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号
搜索文档
晶采观察丨“深蓝”增量!海洋经济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央广网· 2025-11-01 13:07
行业总体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 [2][4]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5.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 [4] - 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蓝色引擎 [2] 海洋服务业发展 - 沿海地区海洋文旅活力在假期得到充分彰显,居民前往海边旅游的热情持续高涨 [2][3] - 海洋研学成为亲子游新潮流,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的滨海景区全年保持高位热度 [3] 海洋制造业实力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达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三成 [3] - 2024年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船舶和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 [3] - 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有14种新接订单居世界首位,海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3] - 以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梦想号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3] 基础设施与贸易作用 - 港口航线网络持续完善,海洋运输网络深度赋能国内外贸易往来 [4] - 完善的海洋运输实现了国外商品顺畅进入国内和国内货物高效运往全球的双向流通 [4] 政策与发展方向 - 国家明确提出要提高经略海洋能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4] - 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被赋予更明确的方向与更高远的目标,为十五五时期锚定方向 [4]
世界唯一!
中国能源报· 2025-10-27 16:24
世界唯一!我国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 ▲ 蛙人在北极密集冰区回收"奋斗者"号。 本航次开创了在密集冰区"船潜协同"的移动式冰潜新模式,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 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科考队采集了一批珍贵的水体、沉积物、岩石 和生物样品,获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将为深入研究北极气候快速变化等提供重要科学支 撑。 ▲ "探索三号"在北极密集冰区破冰航行。 北极载人深潜科考队于今年7月2 2日从三亚出发,会同"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共赴北冰 洋 海 域 执 行 深 潜 任 务 。 其 间 , 科 考 队 在 北 冰 洋 作 业 56 天 , 进 行 了 一 系 列 科 学 考 察 和 试 验,"奋斗者"号完成43个潜次作业任务。同时,"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完成了我国首次 北极冰区下潜,并与"奋斗者"号进行了水下协同作业。在海冰覆盖率大于80%的中央海 盆,科考队进行了国际上首次加克洋中脊的载人深潜科考,最大下潜深度5 2 7 7米。 ▲"奋斗者"号在北极密集冰区回收。 今天,由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执行北极载人深潜任务的科考队顺利返回。我 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国际首艘具破冰能力的载人 ...
创新中国开启关键五年 ——“十五五”科技坐标解读之一
科技日报· 2025-10-27 14:20
五年规划的战略意义 - 五年规划是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定盘星和科技事业接力式进步的关键推力 [2] -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治国理政重要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 [1][2] - 规划具有长远布局、接续推进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制定目标、方向和任务,体现连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2] “十四五”期间的科技成就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跃升至2025年第10位,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 [3] -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3]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8% [3] - 在航天、深海探测、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 [4][5] “十五五”规划的战略部署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以及科技强国建设承上启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1][7]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1][8] - 未来五年需加强原始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7] - 目标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 [7][8] 创新驱动与制度保障 - 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定力彰显中国之治优势 [2] -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形成全链条创新支撑政策体系,推出财税、金融、经贸、产业等政策组合拳 [5] -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5]
创新中国开启关键五年——“十五五”科技坐标解读之一
科技日报· 2025-10-27 07:42
