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

搜索文档
“好不好”“新不新”亮出硬实力 探秘深海解码首次极区载人深潜调查“破冰之旅”
央视网· 2025-10-03 13:27
央视网消息:前不久,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此次考察由"雪龙2"号、"极地"号、"深海一号"和"探索 三号"四船共同实施,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北冰洋科学考察。考察期间,我国首次在地球最北端的冰封极地海域,成功完成载人深潜调 查的"破冰之旅"。 在"雪龙2"号船的保障支持下,"深海一号"船搭载"蛟龙"号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深潜北极冰区下潜,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与极地考察事业 正式迈入"全海域作业"的新阶段。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齐海滨介绍,在北极要面临风、浪、流、冰、雾、寒等诸多复杂作业环境,尤其是在大面积冰面区域的作业,要 选择合适的下潜点,综合考虑浮冰的漂浮情况,这些都和其他海区深潜不同。 2025年7月,我国首个极区载人深潜航次正式启航。8月上旬,"雪龙2"号与"深海一号"船在北冰洋相遇会合。随后,"深海一号"顺利驶入作业 工区,"蛟龙"号开启北极首潜。 "蛟龙"号主驾驶潜航员傅文韬介绍,他们在别的地方下潜,舱内比外面要冷很多。但是北极不一样,他们进来的时候穿多少到底下也是穿多 少。会做同样多的准备工作,把每个潜次的任务完成好。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许学伟 ...
我国完成首次极区载人深潜调查任务 更多细节独家揭秘!
央视网· 2025-10-03 11:09
前不久,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此次考察由"雪龙2"号、"极地"号、"深海一号"和"探索三号"四船共 同实施,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北冰洋科学考察。 考察期间,我国首次在地球最北端的冰封极地海域,成功完成载人深潜调查的"破冰之旅"。今天我们就来探秘深海,为您揭秘这次科考的独家 细节。先来看看如何在北极实现载人深潜。 在"雪龙2"号船的保障支持下,"深海一号"船搭载"蛟龙"号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深潜北极冰区下潜,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与极地考察事业 正式迈入"全海域作业"的新阶段。 今年7月,我国首个极区载人深潜航次正式启航。8月上旬,"雪龙2"号与"深海一号"船在北冰洋相遇会合,随后,"深海一号"顺利驶入作业工 区,"蛟龙"号开启北极首潜。 首潜成功只是开始,在这个航次,更多"全球首次"在极区海域接连诞生,水声通信、精准定位等技术难题被一一攻克。 极区深潜装备改造 为"蛟龙"穿"冰甲" 在北极,零下严寒、浮冰密布、地磁异常,每一项都是对深潜装备的"极限考验"。 为了让"蛟龙"号和"深海一号"能安全作业,科研团队提前"量身定制"多项改造,让中国深潜装备拥有了应对极区环境的"专属 ...
“双龙”闯北极——“雪龙2”号保障“蛟龙”号冰区深潜
新华社· 2025-10-02 10:36
8月4日中午,已经在北冰洋开展科考多日的"雪龙2"号结束阶段性作业,离开海冰密集度非常高的海 域,与从国内来到北冰洋冰区的"深海一号"汇合。 8月5日凌晨,两船汇合。"雪龙2"号开始为"深海一号"冰区航行引航,前往选定的"蛟龙"号首潜海域。 从7月底开始,"雪龙2"号上的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张北辰、首席科学家林龙山和船长张旭 德等人,便每天与"深海一号"上的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副领队许学伟进行电话会商,沟通两船 船位,分析冰情、海况,制定两船汇合计划和现场保障方案。 "与独立破冰航行相比,'雪龙2'号引航破冰需要时刻关注两船航速和两船间距的变化,同时还要随时研 判冰区环境和能见度条件,随时调整航速。""雪龙2"号船长张旭德说。 "深海一号"抗冰能力较低,船舶吃水较小,球鼻艏、吊舱沉深比较小,冰区航行的操纵能力大受影响, 并易出现船体结构受损风险。 0:00 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近日完成全部科考作业,其中"深海一号"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北极冰 区成功实现首潜。没有破冰能力的"深海一号"如何在北极冰区航行?"蛟龙"号冰区下潜安全如何保障? 新华社记者对"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如何 ...
普天同庆迎华诞,团结奋斗正当时
环球网· 2025-10-01 15:24
美好生活的获得要靠奋斗。无论是在科研攻关的前沿阵地,还是在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都有无数人在默默奉献、辛勤耕耘。他们是科学家、工程师、 农民、工人、教师、医生……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奋斗的意义,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正是因为每一个人的不懈奋斗,我们的祖国才能不 断发展进步,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中国航天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庆佳节。当五星红旗在晨光中冉冉升起,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响彻神州大地,亿万中华儿女心中 涌动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也激荡着对新时代的无限豪情。佳节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我们当以奋斗为笔,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76载风雨兼程,76载砥砺奋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从"两弹一星"的惊天伟业到"嫦娥探月"的飞天梦想,从"蛟龙号"深潜海底到"复兴号"驰骋神州,一项项发展成果,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与心血,彰显着 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中国人民正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千锤百炼、迎难而上"的韧劲,在新时代的道路上不断书写新的辉煌。 如今的中国,正 ...
