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标签食品
搜索文档
“每食每刻”系列之(十四):从清洁标签看食品饮料产品健康化趋势
长江证券· 2025-10-28 16: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并予以“维持” [11] 报告核心观点 - 清洁标签是一种食品行业产品理念,旨在通过简化配料表、减少人工添加剂使用、提升生产透明度等方式建立消费者信任 [5][8] - 2024年我国清洁标签食品市场规模约965亿元,约占整体食品支出的3.31%,部分板块消费占比仍较低,存在较大渗透提升空间 [5] - 清洁标签市场的扩容短期由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程度决定,长期则由社会教育水平和政策宣导驱动,预计2025-2028年我国清洁标签食品消费规模将加速提升 [9][42][63] - 近年来“零添加”等清洁标签特征日益成为产品矩阵中的“标配”,调味品和乳制品行业迎来相关政策迭代,相关上市公司正积极调整产品策略 [9][70] 清洁标签市场现状 - 清洁标签市场可分为原料端和产品端,2024年全球原料端市场规模约4069亿元,产品端消费规模约1.79万亿元 [8] - 原料端以天然和有机类原料为主,2024年天然原料市占率45.7%,预计至2032年全球原料市场规模可达6273亿元,CAGR约5.56% [28][29] - 从地区看,北美与欧洲清洁标签消费相对领先,亚太地区占比不高;2024年亚太地区人均清洁标签食品消费金额约55.2元,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20.6元 [35][36] - 2024年我国清洁标签食品人均消费金额为68.5元,低于日本(219.3元)、韩国(243.4元)等亚太发达经济体,未来市场扩容空间广阔 [35][38] 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 经济驱动: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清洁标签食品支出比呈正相关,样本国家多分布于拟合线附近 [45][47] - 老龄化驱动: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为分界,超过该比例后清洁标签食品支出比呈现快速提升趋势 [49][50] - 教育驱动:社会受教育水平与清洁标签食品支出存在正相关,国内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处于相对低位,仍有上升空间 [52][53] - 政策驱动: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持续完善,从建立卫生标准迈向强调“真实、可核验”,助推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 [54][55][57] 国内市场前景与结构 - 2024年我国清洁标签食品市场规模约965亿元,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上升至1489亿元,CAGR约11.45% [63][65] - 当前国内清洁标签产品消费主要集中在饮料、乳品、粮油烘焙等板块,调味品、休闲零食、肉制品等板块消费占比很低 [58][60][62] - 通过拟合估算,预计到2028年,我国清洁标签食品支出比重有望达到4.57% [63][66] 细分行业动态与公司策略 - 调味品行业近年掀起“零添加”潮流,2025年新规明确禁止使用“零添加”等模糊宣称,推动行业向“真实、可核验”发展 [71][72][73] - 调味品龙头公司如千禾味业、海天味业等以供应链优势保持清洁标签产品高性价比,或通过明星产品聚焦突破打造消费心智 [10][77][78] - 乳制品行业政策从“安全底线”走向“来源清晰、可核验”,2025年新规明确灭菌乳仅能以生乳为原料,不得使用复原乳 [70][81][82] - 乳制品龙头如伊利股份通过全产业链系统性创新推进清洁标签,新乳业则聚焦低温赛道实施差异化升级策略 [10][79][85]
北京将出台巴氏杀菌乳、冷藏非即食菜肴等规范
北京商报· 2025-08-01 18:46
北京市食品生产质量监管进展 - 北京市即将出台巴氏杀菌乳和冷藏非即食菜肴质量管理规范 [1] - 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达到100% [1] - 推动益然、杜帮、斯利安等企业的食品加工用菌种制剂和孕妇乳母营养补充品快速投产上市 [1] 食品标准与技术创新支持 - 制定发布运动营养食品等多项管理规范地方标准 [1] - 支持企业拓展养殖—生产全产业链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研发 [1] - 组织专家开展论证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技术支撑 [1] 企业研发与监管需求 - 北京稻香村公司加大对低糖低油健康食品和清洁标签食品的研发力度 [1] - 食品生产企业需要监管部门在标签新规执行细节上加强指导 [2] - 曼可顿等企业希望以案例形式讲解配料成分和过敏原标识等新规要求 [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 北京市在产生产企业100%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2] - 共任命食品安全总监489人和食品安全员1476人 [2] - 艾森绿宝油脂公司实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风险管控机制 [2] 食品标签法规实施进展 - GB 7718-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2项标准于今年3月发布 [1] - 新规设有2年过渡期但许多企业已着手标签换版工作 [1] - 监管部门将组织专家对个性问题开展个别辅导对共性问题统一培训 [2]