五年规划的战略意义 - 五年规划是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定盘星和科技事业接力式进步的关键推力 [2] -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治国理政重要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 [1][2] - 规划具有长远布局、接续推进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制定目标、方向和任务,体现连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2] “十四五”期间科技成就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跃升至2025年第10位,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 [3]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8%,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3] - 在航天、深海探测、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 [4][5] “十五五”规划的战略重点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科技强国建设承上启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1][7]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1][8] - 未来五年需加强原始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7] 创新驱动与制度保障 - “十四五”规划将创新驱动发展置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核心地位,明确加快科技强国建设目标 [5] -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形成全链条创新支撑政策体系,推出财税、金融、经贸、产业等政策组合拳 [5] -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5] 未来发展方向 -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科技创新事业将跨越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上台阶 [3][8] - 教育、科技、人才链条将进一步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进一步深度融合 [8] - 未来五年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竞赢大国科技博弈的关键五年 [7]
飞驰吧 向着科技强国
经济日报· 2025-10-23 06:10
高速轨道交通 - 复兴号CR450运营时速达到400公里,可实现北京至上海3小时通达 [1] - 中国高铁已从追赶者成功迈向领跑者 [2] - 京津冀地区形成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和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 [2] 航空航天 - 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 [1] - 祝融号首次登陆火星,长征七号运载天舟九号实现3小时太空物资闪送 [1] - 商业航天破茧成蝶,全产业链正在形成 [1] 高端装备制造 - C919大飞机划破长空,爱达·魔都号扬帆启航 [2] - 沧渊号超大直径盾构机不断刷新工程掘进纪录 [2] -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 [3] 深海探测 - 奋斗者号实现万米潜海,标记人类勇闯深渊新坐标 [3] - 梦想号正式入列,助力科学家探索深海奥秘 [3] 科技创新与产业 - 十四五期间新兴产业加速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突破 [4] - 越来越多的产品装上中国芯 [4] -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4] 整体发展态势 - 中国正从全球科技参与者、贡献者向开拓者、引领者加速转变 [5] - 五年奋进,创新潮涌,从跟跑到领跑 [5]
从新时代奋斗者的五组日记看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人民日报· 2025-10-21 06:01
创新发展 - 航天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长征五号火箭完成近160项技术改进,由年轻团队主导[7],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新一代载人火箭长征十号完成系留点火试验[8] - 工业机器人技术实现突破,为深中通道项目研发的焊接机器人将整体编程工作量减少超90%[9][10],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市场[11] - 高端制造业成果丰硕,国产大飞机实现规模化商业运营,全球最快高铁列车CR450成功达速,国产大型邮轮投入运营[2] 协调发展 - 雄安新区建设快速推进,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载地,2025年前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8%[13][15],首家注册央企中国星网入驻,配套教育设施完善[12][14][15] - 城乡协调发展成效显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015年的2.73降至2024年的2.34[3],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比上年提高0.84个百分点[17] - 区域发展更趋平衡,浙江景宁通过滩坑水电站移民安置等项目,实现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社区配套设施齐全[16] 绿色发展 -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2024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达562.2万辆,同比增长27.86%[21],新注册登记汽车中超过40%为新能源汽车[4][21] -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5年至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超三分之一[4],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5年来向下游输送水量增加50%至900亿立方米,藏羚羊数量增长至7万多头[18] - 制造业绿色转型加速,广汽埃安工厂引入"光伏+储能"技术,建成智能微电网系统,年发电量超2000万千瓦时[20] 开放发展 - 海南自贸港建设取得关键进展,全岛封关运作定于2025年12月18日启动[24],洋浦港扩建20万吨级泊位,开通美东、美西、中东等多条国际航线[22][23] - 进博会平台效应显著,第七届进博会采购商品超4000款,累计引进同款商品2万余款,实现上下游交易额近600亿元[25][26],第八届进博会已有110多国3200多家企业确认参展[27] - 中欧班列运行密集,平均不到半小时即有一列发车,"一带一路"共建走深走实[5] 共享发展 -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832个脱贫县均确立特色主导产业,累计识别帮扶600多万监测对象消除返贫风险,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29][30] - 残疾人事业取得进步,"十四五"时期全国已就业残疾人达901万,近3年每年超3万残疾人入大学,在校残疾大学生超10万,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9月施行[31][32] -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教育、社保和医疗卫生体系,独龙江乡实现5G覆盖并发展特色旅游产业[29][30]
重大突破接连实现!这就是中国硬核底气
环球网资讯· 2025-10-20 15:15