漫评|普天同庆迎华诞,团结奋斗正当时
环球网· 2025-10-01 12:21
中国航天行业成就 - 行业在嫦娥探月工程中实现飞天梦想 [2] - 行业通过76载砥砺奋进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 国家科技创新与基础设施 - 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3] - 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高铁、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3] 行业发展驱动力 - 行业发展依靠无数人在科研攻关前沿阵地等领域的默默奉献和辛勤耕耘 [3] - 行业人员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千锤百炼、迎难而上的韧劲书写新辉煌 [2]
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规模创历次之最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4: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介绍,"雪龙2"号、"极地"号两船在楚科奇海台、加拿大海盆和北冰洋中央区域完成了海洋环境综合 考察、载人深潜保障等任务,在冰边缘区多学科综合调查、气-冰-海立体协同观测等方面取得重要进 展。其中包括:两船在高纬海域开展协同作业,提升了北冰洋考察同步观测能力,填补了北冰洋高纬海 区观测数据空白,为提升海洋环境预测预报能力提供支撑。长期准实时监测浮冰漂移过程以及冰下水文 和生态变化,为进一步揭示北冰洋多圈层季节性演变及其内在机理提供支撑。 本次考察首次按不同水深梯度和时间尺度布放多套海底生物影像观测系统,获取了多要素、多层次、多 时空尺度的冰边缘区调查数据;多次捕捉到次表层叶绿素的极大值现象,增进了对北极"海雪"形成机制 的理解,为深入研究北极冰边缘区生态系统对海冰消退的响应奠定基础。本次考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对 北冰洋快速变化及其影响的认识,为深入理解和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雪龙2"号船保障支持下,"深海一号"船搭载"蛟龙"号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深潜北极冰区下潜, 标志着中国深海探测能力持续增强。初步研究发现,北极部分海域底栖生物密度、生物多样性、个体体 型在几十至上百公 ...
“雪龙2”号顺利返航,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取得重要进展
新京报· 2025-09-26 13:30
两船在高纬海域开展协同作业,提升了北冰洋考察同步观测能力,填补了北冰洋高纬海区观测数据空 白,为提升海洋环境预测预报能力提供支撑。长期准实时监测浮冰漂移过程以及冰下水文和生态变化, 为进一步揭示北冰洋多圈层季节性演变及其内在机理提供支撑。首次按不同水深梯度和时间尺度布放多 套海底生物影像观测系统,获取了多要素、多层次、多时空尺度的冰边缘区调查数据;多次捕捉到次表 层叶绿素的极大值现象,增进了对北极"海雪"形成机制的理解,为深入研究北极冰边缘区生态系统对海 冰消退的响应奠定基础。 据悉,在"雪龙2"号船保障支持下,"深海一号"船搭载"蛟龙"号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深潜北极冰区 下潜,标志着我国深海进入和深海探测能力持续增强。初步研究发现,北极部分海域底栖生物密度、生 物多样性、个体体型在几十至上百公里空间范围内呈显著差异,为揭示极地深海底栖生物的空间分布规 律和评估气候变化对深海底层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9月26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雪龙2"号船返回上 海,标志着此次考察圆满完成任务。本次考察由"雪龙2"号、"极地"号、"深海一号"和"探索三号"四船 ...
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人民日报· 2025-09-26 12:34
"雪龙2"号、"极地"号双船在楚科奇海台、加拿大海盆和北冰洋中央区域完成了海洋环境综合考察、载 人深潜保障等任务,在冰边缘区多学科综合调查、气-冰-海立体协同观测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一是两 船在高纬海域开展协同作业,提升了北冰洋考察同步观测能力,填补了北冰洋高纬海区观测数据空白, 为提升海洋环境预测预报能力提供支撑。二是长期准实时监测浮冰漂移过程以及冰下水文和生态变化, 为进一步揭示北冰洋多圈层季节性演变及其内在机理提供支撑。三是首次按不同水深梯度和时间尺度布 放多套海底生物影像观测系统,获取了多要素、多层次、多时空尺度的冰边缘区调查数据;多次捕捉到 次表层叶绿素的极大值现象,增进了对北极"海雪"形成机制的理解,为深入研究北极冰边缘区生态系统 对海冰消退的响应奠定基础。 在"雪龙2"号船保障支持下,"深海一号"船搭载"蛟龙"号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深潜北极冰区下潜, 标志着我国深海进入和深海探测能力持续增强。初步研究发现,北极部分海域底栖生物密度、生物多样 性、个体体型在几十至上百公里空间范围内呈显著差异,为揭示极地深海底栖生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评 估气候变化对深海底层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有力支撑。 9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