有分类体系,深海区域占地球表面积65%,中国管辖深海主要在东海和南海,海洋权益体系逐步完善但维护面临挑战 [8] 深海科技战略意义 - 深海科技是国家战略新领域,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支撑,深海开发涉及多维度,全球70%重大油气田在深水区,中国管辖深海有战略意义,可减少资源依赖等 [11] 深海科技政策演进 - 从2013 - 2025年,中国深海科技政策从重点突破到全面创新,“十四五”规划将其列为重大科技课题,2025年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14] 沿海城市海洋产业规划 - 深圳聚焦深海科技创新,浙江推进港口经济升级,厦门强化产业支撑体系,青岛布局重点产业集群,上海完善海洋观测网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8][19] 深海资源 - 深海蕴藏丰富金属矿产、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金属矿产包括多金属结核等,生物资源有220万种动物和10亿种微生物,能源资源有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 [22][23] 深海探测技术 - 中国深海探测技术在深潜器等方面取得进展,但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全球形成“三深”技术体系,中国需加强自主创新和联合应用 [26][27] 深海水下装备体系 - 深海水下装备体系包括四大系统,支撑技术体系涵盖六大领域,构成完整技术装备保障能力 [29][31] 深海科技产业链 - 深海科技产业链由上游、中游、下游环节构成,上游关键部件国产化率低,中游有完整产业布局 [34] 深海水下施工作业装备 - 水下施工作业装备涵盖多领域,美欧占据优势,中国突破2,500米级技术,装备向智能化等方向发展,需攻克多领域技术难题并注重环保 [39][41] 中国深海经济预测 - 预计2030年中国深海经济生产总值达近3万亿元,年均增长10.6%,海洋油气等深海业务是增长动力,各领域占比上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44] 美军深海战略与中国应对 - 美海军提出深海对抗战概念,构建水下攻防体系,中国海军水下作战体系建设加速 [46][48]
深海所运维载人潜水器下潜超1200次 推动中国载人深潜运维能力达世界先进水平
海南日报· 2025-05-11 09:03
深海所潜航员及载人潜水器运营情况 - 深海所拥有25名潜航员 平均年龄32岁 专业背景主要为工科 包括系统工程 轮机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信息工程等 [1] - 潜航员累计下潜超过1200次 其中"深海勇士"号下潜820次 "奋斗者"号下潜384次 含万米级潜次25次 [1][2] - "深海勇士"号创造2天5潜 3天6潜 8天12潜等下潜纪录 "奋斗者"号创造连续8次下潜到万米的纪录 [2] 潜航员荣誉体系 - 19名潜航员获颁奖章 包括12名银质高级潜航员 5名金银质星级潜航员(一星级) 1名金质星级潜航员(二星级) [1] - 获二星级奖章的潜航员有效下潜达260次 另有3名学生和导师获"下潜先锋"奖励 [1] 国际合作与科研成果 - "奋斗者"号以水深大于6000米的"深渊"区域为主要作业区域 已完成全球主要海沟的载人深潜科考 [3] - "深海勇士"号在南海1500米水深发现二处明代沉船遗址 "奋斗者"号获得首个万米岩石样品 [2] - "奋斗者"号发现全球最深化能自养生命群落(9575米) 最深深渊狮子鱼新纪录(8567米) 最深的自然鲸落生态系统 [2] 参与单位及人员 - 87家单位373人参与"深海勇士"号深潜作业 53家单位202人参与"奋斗者"号深潜作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