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强国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海洋经济十万亿时代,广东2万亿领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2:13
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 国家发改委正与相关部门编制"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部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海洋强国建设迎来新篇章 [3]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破10万亿元大关 达105438亿元 增速超GDP0.9个百分点 [3][7] - 国际海运量占全球总量约三分之一 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 [3] 沿海省份海洋经济竞争格局 -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 2024年成立省委书记挂帅的海洋强省委员会 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 [4] - 山东省GDP总量近两成来自海洋经济 拥有22位海洋界院士 位居全国第一 [4] - 浙江宁波舟山和上海在海港吞吐量方面实现全球领先 [4] - 2024年海洋经济规模前三省份占据全国总量半壁江山 [8] 广东省海洋经济数据 - 2024年广东成为全国首个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的省份 达2万亿元 占全国总量五分之一 [7][8] - 广东拥有41.93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全国第二) 4084.5千米大陆海岸线长(全国首位) 1963个海岛(全国第三) [8] - 近五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13.6%提升至14.1% [6] - 2024年广东海洋产业增加值7395.1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7.4% [10] 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3198.7亿元 同比增长10.0% [10] - 海洋化工业增加值825.6亿元 同比增长6.1% [11] - 海洋渔业增加值681.9亿元 同比增长3.8% [11]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58.2亿元 同比增长6.8% [11] - 海洋电力业增加值100.1亿元 同比增长26.7% [11] 广东省涉海企业发展 - 广东涉海企业总数突破8万家 [13] - 2024年新认定涉海高新技术企业257家 同比增长5% 存量达804家 [12] - 存量涉海专精特新企业593家 存量涉海"小巨人"企业203家 [12] 广东省海洋新兴产业 - 2024年广东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8% [14] - 海上风电总装机规模突破1200万千瓦 跃居全国第一 [14] - 自主设计建造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入列 排水量42600吨 最大钻深能力11000米 [15] - 研制并出口全球深度最大的商业深海机器人Phoenix 600 最大下潜深度3000米 [16] - 世界首个面向海底冷泉系统的大科学装置在广州开建 [16][17]
海洋经济武林正统!通讯、能源双主业,260亿订单打底,顺风局还会有多少惊喜?
市值风云· 2025-08-12 18:05
海洋经济发展前景 - 陆地资源开发接近饱和 陆地面积仅占30%而海洋面积占70% 蕴含丰富矿产、油气和生物资源 [4] - 中国拥有1 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和47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 具备独特发展优势 [4]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展深海科技 目标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 [4]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规模突破10万亿元 海运量和集装箱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 [5] - 中国船舶和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已占全球50%以上 [5] 行业政策支持 - 国家首次将深海科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显示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4] - 海洋高新技术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 行业有望获得更多资源倾斜 [4]
推动海工装备走向深远海(弘扬科学家精神·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8-11 07:18
海洋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价值 - 海洋工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硬支撑"和"加速器",直接服务于国家战略资源与能源安全保障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 [2] - 海洋工程技术在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获取海洋资源过程中至关重要,需确保人员和设施在海洋中的安全 [3] - 发展海洋工程牵引着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智能控制等产业链升级,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海洋治理能力方面作用日趋显现 [4] 海洋工程技术研究重点与突破 - 我国在近浅海工程领域技术日趋成熟,但在深远海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 [5] - 深海油气矿产勘探开发、深远海大型漂浮式风电、深远海养殖产业等深远海开发日渐提速,海洋工程需支撑深远海探索 [5] - 团队研发的海底管缆挖铺埋一体化施工作业装备可在千米级深海环境中执行任务,全装配化深水建筑物一体化施工装备可实现深远海施工作业 [5] 海洋工程技术应用与成果 - "近浅海新型构筑物设计、施工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突破复杂海况下海工结构施工安全技术瓶颈,已应用于国内外30余项重大工程 [4] - 团队研发形成新型海洋工程结构设计、安装、检测及修复加固成套技术,大幅提升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水平,相关成果于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8] - 科学家与企业家精神相结合,协同构建"需求牵引研发—市场反哺科研"的闭环,推动海洋工程装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服务重大工程 [9] 海洋工程人才培养 - 青年科研工作者需心怀家国,将个人理想融入海洋强国建设事业,并具备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9] - 人才培养需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设置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模块,强化"现场即课堂"理念,将学生培养放到工程一线 [10] - 需开展国际科研合作,保持与国内外海洋工程领域专家学者的沟通交流,开阔研究视野 [10]
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工程专家李华军—— 推动海工装备走向深远海(弘扬科学家精神·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8-11 05:54