研发投入与创新指标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连续四年(2021年-2024年)稳定增长,年投入强度均超过7% [1]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从7.5件增长到14件 [1]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全球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1] 数字经济与新兴产业发展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10% [1] - 5G基站技术和用户数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2] - 光伏、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四年超过1亿千瓦 [2] - 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年保持全球第一 [2] 关键技术与重大工程突破 - 关键核心技术集中突破,包括“嫦娥”探月、“神舟”飞天、“天问”探火和中国空间站等航天工程 [1] - “京华号”超大直径盾构机(直径16.07米)创造单月掘进542米的新纪录 [2] - 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成功完钻 [1] - 全球首套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投入运行 [2] 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 - 比肩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大模型纷纷涌现 [2] - 人形机器人在多场景加速落地应用 [2] - 世界最深地下实验室(地下2400米)投入运行以探寻“宇宙之谜” [2]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 研究与开发人员数量从2020年的755.3万人增至2024年的1079.7万人,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3] - 2024年高被引科学家达到1405人次,较2021年增长50%,占全球总量的五分之一 [3] - 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政策优化,深入推进分类评价试点,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承担重要角色 [2]
海洋强国:“蓝色引擎”迸发活力
经济日报· 2025-10-19 06:11
海洋经济宏观规模与战略地位 - “十四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5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4%,占国内生产总值7.8% [1]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1] - 海洋产业已成为稳增长重要力量和经济发展新引擎 [2]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与能源安全 - 2024年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增长4.7%和8.7% [3] - “深海一号”二期投产标志着深海油气规模化开发迈出关键一步,对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 - 海上风电发电量2024年比上年增长近30% [3]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 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每日290万吨 [4] - 海洋药物自主研发产品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4] - 海洋水产品产量连续36年全球第一,邮轮旅游、海洋研学等产业热度高涨 [3][4] 海洋科技创新与重大装备突破 -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设计建造大洋钻探船的国家 [5] - 2024年科技创新指数为135.2,比上年增长2.6% [7] - 重点监测海洋科研机构研发经费年均增速超10%,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年均增速超6% [7] -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仿蝠鲼机器人等大国重器彰显海工装备制造新突破 [7]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国际合作 - “十四五”期间整治修复海岸线820公里、滨海湿地76万亩,红树林面积达46.5万亩 [9] - 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蓝色经济合作协议,建立30多个区域或双多边合作中心 [9] - 2024年海运出口额达27.5万亿元,与共建“一带一路”沿海国家贸易额增长6.3% [9][10] - 2024年开放水平指数为128.7,比上年增长3.0%,沿海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80%左右 [10]
不断逐梦深蓝!我国万米载人深潜实现常态化
环球网资讯· 2025-10-12 15:43
"十四五"期间,依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我国实现万米载人深潜常态化,发现一批深海新物 种。一系列新成果,不断刷新人类认知。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科学副研究员 刘合露:深渊狮子鱼是目前发现的深度最深的脊 椎动物。它肝脏里面脂肪含量超过了60%,相对于我们人的肝脏脂肪含量比例的话,它已经属于重度脂 肪肝的状态,但是它为什么还能够健康生活在深渊环境里面?这有助于我们研究脂肪肝等相关疾病。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十四五"期间,我国三代潜器运行取得重要进展,中国载人深潜每年下潜的次数任务量,占到全世界的 一半以上,我国万米载人深潜实现常态化。 面对极端高压的深海环境,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的科研团队正在研发新一代光谱仪,能够下潜到万米海底 深渊进行原位探测。 今年,该计划获得批准,成为联合国"海洋十年"全球深渊探索计划。智利科学院院士奥斯瓦尔多告诉记 者,希望能够乘坐"奋斗者"号潜入智利家门口超8000米的阿塔卡马海沟,探索地震等自然现象的根源问 题。 深海科学与智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杜梦然:"奋斗者"号现在是国际上唯一一台在万米海底拥 有强作业能力的载人深潜装置。现在有很多国际上知名的科学 ...
联合国“海洋十年”全球深渊探索计划启动
央视新闻· 2025-09-28 13:32
事件概述 - 联合国“海洋十年”全球深渊探索计划于9月28日在海南三亚正式启动 [1] - 该计划旨在对全球海底6000米以下的深渊开展系统研究 [1] - 计划依托中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开展国际联合科考 [1] 参与主体 - 计划由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牵头 [1] - 联合新西兰、丹麦、德国、智利等1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共同开展 [1] 计划目标 - 旨在通过加强全球海洋科研协作,推动海洋科技创新 [1] - 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科学支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