海洋工程技术的战略价值 - 海洋工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硬支撑"和"加速器",直接服务于国家战略资源与能源安全保障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 [1] - 在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获取海洋资源过程中需要建造大量设施,这些设施常受到海浪、台风、洋流的拍打和冲刷,海洋工程要确保人员和设施在海洋中的安全 [2] - 发展海洋工程牵引着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智能控制等产业链升级,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海洋治理能力方面作用日趋显现 [2] 我国海洋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 我国在近浅海工程领域的技术日趋成熟,但在深远海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 [3] - 团队研发的"近浅海新型构筑物设计、施工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突破复杂海况下海工结构施工安全技术瓶颈,已应用于国内外30余项重大工程 [2] - 深海油气矿产勘探开发、深远海大型漂浮式风电、深远海养殖产业等深远海开发日渐提速,探索深远海离不开海洋工程的支撑 [3] 深远海开发的技术挑战与突破 - 深远海开发需应对极端环境、技术空白和系统集成等挑战,需攻克超高压、低温、极端环境下装备可靠性及能源供给等难题 [4] - 团队研发海底管缆挖铺埋一体化施工作业装备,可在千米级深海环境中执行海底光缆、电缆及管道铺设任务 [4] - 全装配化深水建筑物一体化施工装备可以实现深远海施工作业,为加快走向深远海打下扎实基础 [4] 海洋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 - 科学家要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与企业家精神相结合,协同构建"需求牵引研发—市场反哺科研"的闭环 [8] - 团队与中交二航局合作推动海洋工程装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服务重大工程,成果在国内外30余项重大工程中应用 [8] - 历经10余年攻关研发形成新型海洋工程结构设计、安装、检测及修复加固成套技术,大幅提升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水平 [7] 海洋工程人才培养 - 青年科研工作者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脚踏实地、不怕失败 [9] - 人才培养要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设置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模块 [9] - 实践能力培养须突破实验室边界,强化"现场即课堂"理念,把学生培养放到工程一线 [9][10]
中集集团(000039) - 000039中集集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01
2025-08-01 14:32
业务表现与财务数据 - 海工业务手持订单达63亿美元,其中高端FPSO/FLNG深海油气装备订单占比三分之二,生产排期延伸至2027年 [3] - 2024年度现金分红总额达11.45亿元(含2亿元A股回购),占可分配利润约40%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至360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50%至5.44亿元,毛利率提升1.92个百分点至12.10% [5] - 集装箱订单排产至第三季度,预计全年行业产量不低于300万TEU [7] 资本运作与投资者回报 - 2024年回购2亿元A股股份,2025年计划以不超过5亿港元回购H股股份,截至7月25日已回购864万股(投入5600万港元) [3] - 未来将结合经营情况研究市值管理手段,包括低效资产出清和新兴战略业务发展 [4] 海工与深海经济布局 - 海工板块覆盖FPSO、FLNG、海上风电安装船及特种船舶制造,技术领先(如"蓝鲸1号/2号"钻井平台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 [8] - 2024年揽获2艘FPSO总包订单及1艘FLNG改装订单,深海油气装备订单排产至2027年 [8] - 拥有烟台来福士等三大制造基地及海工研究院,具备FPSO/FLNG全产业链交付能力 [9] 集装箱与物流业务 - 集装箱业务受益于中美关税缓和及船公司需求增加,表现优于预期 [3] - 外汇衍生品损失下降(因套保策略优化)推动一季度利润增长 [5] 新兴业务与战略机遇 -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半挂车、工程专用车)有望受益于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建设 [11] - 模块化建筑业务可应用于偏远工程营地建设 [11] - 能化领域(LNG储运装备)可能参与水电项目能源保障环节 [11]
2025年中国航海日:聚焦绿色航海 共绘海洋强国新蓝图(视频)
中国经济网· 2025-07-11 08:10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25.2 比上年增长2.3% 显示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1]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球1/3 [2] - 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10港口中占6席 全球货物吞吐量前10港口中占8席 [2] -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 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均创世界纪录 [2] - 船舶和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 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有14种新接订单居世界首位 [2] - 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海洋已成为"蓝色粮仓" [2] 海洋生态保护 - 2024年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 典型生态系统变化趋势稳中向好 [1] - 生态环境部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 推动实现近岸海域水更清 滩更净 湾更美 [2] - 高标准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 持续开展美丽海湾建设 [3] -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环境治理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3] 政策规划 - 2025年是航海日设立20周年 也是郑和下西洋620年 今年主题为"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 [1] -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 [3] - "十五五"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承上启下 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关键阶段 [3] - 将高质量打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收官战 高水平谋划"十五五"各项工作 [3]
7月10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0 21:50
海洋强国建设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8] - 我国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蓝色粮仓"建设、海洋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8] 粮食生产 - 2025年全国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实现稳产丰收 [5][17] 快递行业 - 截至7月9日,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比2024年提前35天 [22] - 快递业拥有专业物流园区超400个,营业网点41.3万处,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快递网络 [22] 养老服务 - 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启动,主题为"惠老助老、品质生活",将持续至12月 [24] - 活动将推动老年人产品用品纳入"国补"支持范围,促进优质养老服务下沉基层 [24] 职业伤害保障 - 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大范围,新增10个省份和规模较大的平台企业 [25] - 2026年试点将扩大到全国所有省份,覆盖出行、即时配送、同城货运三个行业 [25] 水利工程 - 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结束,累计引水6.9亿立方米,小浪底水利枢纽排沙量1.6亿吨 [26] 中美关系 - 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少年合唱周开幕,主题为"歌唱和平",近三十支中美合唱团参与 [27] 俄乌冲突 - 俄罗斯称对乌克兰军用机场实施集群打击,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等武器 [28] - 美国恢复向乌克兰运送155毫米口径炮弹和精确制导火箭弹 [29] 国际贸易 - 美国对巴西等8个国家产品征收20%至50%关税,巴西表示将予以回应 [31]
每经热评︱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谱写海洋强国建设新篇章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6 16:30
海洋经济政策导向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系统部署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动能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显示国家高度重视 [1] - 会议指出发展路径需注重创新驱动 高效协同 产业更新 人海和谐 合作共赢 [1] 行业发展现状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 传统产业稳中有进 海洋旅游等新兴业态增长迅猛 [1] - 海洋经济正逐步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1] - 全球海洋科技竞争激烈 涉及深海探测 新能源开发 生物医药 智能船舶等领域 [2] 科技创新方向 - 需加快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 - 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 - 海上风电领域需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标准 发电效率并降低成本 [2] 产业协同发展 - 需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政策引导 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活力 [2] - 推动陆海统筹发展 融合海洋渔业与陆地食品加工等产业延伸产业链 [2] - 加快船舶工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 优化海洋交通运输网络 [2] 新兴业态培育 - 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 新能源 信息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2] - 海洋旅游等新兴业态已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1] 可持续发展路径 - 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改善环境质量 为海洋旅游等产业提供生态保障 [3] - 需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3] - "蓝色GDP"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南方农村报· 2025-06-26 21:38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广东省召开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抢抓机遇发展海洋经济,助力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和打造海上新广东 [1] - 省委书记黄坤明指出,广东要发挥海洋优势,挖掘海洋潜力,做好发展海洋经济这篇大文章,牢牢把握战略地位、历史方位、方向路径和使命任务,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 - 广东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优化海洋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湾区经济,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聚势腾飞,建设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3]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广东省将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坚持优旧育新、三产联动,包括耕海牧渔丰实粤海粮仓,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全面提升远洋捕捞综合实力 [4] - 向新向强深耕海洋制造,做强石化、船舶等优势临港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和未来产业,打造现代海洋企业矩阵 [4] - 融合升级海洋服务,发展海洋文旅、现代航运和涉海服务保障,推动海洋服务业提升水平 [4] 科技创新与基础设施 - 广东省将坚持创新驱动、基础先行,集中资源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引育现代海洋人才,支撑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4] - 建强兴海设施,优化港口资源,建设临港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海洋经济发展的软硬条件 [4] 组织保障与实施 - 广东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将牵头抓总,全省一盘棋抓好海洋开发保护,沿海地区健全工作机制,非沿海地区加强与沿海地区的对接合作 [5] - 各地各部门将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壮大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开发、现代航运、海洋文旅、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 [5]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经略海洋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5] 会议与方案 - 会议播放了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片,省有关负责同志就《广东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稿作说明 [6] - 部分沿海市县主要负责同志和海洋经济代表性企业负责人作现场交流发言,其他沿海地市和省直有关单位作书面发言 [7]
第一观察丨总书记对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指引
新华社· 2025-06-08 16:50
海洋经济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强调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 - 1994年提出"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在浙江、上海等地考察时多次强调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 [3] - 2013年考察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时指出要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2018年考察上海洋山港时提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 [3] - 2023年在广东湛江考察时提出"耕海牧渔,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前途" [3]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4] 海洋科技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指出海洋科技发达是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 [5][9] - 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梦想"号等深海装备技术不断突破 [6][8] - 2020年"奋斗者"号完成万米海试,标志着我国具备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研的能力 [8] - 2024年"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标志着我国在深海进入、探测、开发上迈出重要一步 [8] - 重点突破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 [9]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10]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战略 [11][13] - 2023年考察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时指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13]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14] - 2024年发布《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展示中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实际行动 [14] 全球海洋治理 -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6] - 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密切同共建国家合作,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打下基础 [17] -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中国将同世界各国共建和平、繁荣、美丽之海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